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先說答案:分紅需要除息,每年都支付利息!
我用久立轉2來舉個例子吧。
久立轉2的利率是這樣的:第一年0.3%、第二年0.5%、第三年1%、第四年 1.3%、第五年1.5%、第六年1.8%。
首先可以看出,可轉債是每年固定的時候分紅(付息)一次。
而2020年11月9日就是久立轉債第三年的付息日。
需要注意的是,付息日當天買入轉債不會分到利息,如果想分到利息,必須在付息日之前買入並持有到付息日。
更重要的是,可轉債付息是要除息的。
......
可能有些小夥伴不知道除息是什麼意思,我就簡單解釋下。
就用股票來舉個例子。有一隻股票,價格是20元/股,到了年底的時候決定每股分紅1元。那麼分紅率就是1/20=5%。
大家想一想,分紅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從公司的現金裡面拿出來分給各位股東。
公司裡的現金少了,短期來看公司的價值就有所降低。
一般來說,股價是用來反映公司價值的,公司價值低了,股價肯定要表現出來。
於是按照規定,公司的股價從分紅那一刻開始,就會變成20-1=19元。股價因為分紅自動減少的規則,就叫做除息。
如果你持有100股這個公司的股票,那麼分紅之前,你持有的是20×100=2000元的股權。
分紅之後,你持有的是19×100=1900元的股權,加上1×100元的現金,總額也是2000元。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是時間長了之後,投資者們發現雖然公司短期少了些現金,但是對經營完全沒有影響,公司的長期價值並不會降低,所以因為分紅造成股價從20元縮小到19元,之後又會漲回到20元,這樣的行情叫做填權。
說明一點,並不是每個公司除息後都會填權,只有那些分紅後對公司長期價值沒有影響的股票才可能填權。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得知,想要透過分紅之前買入股票,分紅之後賣出,去賺取這個分紅的“套利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為可轉債分紅也會除息,所以也是賺不到這個利息。
更重要的是,這樣操作可轉債可能不僅不賺錢,還會虧錢。
還是拿久立轉2來說明,如果你在週五買入,因為週一會分紅除息(每張分紅1元),所以久立轉2的開盤價會變成140.7-1=139.7元。
假設當天久立轉2價格不漲不跌,那麼你週五每張140.7元的久立轉2,就會變成139.7元的久立轉2+每張0.8元的利息。
等等,不是1元利息嗎?你忘記了可轉債的利息是要交20%的所得稅的,1元利息到你賬戶裡只剩下0.8元了。最終,你每張可轉債成功虧損0.2元。
PS:個人投資者在收到可轉債利息的時候要交稅,機構投資者不用交利息稅。
所以可能和你想象的剛好相反,有些可轉債投資者會在年度計息日之前賣出可轉債,然後計息日當天再買入,為的就是避這20%的利息所得稅。
至於是否值得為了規避這點所得稅而承擔期間可轉債價格波動的風險,又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上面說到股票除息後可能會填權,那麼可轉債除息後也會填權嗎?
我思考後的答案是:大機率會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思想實驗:
有一隻可轉債,上市之後就一隻保持在100元的價格,隨後禁止交易。
這隻可轉債每年的分紅利率分別為1%、2%、3%、4%、5%、6%。最終的贖回價是110元(包含最後一年的利息)。
前5年,這隻可轉債因為分紅除息,價格會分別變成99/97/94/90/85元。
等第五年分紅期一過,忽然宣佈這隻可轉債可以交易了。等放開交易的第一個交易日,這隻轉債還可能保持85元的價格嗎?(不考慮正股對轉債的影響)
當然不可能!因為如果還是85的價格,那麼買入它就可以獲得一年(110/85-1)=29.4%的無風險收益!
所以這隻可轉債會迅速上漲至105元以上。如此一來,可轉債就被填權了。
所以填權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於價格的糾偏。
老規矩先說答案:分紅需要除息,每年都支付利息!
我用久立轉2來舉個例子吧。
久立轉2的利率是這樣的:第一年0.3%、第二年0.5%、第三年1%、第四年 1.3%、第五年1.5%、第六年1.8%。
首先可以看出,可轉債是每年固定的時候分紅(付息)一次。
而2020年11月9日就是久立轉債第三年的付息日。
需要注意的是,付息日當天買入轉債不會分到利息,如果想分到利息,必須在付息日之前買入並持有到付息日。
更重要的是,可轉債付息是要除息的。
......
可能有些小夥伴不知道除息是什麼意思,我就簡單解釋下。
就用股票來舉個例子。有一隻股票,價格是20元/股,到了年底的時候決定每股分紅1元。那麼分紅率就是1/20=5%。
大家想一想,分紅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當然是從公司的現金裡面拿出來分給各位股東。
公司裡的現金少了,短期來看公司的價值就有所降低。
一般來說,股價是用來反映公司價值的,公司價值低了,股價肯定要表現出來。
於是按照規定,公司的股價從分紅那一刻開始,就會變成20-1=19元。股價因為分紅自動減少的規則,就叫做除息。
如果你持有100股這個公司的股票,那麼分紅之前,你持有的是20×100=2000元的股權。
分紅之後,你持有的是19×100=1900元的股權,加上1×100元的現金,總額也是2000元。
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但是時間長了之後,投資者們發現雖然公司短期少了些現金,但是對經營完全沒有影響,公司的長期價值並不會降低,所以因為分紅造成股價從20元縮小到19元,之後又會漲回到20元,這樣的行情叫做填權。
說明一點,並不是每個公司除息後都會填權,只有那些分紅後對公司長期價值沒有影響的股票才可能填權。
......
透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得知,想要透過分紅之前買入股票,分紅之後賣出,去賺取這個分紅的“套利方法”是行不通的。
因為可轉債分紅也會除息,所以也是賺不到這個利息。
更重要的是,這樣操作可轉債可能不僅不賺錢,還會虧錢。
還是拿久立轉2來說明,如果你在週五買入,因為週一會分紅除息(每張分紅1元),所以久立轉2的開盤價會變成140.7-1=139.7元。
假設當天久立轉2價格不漲不跌,那麼你週五每張140.7元的久立轉2,就會變成139.7元的久立轉2+每張0.8元的利息。
等等,不是1元利息嗎?你忘記了可轉債的利息是要交20%的所得稅的,1元利息到你賬戶裡只剩下0.8元了。最終,你每張可轉債成功虧損0.2元。
PS:個人投資者在收到可轉債利息的時候要交稅,機構投資者不用交利息稅。
所以可能和你想象的剛好相反,有些可轉債投資者會在年度計息日之前賣出可轉債,然後計息日當天再買入,為的就是避這20%的利息所得稅。
至於是否值得為了規避這點所得稅而承擔期間可轉債價格波動的風險,又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
上面說到股票除息後可能會填權,那麼可轉債除息後也會填權嗎?
我思考後的答案是:大機率會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思想實驗:
有一隻可轉債,上市之後就一隻保持在100元的價格,隨後禁止交易。
這隻可轉債每年的分紅利率分別為1%、2%、3%、4%、5%、6%。最終的贖回價是110元(包含最後一年的利息)。
前5年,這隻可轉債因為分紅除息,價格會分別變成99/97/94/90/85元。
等第五年分紅期一過,忽然宣佈這隻可轉債可以交易了。等放開交易的第一個交易日,這隻轉債還可能保持85元的價格嗎?(不考慮正股對轉債的影響)
當然不可能!因為如果還是85的價格,那麼買入它就可以獲得一年(110/85-1)=29.4%的無風險收益!
所以這隻可轉債會迅速上漲至105元以上。如此一來,可轉債就被填權了。
所以填權也可以理解為市場對於價格的糾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