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蔣建芬
-
2 # 中宅藝術
碳精畫現在還流行嗎?
碳精畫,又名“炭精畫”“炭畫”“炭像”,作為民間美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既適合於製作巨幅人物、花鳥、山水畫,又具有繪製人像的實用性。這樣的藝術作品,以“細膩動人、層次豐富、永不褪色”的特點,而受到人們的喜愛,更是收藏家們熱捧的民間藝術品。這種藝術品被指定為宜昌旅遊紀念品,是湖北省書畫研究會會員、畫家、中國炭精畫世界創始人張智華老師在9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張老師為普及這門瀕臨絕跡的民間美術,曾經拜編著了兩本“中國炭精畫教程”,同時註冊了“tanjinghua ”域名,開通了“中國炭精畫世界”網站;給熱愛炭精畫的朋友帶來藝術的希望,讓這一民間藝術煥發出新的春天。
貴州畢節的炭精畫”享有貴州畢節一絕之稱,形成於80年代,發展於90年代。貴州省畢節炭精畫像館老館長楊君明先生,在幾十年的創作中,創下炭精畫最高售價,還擁有遍及世界各地的學員。楊君明先生的主要作品有:《八仙圖》、《紅樓十二釵》、《梁山伯與祝英臺》、《白娘子與許仙》、《虎娃》、《外國小男孩》、《可愛的小姑娘》、《何仙姑》、《敦煌舞樂圖》、《賈寶玉與林黛玉》、《母子美人魚》等;其先後在人民大會堂、深圳香密湖度假村、臺灣高雄新星際畫廊,等地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其作品刊載於《中國當代美術家作品潤格》、《中國美術書法屆名人作品博覽》、《當代書畫家作品精選》。畢節炭精畫,因此享譽各地及海外。
楊君明主編了貴州省畢節炭精畫像館函授部的內部教材,用於函授和麵授教學。該套教材包括《怎樣畫炭精像》、《古代人物及仕女炭精畫技法》、《人物肖像、古代仕女彩色炭精畫技法》,配圖講解,通俗易懂。與教材配套有近百種示範作品,均以傳統照相工藝技術複製,完全接近原作,畫面精美,齒邊精緻。受到各地學生歡迎。
貴州的楊君明先生和湖北的張智華先生為師徒關係。受學生張智華之邀,楊君明飽覽美麗而神奇的三峽宜昌風光,重溫20年前的師生之情,對炭精畫做了深入分享,包括炭精畫簡史與發展、中國炭精畫概念、炭精畫官網及官方教材、炭精畫精品創作技巧、炭精畫與少兒繪畫入門、炭精畫高階培訓、炭精畫工具及專用紙等。
張智華與楊君明的師生情,再次燃起炭精畫的熊熊發展之火,照亮中國炭精畫世界的發展之路。炭精畫又叫擦筆畫,作為一種繪畫的造型藝術,作為繪畫領域存在的藝術表現形式,著重研究表現造型規律的學科,它同樣需要藝術地認識。一幅生動的炭精肖像畫之所以表現的深刻、感人,就在於它是一種創造的藝術活動,具有著強烈的藝術力量。
炭精畫造型的全過程分為輪廓造型與明暗造型兩大部分。輪廓造型是整體定位,畫大關係,所以下筆輕,輕得別人看不見,只畫家自己知道,為下來的步驟打基礎,這也是炭精畫材料本身所侷限,因炭精畫本身是不主張來回塗改的,起稿的線畫重了就要影響最後效果,炭精畫有的部位直到完成結束都有是很淡的,大家要特別注意這一點,這一步起稿定位階段又是檢驗你的眼力訓練如何,你是否達到了要求,如還有差距,希望你儘快的抓緊時間練習,起稿定位下筆要輕,要肯定,經過這樣的長期練習,促使你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下筆輕畫的就淡,萬一錯了也好修改,修改使用橡皮時,要注意輕輕地擦,以防破壞紙張的表皮,不利揉粉,如紙表面受損,揉粉時易花,所以修改時要格外小心。
當前,國內各地炭畫藝術家有貴州畢節楊君明,湖北廣漢劉道學,湖北長陽張智華,湖北宜昌楊太守,湖北武漢梁衝,河南焦作閆多青,四川成都鄭大平,海南海口葉保龍、韓翠瓊,內蒙古呼和浩特王龍超,廣西柳州唐尚球、王玉金、唐國棠,還有各地的高瞳、時冰、李德全、沈社祥、沈寶奎、韓冠平、張松柏、林肇澤、吳易燁、李開誠、李建強、周積旺、劉海寬、耿志偉、尚禮軍、鞏琦、京生、卜威武、孫勝、杜周、黃汝飛、康力、嚴文林、於廣民、林慧燕、容志仁、胡志亮、苗智慧、俞加國、陳騰、杜中永、王育隆、劉福順、陳天潤、梁德明、黃仁文、黃幼朋、陳向陽、石德堯等炭精畫藝術家。
可以看出,現在的碳精畫還在流行,並且傳承較廣,藝術家很多哦!
-
3 # 紅色樓閣的夢
怎麼說呢,藝術這種東西,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具體內容其實無差。素描只是單色彩描繪事物,使用的鉛筆,那麼木炭條,碳精條呢?只是換了一種媒介,實際內容還是沒變的,要說如今流行與否,那就要看在哪裡了,民間的話,很多藝人在街頭給人畫像,應該用碳條不在少數。
中國早期的碳精畫應該是給人畫頭像居多,因為那時候照相機還沒有那麼流行,如今除了街頭藝人給人畫頭像外,其他地方用的並不多,因為現狀主流是cg比較多,這就是由單一的素描轉變了豐富多彩的顏色
所以目前人們就轉變了單一使用木炭條的畫法而使用了彩鉛,讓畫面看起來更豐富,層次更多,這是最近幾年流行起來的。
畢竟單一的色彩不如豐富的色彩更令人歡喜。
回覆列表
中國炭精畫,又名“炭精畫”“炭畫”“炭像”,是中國民間美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不僅適合於製作巨幅人物、花鳥、山水畫,還具有繪製人像的實用性;以“細膩動人、層次豐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點廣泛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更令收藏家們熱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