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棒製作 A.採用直徑為18cm的楊、柳、槐、榆樹的木材,做成長度為70cm的樹段,以樹段的一端為起點,在樹段上每隔15cm做一深達木質層的斜向下的缺口,將蜜環菌種放入缺口內,製成菌棒; B.在坡度小於15度的林下地挖培養坑,培養坑深度為40cm,坑長度為3m,寬為2m,坑底鋪厚度為5cm的松針、鋸末,放入步驟A中的菌棒,培養40天后備用; (2)選地、整地:選擇鬱閉度為75%的山林;在林下每隔2.5m挖1個種植穴,挖種植穴時不得毀壞林木,穴底部平鋪一層5cm厚的落葉,壓實,再撒上一層細腐殖土,細腐殖土上再鋪設一層厚度為2cm的苔蘚; (3)搭棚遮蔭; (4)栽種:在種植穴內將新材與菌棒混合擺放,每個種植穴內放入5根菌棒,種植穴的四周留8cm寬的空隙,擺種後用細土或細腐殖土將穴內空隙填實,上鋪一層落葉,再用腐殖土覆蓋,最後使用地膜遮蔭保溼; (5)田間管理:步驟(4)中的天麻生長過程中,在11月增加覆蓋沙土或落葉35cm,翌年3月除去覆蓋物並覆蓋地膜,5月中旬撤去地膜,待9月下旬再蓋上地膜,期間及時澆水、鬆土,使沙土的含水量在60%,夏季每隔五天噴灑一次天麻生長液;防治田間病蟲害; (6)採收: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採挖。
(1)菌棒製作 A.採用直徑為18cm的楊、柳、槐、榆樹的木材,做成長度為70cm的樹段,以樹段的一端為起點,在樹段上每隔15cm做一深達木質層的斜向下的缺口,將蜜環菌種放入缺口內,製成菌棒; B.在坡度小於15度的林下地挖培養坑,培養坑深度為40cm,坑長度為3m,寬為2m,坑底鋪厚度為5cm的松針、鋸末,放入步驟A中的菌棒,培養40天后備用; (2)選地、整地:選擇鬱閉度為75%的山林;在林下每隔2.5m挖1個種植穴,挖種植穴時不得毀壞林木,穴底部平鋪一層5cm厚的落葉,壓實,再撒上一層細腐殖土,細腐殖土上再鋪設一層厚度為2cm的苔蘚; (3)搭棚遮蔭; (4)栽種:在種植穴內將新材與菌棒混合擺放,每個種植穴內放入5根菌棒,種植穴的四周留8cm寬的空隙,擺種後用細土或細腐殖土將穴內空隙填實,上鋪一層落葉,再用腐殖土覆蓋,最後使用地膜遮蔭保溼; (5)田間管理:步驟(4)中的天麻生長過程中,在11月增加覆蓋沙土或落葉35cm,翌年3月除去覆蓋物並覆蓋地膜,5月中旬撤去地膜,待9月下旬再蓋上地膜,期間及時澆水、鬆土,使沙土的含水量在60%,夏季每隔五天噴灑一次天麻生長液;防治田間病蟲害; (6)採收: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採挖。
【注】 所述步驟(2)中的種植穴面積為0.5—1m2。所述步驟(2)中的細腐殖土厚度為3—5cm。所述步驟(5)中的生長液為洋芋水,即為洋芋搗爛後在水中浸泡、過濾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