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鄂邑傳
-
2 # 歲月煮酒
小說不一定要有續集啊。路遙的《人生》已經很完美了,不必要寫續集。在《人生》中,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因為嚮往城市的生活,從農村到了城市,並且拋棄了愛著自己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選擇了城市姑娘黃亞萍,但是世事難料,本以為從此離開農村的高加林,被人告發利用關係得到城裡工作,丟失工作後不得不重新回到農村,重新面對生養他的土地,重新面對父老鄉親。
《人生》書寫了一個農村人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對純真愛情的希冀,但命運作弄,一切並不如願,一個輪迴回到起點的高加林悟出了什麼,今後的路又該如何走,留給讀者好好地去品評好好地去聯想。
沒有續集的《人生》才有是力量的,他給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遺憾,讓人禁不住深沉地思考。
馬雲曾說過: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導演賈樟柯說過: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是個中學生。《人生》讓我開始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思考我的人生。
作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人生》曾影響過很多人。這就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價值和魅力。
-
3 # 呂澤林易學
從主人公來看,加林仍然年青,能夠說他的人生才剛剛起步,還有無限也許。至於為什麼寫到加林落魄回村全文戛然而止,除了作者寫累了的原因,大約能夠認為是作者對全書內容的一個平衡。
也就是在讀《人生》的時分要時間記住本書是一個全體,寫的是人生,並且是透過藝術加工的人生,能夠說是將許多人的人生濃縮在寫一篇小說裡了,所以讀完如清泉,索然寡味,但又實質本真。
放眼全篇,有加林年少輕狂時的不念情義,也有德順爺爺年少輕狂時的專情;
-
4 # 雪裡紅432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做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一一柳青
路遙,陝西省清澗縣人,1949年出生於陝北山區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
文革開始後受影響直到69年底才回家裡務農,做過臨時性的工作,並在小學教育一年。
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開始了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延河)編輯。
1992年積勞成疾,英年早逝,|98O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獎,<人生>在困難的曰子裡,也相繼獲獎。
說句老實話,路遙,英年不早逝,活到現在,何得的了得!
一篇<人生>寫出了七,八十年代農村,活生生的寫照,為了追求那美好向往的生活,雖為道德失衡,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也不失人之常情也。
完善的結果,巧妙的佈局,給每一個人人生留下深深的回憶……
-
5 # 遠方167427784
我寫了續集《遠方》。
比《人生》精彩多了!
此“人生”非彼“人生”,此“人生”勝彼“人生。”
……
-
6 # 二月三十日是我生日
大家可以注意下我的頭像,這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認為呢,這本書已經有了很好的結局,無需再寫續集。
很多時候我認為,沒有得到原作者允許的情況下,不應該為他的作品續集。
-
7 # 連山堂6319285774
路遙的人生外人怎能寫出經典的續集呢?一部好的作品都是作者的心血結晶,是作者的心路歷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內心思想感情的把握掌控,是一個好作家的真正功夫。所以說,別人不敢輕易嘗試寫經典的續集。
回覆列表
讀罷《人生》,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讀書筆記怎麼寫,畢竟就單純的人物形象和劇情走向,並無可深入鑽研之處,幸虧有終章不是結局的標註,才使整本書不算愧對了作者的名氣和“人生”的主題。
那麼為什麼最終章不是結局呢?
從主人公來看,加林依然年輕,可以說他的人生才剛剛起步,還有無限可能。至於為什麼寫到加林落魄回村全文戛然而止,除了作者寫累了的原因,大概可以認為是作者對全書內容的一個平衡,也就是在讀《人生》的時候要時刻記得本書是一個整體,寫的是人生,並且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人生,可以說是將許多人的人生濃縮在寫一篇小說裡了,所以讀完如清泉,索然無味,但又本質本真。
放眼全篇,有加林年少輕狂時的薄情,也有德順爺爺年少輕狂時的專情;有目光短淺不讓女兒讀書的地主老財,也有眼界廣博洞悉人心社情的高明樓;有善良樸實、美麗專情的巧珍,也有聰穎任性固執的亞萍……剛剛讀罷《人生》時,彷彿總有意猶未盡之感,覺得好像該有更多深奧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發現,如今看來是我錯將人生深奧化了,竟未發現這如日常瑣事般的《人生》,其實就是“人生”本來的樣子。
《人生》的最終章開篇點明不是結局,其實才是一個探討人生的作品最好的結局。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需要去品味,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