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吃就胖的文豆豆
-
2 # shutterbug_
在唐玄宗公元755年時,作為大唐節度使安祿山就表現的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就在公元755年11月15日正在欣賞歌舞表演的唐玄宗知道了他的兩個大唐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的訊息。這讓他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安祿山是他相當信任的,在叛亂髮生前的幾年安祿山利用各種藉口進行擴軍,唐玄宗李隆基在幾經猶豫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決定任命當時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去管理范陽、平盧的節度使組成大軍以此來作為緊急應對安祿山這次叛亂前期防守工作,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還任命自己的兒子,大唐的六皇子榮王李琬作為元帥,並且任命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作為副元帥輔佐六皇子東征安祿山。
其實按理說在唐玄宗做了這些緊急備戰之後應該可以具有平息安史之亂的實力,但是由於權傾朝野的楊國忠無能,安祿山的大軍只是遭遇到一點點的阻礙,安祿山就只花了二十幾天就攻下了洛邑。緊接著順勢攻下了東京,安祿山一路勢如破竹,河南尹達奚珣看到安祿山勢如破竹直接選擇開城投降,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大軍在沒有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就得到了河南。因為河南尹的投降,唐玄宗李隆基盛怒之下聽信了監軍宦官的誣告,用"失律喪師"這樣的罪名處斬了作為防守前鋒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和右金吾大將軍東征副帥高仙芝這兩位堅守大將。 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和右金吾大將軍東征副帥高仙芝被唐玄宗李隆基斬後,各路文臣武將更是不敢抵抗,唐玄宗天寶十五年的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拿下大唐絕大多城池之後自立自稱大燕皇帝,並改國號為元聖武。此時大燕很快就打入了長安。
唐玄宗看到情況不妙帶著護衛逃離長安,逃到了一個叫做馬嵬坡的地方,唐玄宗李隆基還是被安祿山大軍包圍,眼看安祿山就要發起總攻。士兵卻請求斬了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這幾個禍亂朝政的人。唐玄宗李隆基迫於壓力最後賜死了楊貴妃和楊國忠父子。郭子儀帶領勤王大軍趕到士兵們鬥志高昂,馬上進行了反擊,安史之亂最終被平息。
回覆列表
安史之亂的具體經過:
安祿山起兵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趁唐朝廷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在薊城南郊(今北京西南)誓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藉口於范陽(今北京)起兵。當時全國承平日久,民不知戰,河北州縣立即望風瓦解,當地太守、縣令或逃或降。
唐軍抵抗
唐玄宗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得知安祿山反訊,猶豫後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今遼寧朝陽)節度使,準備防守;命皇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長安失守與玄宗退位
唐玄宗於十一月十五日派特使畢思琛往東都洛陽募兵防守。安祿山的大軍雖遇阻礙,但由於楊國忠的無能,使安祿山於同年十二月十二攻入洛邑。東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盧奕不降,為安祿山所殺。河南尹達奚珣投降安祿山。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唐玄宗聽信監軍宦官誣告,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天寶十五載正月初一,安祿山在洛陽稱大燕皇帝,改元聖武。
朝廷處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後,任命哥舒翰為統帥,鎮守潼關。唐室本可利用險要地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但唐玄宗與楊國忠急於平亂,迫哥舒翰領20萬大軍出戰,最後以失敗收場。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
唐玄宗於六月十三日凌晨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北23裡)。途中士兵飢疲,六軍不發,龍武大將軍陳玄禮率兵請求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已經被士兵亂刀砍死,玄宗本欲赦免楊貴妃,但士兵繼續喧譁,高力士苦勸之下,於是玄宗縊死楊貴妃。
後兵分二路,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在靈州(今寧夏靈武)自行登基,是為唐肅宗。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奉詔討伐。次年郭子儀上表推薦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聯合李光弼分兵進軍河北,會師恆州(今日河北正定),擊敗安祿山部將史思明,收復河北一帶。
史思明奪權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今河北臨漳),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封其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戰亂結束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軍隊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繼位,並借回紇兵收復洛陽,史朝義奔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
唐廷基於迅速結束戰爭的考量,招降後任命安史餘部田承嗣為魏博節度使,李懷仙為幽州節度使,李寶臣為成德節度使,薛嵩為昭義節度使,此後唐朝進入藩鎮割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