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嫁湖北的四川妹子

    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默唸親生的親生的,每次罵完也會後悔的。小孩子兇多了,看見大人都會害怕。

  • 2 # 成長參考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

    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人陪娃寫作業

    被氣到中風

    有人陪娃寫作業

    順便考下了教師資格證……

    父母是孩子永遠的老師,必須不斷學習。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也會不斷帶給父母新的體會。父母影響著子女,子女也同樣影響著父母,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互動過程。

    輔導孩子,其實是如何輔導孩子更好的完成作業的“能力”、“習慣” 1、先從孩子的學習態度入手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態,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

    父母最好不要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因為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教育中,尊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態,還要讓孩子過把“玩耍癮”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要找到孩子的特長和天賦,並用有效的方式引導發展。中國有一句俚語:劈柴不按紋,累死劈柴人。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有這麼一對年輕夫婦,總是埋怨孩子笨,腦子慢,學習成績不好,懷疑孩子心理不正常,為此帶著孩子去請教一位專家。誰知這位專家和孩子交談後,給其父母開了這樣一個家教偏方:“一張笑臉,兩句鼓勵,三分野餐,須在草地、河邊、Sunny照耀下全家一起食用。‘藥’不分劑數,週六、週日常用。”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都很重視,一遇到孩子貪玩,便嚴字當先,或斥責或打罵。孰不知,玩是孩子的天性,世間上有些發明創造就是天真的兒童玩出來的。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態,激發興趣很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經濟學家蘭斯博格給女兒的生活忠告中,曾言“千萬不要在你沒有興趣的領域追求成功,因為你得跟那些真有興趣的人競爭。”學習不應該蠻幹,應該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以書本為世界,而不是以世界為書本。”在必要時用巧功,找方法,正所謂“輕鬆中產生興趣;閒暇中產生思考”。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心態,要學會信任孩子。 

    既然家長是要鼓勵孩子學習,那麼肯定是不希望孩子討厭學習。鼓勵孩子學習,首先要給予他足夠的信任,認為他可以做得好。其次是要他量力而行,除了學習,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不要太勞累,不要太強迫自己。孩子聽了父母這麼說,感受的不僅是鼓勵,還有來自親人的最真誠的關懷,這會讓他心裡覺得溫暖。同時,學習帶給他的壓力也會因此而化解了。

    2、然後是“自我管理”

    說白了就是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他能夠坐得住,別管他遇到怎樣的“困難”了——比如說不會做了、比如說有點累了、比如說今天的狀態不是很好了……這孩子都能夠坐下來慢慢調節,而不是一會竄到哪一會玩玩那的。

    怎麼訓練其實才是關鍵!

    很簡單,初期就是陪伴!不要做太多的干擾,比如發現孩子哪裡錯了就趕緊告訴他,比如孩子一有不會的就馬上跟他講……反正你要記住了,你的任務是“監督”他能不能坐得住,玩東西、走神、起來活動啥的這些行為你可以去管,其他的跟學習有關係的不要干涉太多,讓他去完整的經歷,然後再有針對性的去糾正。

    3、進一步提高效率

    以上兩點能夠做到了,這孩子的學習就一定不會差的而且極有可能已經非常好了。但是做父母的終究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因為這個世界上永遠不缺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有很多讓我們拍馬不及的學習榜樣在前面等待我們去追趕、超越。

    分享臺灣作家張文亮老師的一篇文章《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麼上帝要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麼?” 天上一片安靜。   

    “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好吧!鬆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   

    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 原來夜裡的風這麼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以前怎麼沒有這些體會?我忽然想起來,  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條友大神,幫忙看看這棵發財樹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