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今天早晨寫的關於立夏習俗的文章轉到這裡!
自己的文筆,希望大家喜歡!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一、吃烏米飯
相傳在戰國時期,兵法大神鬼谷子有兩個學生,孫臏和龐涓。龐涓很聰明,大神鬼谷子也很喜歡他,可是龐涓有個缺點,做事急功近利,驕傲自大。鬼谷子還沒來得及把真本領傳給他,他就急著下山炫耀自己的才學了,在魏國做了大將。而孫臏勤奮好學,一直跟著自己的老師,最後鬼谷子把真本領傳給他了。這引起了龐涓的嫉妒,於是,龐涓假意熱情招待孫臏,又心狠手辣的挖去孫臏的髕骨,使其不能走路,然後將孫臏囚在牢裡,逼他把師父傳給他的兵法精髓寫下來。孫臏知道龐涓的小肚雞腸、心狠手辣,兵書寫成之日就是自己死亡之日,於是裝瘋賣傻,狡黠的龐涓並不相信,又把孫臏關在了豬圈裡。而看守孫臏的老頭很同情孫臏的遭遇,把糯米用烏樹葉浸泡後煮熟捏成小糰子給孫臏吃。龐涓看到孫臏吃烏米團,以為其在吃豬粑粑,以為孫臏真的瘋了,便放鬆了看管。終於,賞識孫臏才華的齊華人找機會把孫臏救了出去,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後來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打敗並殺死了龐涓。
孫臏被營救出來後很感謝曾經給他烏米吃的老獄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糰。人們呢,欽佩孫臏的氣節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並流傳了下來。據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連蚊蟲也不會叮咬了。
二、孩童來鬥蛋
立夏以後,天氣漸漸暖和,很多孩子會食慾減退、四肢無力。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而這個季節又是蛋類食品的旺季。俗話說“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於是,立夏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煮好囫圇蛋就是帶殼清煮,蛋殼不破損開裂。煮好的雞蛋用冷水浸上數分鐘,再套上絲網袋,掛在孩子脖子上。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鬥蛋。
具體就是把雞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誰的雞蛋先破就是輸了。最後勝出的稱為“蛋王”。
三、稱 人
相傳呢,在三國時期,孟獲被諸葛亮收復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每年都遵照諸葛亮的囑託看望蜀主劉禪,後來,劉禪被俘,孟獲一心救主,來到洛陽看劉禪,豈料劉禪卻在洛陽玩的很開心,孟獲沒有辦法便要求司馬昭一定要保證劉禪酒足飯飽,司馬昭便想到一個法子,就是給劉禪稱體重,來確定讓劉禪吃飽喝足了。而稱體重的這一天正好是立夏,於是人們便以體重增加來求太平祥和,這個習俗便保留了下來。
四、七家粥狀元餅
在立夏日,福建一些鄉村會吃“立夏糊”,“立夏糊”包括米糊和地瓜粉糊兩類。大鍋熬糊湯,湯中也會放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種習俗和“七家粥”差不多。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大家來分食。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立夏會有和麵食有關的習俗,比如,有的地方會把春節時候蒸的饃留一個,風乾,在立夏這一天拿出來用水泡碎,加入些時鮮的青菜(韭菜、莧菜、豆芽菜等)煎餅吃,稱為“立夏饃”,又叫“立夏飯”,俗話說“吃了立夏飯,一天長一線”。
五、吃冰塊喝冷飲
立夏之後,天氣漸暖,據考證,早在宋代,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有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也記載:“(立夏日)市中敲銅盞賣梅湯者,與賣西瓜者鏗聒遠近。”
六、吃“三燒、五臘、九時新”
這個習俗主要在杭州一帶。三燒指燒餅、燒鵝、燒酒。五臘指黃魚、臘肉、鹽蛋、海獅、清明狗。九時新指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黃豆筍、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
七、立夏嘗三鮮 上海、溫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縣農民把青梅、酒釀和鮮蛋叫做三鮮,“立夏嘗三鮮”。 無錫也流行“嘗三鮮”,花樣很多,具體分為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是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是海獅、鰣魚、河豚。還有的地方要吃黴豆腐,認為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了。
八、迎 夏
古人非常重視立夏,這一天帝王要率領文武百官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佩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此外,有些地區還有飲茶、吃“立 夏 餜”的習俗。立夏預示著夏季的到來,夏季晝長夜短,各位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心陽最旺,也要注意養心,多喝白開水,腸胃不好的要注意少吃涼性水果。
我把今天早晨寫的關於立夏習俗的文章轉到這裡!
自己的文筆,希望大家喜歡!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交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
一、吃烏米飯
相傳在戰國時期,兵法大神鬼谷子有兩個學生,孫臏和龐涓。龐涓很聰明,大神鬼谷子也很喜歡他,可是龐涓有個缺點,做事急功近利,驕傲自大。鬼谷子還沒來得及把真本領傳給他,他就急著下山炫耀自己的才學了,在魏國做了大將。而孫臏勤奮好學,一直跟著自己的老師,最後鬼谷子把真本領傳給他了。這引起了龐涓的嫉妒,於是,龐涓假意熱情招待孫臏,又心狠手辣的挖去孫臏的髕骨,使其不能走路,然後將孫臏囚在牢裡,逼他把師父傳給他的兵法精髓寫下來。孫臏知道龐涓的小肚雞腸、心狠手辣,兵書寫成之日就是自己死亡之日,於是裝瘋賣傻,狡黠的龐涓並不相信,又把孫臏關在了豬圈裡。而看守孫臏的老頭很同情孫臏的遭遇,把糯米用烏樹葉浸泡後煮熟捏成小糰子給孫臏吃。龐涓看到孫臏吃烏米團,以為其在吃豬粑粑,以為孫臏真的瘋了,便放鬆了看管。終於,賞識孫臏才華的齊華人找機會把孫臏救了出去,孫臏做了齊國的軍師。後來在馬陵之戰中,孫臏打敗並殺死了龐涓。
孫臏被營救出來後很感謝曾經給他烏米吃的老獄卒,每到立夏,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糰。人們呢,欽佩孫臏的氣節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並流傳了下來。據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連蚊蟲也不會叮咬了。
二、孩童來鬥蛋
立夏以後,天氣漸漸暖和,很多孩子會食慾減退、四肢無力。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而這個季節又是蛋類食品的旺季。俗話說“立夏吃一蛋,力氣長一萬”,於是,立夏中午,家家戶戶都會煮好囫圇蛋就是帶殼清煮,蛋殼不破損開裂。煮好的雞蛋用冷水浸上數分鐘,再套上絲網袋,掛在孩子脖子上。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鬥蛋。
具體就是把雞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誰的雞蛋先破就是輸了。最後勝出的稱為“蛋王”。
三、稱 人
相傳呢,在三國時期,孟獲被諸葛亮收復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每年都遵照諸葛亮的囑託看望蜀主劉禪,後來,劉禪被俘,孟獲一心救主,來到洛陽看劉禪,豈料劉禪卻在洛陽玩的很開心,孟獲沒有辦法便要求司馬昭一定要保證劉禪酒足飯飽,司馬昭便想到一個法子,就是給劉禪稱體重,來確定讓劉禪吃飽喝足了。而稱體重的這一天正好是立夏,於是人們便以體重增加來求太平祥和,這個習俗便保留了下來。
四、七家粥狀元餅
在立夏日,福建一些鄉村會吃“立夏糊”,“立夏糊”包括米糊和地瓜粉糊兩類。大鍋熬糊湯,湯中也會放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鄰里互邀喝糊湯。這種習俗和“七家粥”差不多。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大家來分食。而北方大部分地區在立夏會有和麵食有關的習俗,比如,有的地方會把春節時候蒸的饃留一個,風乾,在立夏這一天拿出來用水泡碎,加入些時鮮的青菜(韭菜、莧菜、豆芽菜等)煎餅吃,稱為“立夏饃”,又叫“立夏飯”,俗話說“吃了立夏飯,一天長一線”。
五、吃冰塊喝冷飲
立夏之後,天氣漸暖,據考證,早在宋代,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明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有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人讓廉的《春明歲時瑣記》也記載:“(立夏日)市中敲銅盞賣梅湯者,與賣西瓜者鏗聒遠近。”
六、吃“三燒、五臘、九時新”
這個習俗主要在杭州一帶。三燒指燒餅、燒鵝、燒酒。五臘指黃魚、臘肉、鹽蛋、海獅、清明狗。九時新指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黃豆筍、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
七、立夏嘗三鮮 上海、溫州等地立夏日食用青梅。上海郊縣農民把青梅、酒釀和鮮蛋叫做三鮮,“立夏嘗三鮮”。 無錫也流行“嘗三鮮”,花樣很多,具體分為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是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是海獅、鰣魚、河豚。還有的地方要吃黴豆腐,認為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了。
八、迎 夏
古人非常重視立夏,這一天帝王要率領文武百官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佩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此外,有些地區還有飲茶、吃“立 夏 餜”的習俗。立夏預示著夏季的到來,夏季晝長夜短,各位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心陽最旺,也要注意養心,多喝白開水,腸胃不好的要注意少吃涼性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