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ing小顏
-
2 # 失眠的熊貓眼
累,真的很累。有幸在省醫進修過ICU的護士,後來就被分到ICU。沒去以前,覺得ICU裡面的護士和醫生很神秘,很全能,也很瀟灑,走路自帶氣場的樣子。等我成為裡面的一員後,才發現他們的全能和氣場是被爭分奪秒的搶救所鍛煉出來的,可能只是一個轉身,患者病情就會發生變化,一有所遲疑,就可能會造成不可挽救的傷害。
各地的ICU的病房都是類似的,給你們看一下我百度的圖片,我們上班不帶手機,都是留在更衣室的。並且科室是分為無菌區和生活區。生活區只有衛生間和餐廳、會議室是不需要從頭包到尾,可以稍微松個口罩之類的,別的地方必須衣帽口罩鞋子整齊,就像是下面圖片所示。可以看到鞋子衣服和外面普通科室的都不一樣。沒有住病人的時候是下面的樣子可以看出來不是和普通病房一樣,是一間一間房子的,是可以一眼望到後面的,因為這需要我們眼看六路,耳聽八方,不能錯過任何機器報警和病人生命體徵變化。
在裡面,病人的吃喝拉撒,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都是有我們護士照顧的,所以對於病人我們感情也是深一點,病人家屬每天只能進入一次探視,探視的時候也要穿戴隔離衣,帽子,換鞋,每天只能進入半小時,所以我們醫護人員和病人相處的時間最多,哪怕和自己的家人也沒有和病人接觸的時間多。做醫護人員的都是良心活,病人有任何病情變化,我們都會想是不是我們哪裡沒做好,即使那是病人接下來肯定會發展的病情,我們也會心裡難受,畢竟是比家人接觸還要多的人。如果好轉,我們也會很高興,覺得很有成就感,畢竟是從死神手裡又爭奪出來一個人。在生理上,需要隨時做好搶救的準備。所以在Icu裡面工作的人很累,休息時間基本上都是睡覺,也可以看到生活圈子很小,只有家和醫院。在裡面工作需要你極大的熱情和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堅持下去。現在的醫患矛盾和不理解也會極大的消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我覺得等我到三十歲就要改行,或者改科室,在ICU裡面實在是太累了。我們科好多和我一樣的單身狗,完全沒有時間接觸外面的世界,也沒時間認識外面的人,醫院裡面又是女多男少,只能靠相親解決單身問題。如果不想相親,只能剩下……剩下……被剩下…… -
3 # 快樂的小大夫
作為一名ICU的醫生,每天在科室裡摸爬滾打,加上值班,加班可能在科室的時間比在在家裡還多,清醒的時間幾乎都在裡面度過了。
說說我對ICU 的體驗吧!
首先這個科室和其他科室不同的地方是封閉式管理,就是不允許患者家屬進入,每天指定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家屬探視10分鐘到半個小時不等。
同時病房醫生也不是隨便進入的,管理相對嚴格。
這樣ICU內能見到的基本就是患者醫生和護士,其他人很少在病房內出現,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封閉的空間。不免讓人感到有點神秘和不近人情。
在其中工作由於都是危重患者,醫護人員還是很緊張的,不時會有危重患者轉入送來搶救,大家就要分工協作,因為一個人在爭分奪秒的搶救的時候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的。
所以大家配合協作很重要,醫生之間的,護士之間,醫護之間的甚至和取藥送檢查的護工之間都要很好的配合。
日常工作比如患者處置下醫囑,寫病歷,等也是要消耗打部分時間的。
觀察病情,對病情判斷也要經常 的進行,每天在病人床頭的時間要遠遠多於病房的醫生,在病房可能一天都看不到醫生,但在ICU中,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出現的。
在ICU中工作,緊張有序,有時會隨著患者的病情導致情緒起落,所以要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同時要有一個好身體,因為ICU的夜班不是誰都乾的,經常一宿沒有機會睡覺。
希望大家能多體諒ICU工作醫護人員的辛苦。
-
4 # 幼稚青年
一提到ICU(重症監護病房),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陌生而神秘。
在人們印象裡,重症監護室總是牽連著生死,厚重的門外,是一群心急如焚的患者家屬,封閉的門內,是一群時刻與病魔作鬥爭的天使。
在重症監護室裡面患者們沒有家屬的陪護,大量的生活護理都是由護士完成,每天護士除了完成各項治療工作,還得擔任起每一位危重病人的私人特護,為他們擦浴、洗腳、翻身、協助進食、協助床上大小便等等這些在人們眼裡又髒又累的活。
所以每一天護士們都像上了發條的鐘一樣不停地忙碌著,重複著在外行人眼中各種枯燥而乏味的工作。
今天就為你揭秘ICU護士的24小時!
1.接急診術後病人
2.醫護床邊交班查房
3.護士為病人做治療
4.護士為病人做治療
5.家屬探視
6.為病情穩定病人轉科
7.護士為病人翻身拍背
8.護士為病人擦浴、泡手腳
9.熄燈,醫護密切觀察生命體徵
回覆列表
我沒做過,但之前我父親因為腦出血進去ICU的時候我進去過。他在哪裡躺十幾天。我看到的就是病人全部都插喉的。很多病人根本是不清醒。所以覺得裡面的醫護人員不容易,每天要面對著比普通病房更容易看到的死亡。每個病人都面臨生死考驗。所以不單止辛苦還要面對太多的東西了。辛苦你們了,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