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范仲淹差點被淹死,幸虧司馬光砸了王安石家裡的石缸!

    所以王安石和司馬光一直都不對付,起因就是砸了缸沒賠錢!

  • 2 # 圖文繪歷史

    司馬光王安石范仲淹這三個人都是北宋的名相,文化成就也很高,但這三人沒有什麼關係,只能說三人都是進士出身,同朝為官過,不過范仲淹與他倆年齡差別很大,同朝為官時一個天上兩個地下,王安石與司馬光政治上是死對頭,也沒什麼關係,既不是同鄉也不是同科,鬥了一輩子,基本上是王安石完敗司馬光。

    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後世典範。

    范仲淹是1015年的進士,司馬光是1038年的進士,王安石是1042年的進士,1043年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司馬光正在老家丁憂,後來當了判官、主簿,而王安石在當知縣,等於說范仲淹身居高位時,司馬光和王安石還在底層打磨呢。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與司馬遷的《史記》並列為中國史學鉅著,稱“史學兩司馬”。

    范仲淹是1052年去世的,之前貶來貶去,去世前一年又調為知青州,當時的司馬光雖然沒有露頭,但已有朝中大人物賞識,宰相龐籍推薦他當了館閣校勘,相當於中央圖書館的官員,王安石也沒露頭,還在底層打磨,擔任舒州通判,不過因勤政愛民,政績卓佳獲得舉薦。

    范仲淹和司馬光的諡號是文正,最高級別的,但王安石的諡號只一個字“文”,後來的朱熹也是一個“文”,個人覺得這個意義非凡。

    司馬光和王安石兩人其實私交不錯,在兩人往來的書中,比如《與王介甫書》、《答司馬諫議書》可以看出兩人志趣相投,但在朝堂上兩人針鋒相對,斗的不可開交,結果是王安石完敗司馬光,王安石變法時,司馬光被貶到洛陽編書去了,這一編就是十幾年,基本上暗淡無光。

    王安石變法,由於最終失敗,歷史上對其評價負面居多,但他依然是永垂青史的人物。

    成就的話,范仲淹最高只是參知政事,副宰相,司馬光是左僕射,正宰相,不過時間很短,王安石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地位最高,范仲淹死後贈兵部尚書,封楚國公,諡號文正;司馬光死後贈太師,封溫國公,諡號文正;王安石死後贈太傅,配享神宗廟庭,諡號文,而王安石在活著的時候就封了荊國公,司空,所以王安石成就最高,司馬光次之,范仲淹較二人差些。

  • 3 # 巴山秋夜雨

    范仲淹,司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時期的名臣。 論年紀,范仲淹比司馬光和王安石年長,歷經真宗和仁宗兩朝 ,司馬光比王安石年長三歲,基本處於同一時期。 論成就,范仲淹要超過後兩者,王安石的成就要比司馬光高得多。 范仲淹在地方為官的時候,興修水利,遺蹟至今尚存,他的治水方略,直到元明仍然被沿用。他在西北軍中擔任軍政長官的時候,聯合羌族,修建城堡,不但在軍事上取得了勝利,還發現了不少軍事人才,比如狄青。范仲淹在中央任職的時候,認為朝廷有很多弊政,慶曆新政就是針對這些弊證而開展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熙寧變法是慶曆新政的延續。除去政績,范仲淹在朝堂之外,也是一個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他在晚年把多年積蓄全部拿出來,為範氏族人建立了慈善性質的義莊,範氏義莊一直到民國還在執行。就像他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王安石開始進入仕途的時候,一直堅持在地方工作,皇帝多次宣召他進入中央擔任要職,都被他拒絕,最後勉強進京,沒有太久就辭職迴轉地方。他是一個以辦實事為目的的愛較真的人,但是在熙寧變法中這個優點卻成了致命的弱點,他堅信變法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卻忽略了執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弊端。但是熙寧變法的確給大宋王朝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特別是軍事方面,重用王韶等將領,在對西夏的戰爭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績,把宋國的版圖擴大了兩千多里。 司馬光在宋史裡的記載,除了負責編纂《資治通鑑》以外,最突出的政績就是徹底改掉了新法,讓十餘年的變法成果付之東流,蘇軾就說他:“專欲變熙寧之法,不復較量利害,參用所長”。朱熹則評論:“溫公忠直,而於事不甚通曉。如免役法,七八年間直是爭此一事。他只說不合令民出錢,其實不知民自便之。”。他在這個期間,甚至把熙寧開邊時將士血戰得來的四個城池送給了西夏。當然,司馬光是一個極具人格魅力的人,無論是在家庭還是社會,他都是不可多得的君子,也許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他犯的這個不可原諒的錯誤居然沒人去責備他。而且在他當政的時候,極力打擊新黨,埋下了後來元佑黨人被迫害的種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玩網路遊戲上癮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