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川鄉雨晨
-
2 # 鳳飛故里
父母想教育好孩子,必須先做好第一任教師的責任。生活無處不存在教育孩子的問題。天使養育不出惡魔,同樣惡魔養育不出天使。父母要以正能量來指引孩子,在原則問題上一定要堅持到底。讓孩子受到最直接的傳承性的教育。一個人成長過程,家庭’教育的影響是絕對的。
-
3 # 幸福韋偉
現在的孩子,2歲半就上學了,在學校有老師愛護教育,學校教育也讓家長受教育,孩子在學校所學的道德知識,回家教育大人了。
-
4 # 蔚然145287456
答:幫助孩子有心理健康的童年!關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我們的善良、不怕累與苦的狀態去照顧他!傳遞正能量!然後,孩子感到愛而信任和快樂,真正做到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是一張白紙。無法言語的他們,只好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情緒,而與他們關係最緊密的照顧者們,則成為了孩子們天生的“翻譯官”。一個人能否擁有情緒健康的童年,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周身環境,尤其是照顧者的影響。
那麼,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們擁有情緒健康的童年呢?
1. 在一個情感健康的童年時代裡,總會有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為我們服務。
當我們還是無助的嬰兒時,有這樣一個照顧者(通常是我們的父母),會把自己的需求放到一邊,全神貫注在我們身上。TA會幫助我們表達,察覺我們的需求,安撫我們的情緒,為我們打造出一個安靜、舒適、可理解的世界,卻並不會要求我們去感謝、理解或同情,也不會要求我們去關心TA過得好不好。這種階段性的單方面關係會為我們最終形成健康的雙向關係提供保障。
通常我們會認為,利己主義者是由於得到了過多的愛而變得病態的人,但恰恰相反,一個利己主義者是一個沒有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的人。所謂的自戀者,只不過是一個在童年時期沒有被無條件喜歡過的靈魂。
2. 在健康的童年裡,照顧者會盡力去合理化我們的所有行為,鼓勵我們去質疑一切。
我們的照顧者是善解人意的。當我們哭鬧時,有人會說我們在博取關注,但TA卻會認為我們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擁抱和一些鼓勵的話語;當我們出言不遜時,TA會說我們一定是感覺到了威脅才會這樣;當我們粗心大意時,TA會覺得一切都是疲勞惹的禍。
我們的照顧者會不斷尋找表象下更深層、更富有同情心的原因來解釋我們的行為。TA會幫我們去支援自己、喜歡自己,讓我們並不會過度防衛自己的缺點,直到成長到足夠強大時去接受它們。TA讓我們堅信TA一直都會在那裡,踏實堅定地為我們付出著。TA不會變化莫測,也樂於將自己的付出被視作理所當然。
久而久之,我們建立起對人際關係的信任感,而這種信任感將會貫穿我們的一生。
3. 一個情感健康的成長過程是包容缺點的。
我們被允許憤怒,有時可以有些叛逆,甚至會說出“絕不”或“我就樂意這樣”這樣的話。照顧者們知道自己的缺點,便不會要求孩子們從根本上非要比他們更好。我們不必為了得到寬恕而處處服從,並允許自己的陰暗面被別人看見。
童年時期的自由會使我們長大後有能力滿足社會的需要,並且不會以自我毀滅般的叛逆來實現(實際上那些叛逆的人,本質上是必須過早服從一切的人) 。
在情感健康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會學到,被打碎的東西,也可以被修好;計劃會出錯,但仍可以制定新的計劃;跌倒了之後可以站起來,拍乾淨身上的灰塵。照顧者會為孩子們親身示範遇到問題如何冷靜下來、繼續前進,保持希望。
4. 從外界學習到的如何有效恢復自身的教誨,會漸漸變成孩子學習和他們自己對話的方式。
照顧者會這樣告訴孩子:恐慌感總會過去,人生之船會經受暴風雨的考驗,竭力回到港口。外面的世界足夠安全,可以放心去探索,並不是每個轉角都危機四伏。對於生活中冒險,我們可以率先出擊,重振旗鼓,再出發進行更長的探索旅程。
重要的是,情感健康的童年容錯率非常高。我們並不需要把事事都做得完美。照顧者不必為孩子消滅每一個挫折,因為適當可控的挫折會讓孩子從中積累經驗,發展個性。
5. 失望也是有用處的,可忍受的失望會加速孩子們創立內心世界的過程。
在這個世界裡他們可以大膽做夢,孵化新計劃,自我安慰,建立起自己的體系。孩子們會發現,好的照顧者並不會是徹頭徹尾的好人或壞人,所以他們也不會被理想化或被詆譭。
孩子們會帶著成熟和感恩的態度去看待照顧者們的缺點和美德,從而去慢慢接受一個事實,即他們喜歡的每個人都是擁有正負兩面的混合體。
童年期的情緒健康奠定了我們一生的情緒色彩基調。為自己或下一代的童年編織一份健康的情緒並非易事,我們需要精通的是那件最簡單又最複雜的事:愛。
身為專業的心理諮詢工作者,如何與照顧者共同走入兒童的內心世界,理解孩子的情緒與思考,並幫助他們擁有心理健康的童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