去國經年雪染頭,銀絲為筆繪涼秋。
殘花沁露披霜色,瘦柳纏風訴別愁。
陌上蹇行棲旅客,空中低掠逐帆鷗。
丹青不飾蕭寥意,愈重思情夢故州。
【註釋】
去國:詩中取離開故鄉之意。
經年:詩中取很多年之意。
蹇行:詩中取步履艱難之意。
棲旅:詩中取寄身他鄉之意。
丹青:詩中取紅色和青色之意。亦泛指絢麗的色彩。
(這幾個詞都不止一個意思,所以特此標註。以免讀者理解偏頗。)
【釋義】
離開故鄉已經很多年了,我已經有了白髮,
我將這絲絲白髮揉成一支筆,描繪一副秋天的圖畫。
秋日的早晨,園子裡那沁著露珠的殘破花瓣上,披著一層涼涼的白霜,
牆外街道邊那日漸衰老的柳樹在風中糾纏,沙沙的聲響好像在訴說那無奈的離愁。
不遠處路上蹣跚行走的是那客居此地多年的人啊,他去往村外的渡口,是終於要回歸故鄉了嗎?
天空中,一隻只鷗鳥低低地飛過,它們是厭倦了追逐那一片片白帆了嗎?
殘花已失嬌色,瘦柳不復英挺。
遊子即將歸根,鷗鳥倦於追逐。
這一幅幅畫面,蕭索寂寥之意叢生,再豔麗的色彩,也掩飾不了那份濃濃的清愁。
看著這副畫,愈加深重了我的思念情懷,我思念的是那遠去的故鄉,那片只能存在於我夢中的熱土。
【分解】
首聯,第一句可以看出,文中主人公是個離鄉多年且已經生出白髮的人。至於是中年還是老年,看第二句。
第二句將白髮做筆,繪秋圖,一般情況下,秋代表中年。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人到中年。(當然這個中年也是比較接近老年的年齡段了。)白髮即是歲月,歲月即是人生,用人生入秋景,註定淒涼。
所以頷聯,殘花瘦柳暗示青春已逝。殘花沁露披霜可謂經歷坎坷。瘦柳纏風訴愁,暗含不甘不捨遺恨良多。
再看頸聯,路上行人,步履艱難,想必年紀偏大,他是客居他鄉多年之人,去往哪裡?下句有了交代,有鷗必有水,此人去往渡口,想是落葉歸根。在古詩詞裡,水路多是回鄉路。
鷗鳥逐帆,暗寓人追逐夢想。鷗鳥追逐之帆,亦是畫中異鄉人追逐之帆,亦是詩中主人公追逐之帆。鷗鳥低飛輕掠,尋找沙洲,不再追逐那白帆,定是已疲憊不堪。鷗鳥都會疲倦,何況人?鷗鳥放棄追帆,暗寓人放棄追求夢想。誰人的背井離鄉不是為了追逐夢想?可是當夢被現實打醒,一切的想只能是想而已。
尾聯,在這佈滿涼意的秋日時節,畫一副如此淒涼的秋日景象,怎能不加重思鄉之情?同是異鄉人,棲旅客已回,可是主人公卻不能回。
為什麼呢?也許是無顏回去,也許是故土已無故人。
故鄉這棵樹,已無花無果,枝敗葉落,唯餘一殘根仍於熱土中痴纏。只是這痴纏,已引不回那青鳥。
只有那一聲聲的清鳴,在夢裡一遍遍的迴盪。
【總結】
這首律詩採用的是
“起、承、展、轉、合法。”
在一首律詩中,第一句為起,第二句為承,中間四句是展開、鋪敘、
注意了 中間四句是展開、鋪敘、第七句為轉,第八句為合,即所謂的“起承展轉合法”。
這就打破了以一聯為單位的佈局慣例。
這種佈局的特點,是中間四句分別地並列描寫四樣景物,鋪敘的手法很明顯。
從形式上看,好像把一首絕句分為兩半,中間放入四句,每句各寫一個景物似的。
這首律詩第一句起句,說明了主人公的所處環境,身份。第二句承句,接著寫主人公的行為——畫秋圖。
第三、四、五、六句,就是展。四句分別寫四景象:花,柳,人,鷗。
第七句,轉句,從畫中脫離,從虛轉到實。畫中景影響心中情。
第八句,合句,也是結句。因畫秋圖加重思鄉之情。
這首詩勾勒了一個畫秋天圖畫的中年人形象,而這個人是我,是你,也是他,是千千萬萬個異鄉人。
他以畫畫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人生。白髮作筆,筆筆皆是他的過往。
殘花是他的坎坷,瘦柳是他的不甘。棲旅客是他的渴望,逐帆鷗是他的夢想。這靜止的圖畫流淌的苦澀的歲月,亦刻畫了他搖盪的人生。
這是“墨道流香詩院”的作業,步韻杜甫的詩,原玉在下:
七律
《秋興八首 其六》
唐·杜甫
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朱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步韻詩向來不好寫,勉強為之,竭盡思慮得兩首。今以其一示人,另一首明日發表。
去國經年雪染頭,銀絲為筆繪涼秋。
殘花沁露披霜色,瘦柳纏風訴別愁。
陌上蹇行棲旅客,空中低掠逐帆鷗。
丹青不飾蕭寥意,愈重思情夢故州。
【註釋】
去國:詩中取離開故鄉之意。
經年:詩中取很多年之意。
蹇行:詩中取步履艱難之意。
棲旅:詩中取寄身他鄉之意。
丹青:詩中取紅色和青色之意。亦泛指絢麗的色彩。
(這幾個詞都不止一個意思,所以特此標註。以免讀者理解偏頗。)
【釋義】
離開故鄉已經很多年了,我已經有了白髮,
我將這絲絲白髮揉成一支筆,描繪一副秋天的圖畫。
秋日的早晨,園子裡那沁著露珠的殘破花瓣上,披著一層涼涼的白霜,
牆外街道邊那日漸衰老的柳樹在風中糾纏,沙沙的聲響好像在訴說那無奈的離愁。
不遠處路上蹣跚行走的是那客居此地多年的人啊,他去往村外的渡口,是終於要回歸故鄉了嗎?
天空中,一隻只鷗鳥低低地飛過,它們是厭倦了追逐那一片片白帆了嗎?
殘花已失嬌色,瘦柳不復英挺。
遊子即將歸根,鷗鳥倦於追逐。
這一幅幅畫面,蕭索寂寥之意叢生,再豔麗的色彩,也掩飾不了那份濃濃的清愁。
看著這副畫,愈加深重了我的思念情懷,我思念的是那遠去的故鄉,那片只能存在於我夢中的熱土。
【分解】
首聯,第一句可以看出,文中主人公是個離鄉多年且已經生出白髮的人。至於是中年還是老年,看第二句。
第二句將白髮做筆,繪秋圖,一般情況下,秋代表中年。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人到中年。(當然這個中年也是比較接近老年的年齡段了。)白髮即是歲月,歲月即是人生,用人生入秋景,註定淒涼。
所以頷聯,殘花瘦柳暗示青春已逝。殘花沁露披霜可謂經歷坎坷。瘦柳纏風訴愁,暗含不甘不捨遺恨良多。
再看頸聯,路上行人,步履艱難,想必年紀偏大,他是客居他鄉多年之人,去往哪裡?下句有了交代,有鷗必有水,此人去往渡口,想是落葉歸根。在古詩詞裡,水路多是回鄉路。
鷗鳥逐帆,暗寓人追逐夢想。鷗鳥追逐之帆,亦是畫中異鄉人追逐之帆,亦是詩中主人公追逐之帆。鷗鳥低飛輕掠,尋找沙洲,不再追逐那白帆,定是已疲憊不堪。鷗鳥都會疲倦,何況人?鷗鳥放棄追帆,暗寓人放棄追求夢想。誰人的背井離鄉不是為了追逐夢想?可是當夢被現實打醒,一切的想只能是想而已。
尾聯,在這佈滿涼意的秋日時節,畫一副如此淒涼的秋日景象,怎能不加重思鄉之情?同是異鄉人,棲旅客已回,可是主人公卻不能回。
為什麼呢?也許是無顏回去,也許是故土已無故人。
故鄉這棵樹,已無花無果,枝敗葉落,唯餘一殘根仍於熱土中痴纏。只是這痴纏,已引不回那青鳥。
只有那一聲聲的清鳴,在夢裡一遍遍的迴盪。
【總結】
這首律詩採用的是
“起、承、展、轉、合法。”
在一首律詩中,第一句為起,第二句為承,中間四句是展開、鋪敘、
注意了 中間四句是展開、鋪敘、第七句為轉,第八句為合,即所謂的“起承展轉合法”。
這就打破了以一聯為單位的佈局慣例。
這種佈局的特點,是中間四句分別地並列描寫四樣景物,鋪敘的手法很明顯。
從形式上看,好像把一首絕句分為兩半,中間放入四句,每句各寫一個景物似的。
這首律詩第一句起句,說明了主人公的所處環境,身份。第二句承句,接著寫主人公的行為——畫秋圖。
第三、四、五、六句,就是展。四句分別寫四景象:花,柳,人,鷗。
第七句,轉句,從畫中脫離,從虛轉到實。畫中景影響心中情。
第八句,合句,也是結句。因畫秋圖加重思鄉之情。
這首詩勾勒了一個畫秋天圖畫的中年人形象,而這個人是我,是你,也是他,是千千萬萬個異鄉人。
他以畫畫的方式來描述自己的人生。白髮作筆,筆筆皆是他的過往。
殘花是他的坎坷,瘦柳是他的不甘。棲旅客是他的渴望,逐帆鷗是他的夢想。這靜止的圖畫流淌的苦澀的歲月,亦刻畫了他搖盪的人生。
這是“墨道流香詩院”的作業,步韻杜甫的詩,原玉在下:
七律
《秋興八首 其六》
唐·杜甫
瞿唐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
朱簾繡柱圍黃鶴,錦纜牙檣起白鷗。
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步韻詩向來不好寫,勉強為之,竭盡思慮得兩首。今以其一示人,另一首明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