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白無敵6

    傳統文化藝術如下:

    1、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木版水印、甲骨文、鐘鼎文、漢代竹簡、中藥、文房四寶(硯臺、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豎排線裝書、剪紙。

    2、風箏、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繡(刺繡等)、鳳眼、彩陶、紫砂壺、蠟染。

    3、中國瓷器、青銅器鼎、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石獅、飛天、太極、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4、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黑頭髮黃面板、丹鳳眼、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長江、黃河、唐裝、繡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CROWN、皇后的鳳冠、泥人面塑。

    5、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菸袋、鼻菸壺、筷子、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

    院、古鐘、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6、漢字、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7、金元寶、如意、燭臺、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黃包車、鼻菸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玉佩、鷲、千層底、刺繡、絲綢、簷。

    另外中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拓展資料:

    1.中國皮影,北方以灤州皮影代表,影人結構分七大部分:頭、上身、上臂(兩件)及下臂(兩件)、手(兩件)、下身、腿(腳與腿相連,兩件),共11個元件。

    2.中心控制是脖條。以杆子操縱。生旦臉部鏤空,淨醜則塗色,臉形稜角分明,尖下巴,平額頭。形體較小,一般25.4釐米至30.4釐米左右,最高40.6釐米。多以驢皮雕鏤。以黃牛皮雕鏤的陜西皮影亦分11個元件。

    3.南系以成都燈影戲為代表,影偶分大、中、小型,大燈影身高60-80釐米,個別高達1米,中燈影40-60釐米,小燈影24-30釐米。成都燈影全身共分14關節:

    4.帽、頭、胸、腹、下肢二、上臂二、前臂二、手掌二。頭子可插進脖項上用細鐵絲纏繞的皮圈內。其餘關節用細麻繩連結。一個穿戴整齊的影人分三段:帽作一段,頭作一段,統稱「帽子」(北方稱「頭荏」),衣履共作一段,統稱「把子」(北方稱「戳子」)。

    5.中國皮影關節靈活,在優秀藝人操縱下,行坐顧盼,端帶撩袍,舞刀揮劍,駕霧騰雲,打鬥馳馬,出神入化,令人叫絕,扮演種種傳奇故事,塑造了生、旦、淨、醜、神、佛、靈、怪、獸種種難以想像的影窗形象,成為馭物為靈的藝術。

  • 2 # 志遠永恆

    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是說有悠久的歷史,傳承了很多年代的一門文化工藝,比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汴繡,現在市面可見的哪些手工藝刺繡的作品,像是一家文化企業一涵汴繡的刺繡作品,乃是傳承了幾代人的一門手藝,一種文化的傳承說明了這種文化藝術的不可磨滅的獨特魅力。

    汴繡是刺繡的一種,刺繡呢也有湘繡、蘇繡、粵繡等等,這些都是屬於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在現在的市場上其實可以看到很多的工藝作品,大多的都有一些中國文化元素的存在,所以傳統的文化藝術作品也是特別多,但是最具有中國古文化藝術味道的還是那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想剛才說的那些像是一涵汴繡的手工藝刺繡作品。

    我所知道的刺繡傳統的手工藝文化作品有《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鴻運當頭》《源遠流長》《萬里長城》等等,這些作品呢都是汴繡的文化藝術作品,不過當然也有時尚的藝術風格,刺繡的針法也很講究,也是傳統的哪些針法手法,像是十字針、井字針、米字針、三角針、盤金針、盤銀針、橫紋針、豎紋針、迭鱗針、入肉針、網格針、雞毛針、反槍針、正槍針、打籽針等等。

    傳統的藝術用傳統的手藝,古老的文化用古老的方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藝術魅力獨特,想要了解刺繡帶來的獨特文化魅力,可以關注文創企業 一涵汴繡 手工藝刺繡的魅力,流傳在當今社會,擁有著很高的評價及對文化藝術界的影響,中國著名的畫作都在用刺繡的方式展示,中國藝術的復興和刺繡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罰則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