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景職道
-
2 # 落日薰風
看到這個問題進來駐足觀看的,相信很多都是30多對自己未來慌得一筆的朋友。
如今自媒體這麼發達,加上大資料推送,一個話題你能刷到鋪天蓋地的訊息,而自媒體的訊息真假難辨,很多是蹭熱度。
當然,職場人在如今高壓力快節奏的環境下,很多人確實感受到力不從心。我們看招聘廣告,有很多寫了35的年齡限制。看一下整個公司,周圍30多歲的人應該還不少,但40歲左右的,除了管理層,幾乎看不到了,想象自己幾年後的情景,瞬間眼前一片漆黑。
這種焦慮來自於多方面,源自對自己事業的不滿,來自於超前消費,來自於快速發展的社會造成的變化。那麼我們怎麼應對呢?
事業 - 自我滿足感
年輕時候拼搏一下,老了才能了無遺憾,但金字塔頂端的人畢竟有限,我們只能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你要問為什麼不是你?那你就鑽牛角尖了。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拼過之後,還無法達到自己預期的,那就該放平心態了,說不定放平了心態,反倒有意外的收穫。給自己一個時間限制,比如到40歲還不能事業有成的話,就放過自己吧。
超前消費 - 資本主義的糟粕
社會發展需要消費,經濟學上說,你掙的每一分錢,來自於其他人消費了一分錢。消費有助於經濟發展。但一定要理性消費,必須每個月有存款。這次疫情,很多喊著沒錢過日子交房貸了,這才一個月啊,抗風險能力太差了。而且要學會投資理財,不必要的消費盡量減少,巴菲特這麼有錢,從小到大過得也是非常節儉。
至於快速發展的社會,確實給了很多人壓力,因為知識要不斷更新,才能跟上變化的節奏,而我麼大部分人,30歲之後娶妻生子,隨著年齡的增大,精力體力必然下降。但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機會,一把雙刃劍,總的來說優大於劣。
所以,為了不被社會快速淘汰,看書學習是我們這代人必須要做的事,堅持學習,越努力越幸運。
人到中年,到了“我命由己不由天”的抉擇時刻了。老景曾經因為自己的職業規劃,2次婉拒了阿里巴巴內部推薦工作的機會。35歲是一個職場上的重要節點,35-38歲也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危機的年齡段。很多接近或者卡在這個年齡段的職場人都應該認真做好未來的規劃,因為,在任何一個公司打工都沒有“鐵飯碗”。
最近,老景有一些身邊的朋友,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被HR通知被裁,內心無比驚慌,他沒有心理預期,沒有提前做規劃。因此,樓主很有前瞻性,老景分享一下個人建議:
規劃一、系統地總結自己的過往35歲已經在職場上工作了十多年,如果是在同一個行業,同一個領域持續工作,那麼,你已經是行業絕對的資深專家了。你有什麼經驗、技術、方法論、資源等等,完全可以系統地進行梳理和總結。外面真的很大很精彩,多走出去和外面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組建自己的人脈圈子,打造自己的個人影響力。
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的計劃,核心就是要賺錢。現在賺錢有兩種,一種是主業賺錢,一種是副業賺錢。主業賺錢是一個長久之計,而個人經驗分享+個人IP塑造完全可以成為你副業賺錢的突破口。老景的家人、身邊不少朋友、前同事都有透過個人知識IP副業賺錢的例子,部分已經超過了主業收入。
規劃二、持續在當前的公司發展遇到一個有未來潛力、公司團隊環境和諧、工資待遇也OK、你的空間也很大,而且你也是重點培養物件,深得領導信任,完全可以陪伴著公司長期走下去,爭取一些期權,成為公司的主人,也是一個不錯的規劃。很多企業有接班人制度,比如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就是從聯想幹了20年被柳傳志任命的接班人。
以老景自己的經歷為例: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傳媒企業,每年都會給超過10年以上的員工辦法獎狀和發放獎金。在老景工作了第六個年頭的時候,就有一位同事拿到了“15年獎狀”,令老景非常驚歎。這位同事從事銷售工作,雖說在職位上沒有太大的突破,但是趕上了公司發展的黃金階段,早已是千萬身家,北京幾套房,開著賓士,生活很愜意。
規劃三、梳理資源和人脈,自己創業創業是一個不歸路,一路辛苦,而且不要勉強自己創業,更不要用攀比的心態創業,比如看到身邊的誰誰誰也去創業了,你也要創業,這種心態是不對的,也很難成功。
首先,你內心要有自己做一番事業的決心;同時,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創業的困難,承受住煎熬;還要取得家人的支援,給家人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不要拖累家庭,否則創業過程中會非常痛苦。
其次,做自己最擅長,資源可以用得上的領域。這樣你過往的經驗和資源可以確保你前期存活的希望更大。比如,老景創業做2B領域的IT垂直平臺,創業之前老景在資訊化領域積累了8年時間,然後和朋友創業,至今已經12年,一直在做這方面的事情,積累了超過5000+的優質IT廠商資源和甲方CIO使用者資源,透過對接專案需求、做線下沙龍、會議等,確保在創業初期有一些收入,圈子影響力也可以很快塑造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