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美諾紙素描紙

    應該是“親其師,信其道”吧?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學生方面,總有

    一種“親其師,信其道”的現象,也就是說,學

    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開始喜歡這個

    老師所教授的科目,並且會努力把它學好。

    “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源自《學記》一書

    原話說:“…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

    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即:…能安於學

    習,親近師長,與同學相處融洽,從而信奉自己

    所學的真理。能夠這樣,即使離開了同學師長

    也不會背棄道乂。

    那麼,如何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呢?個人

    認為可以做以下嘗試

    首先,作為老師,最讓學生欣賞、佩服、敬重的,

    主要還是正直的人品和過硬的素質。正如陶行

    知老先生所說的“身正為師,學高為範”。

    在言談、舉止上,老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因為當你出現在學生面前時,你的一言一行都

    在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

    用。因此,年輕老師尤其應該注意,在自己從學

    生向老師的過渡過程中,尤其要在學生中樹立

    積極的形象,嬴得學生的好感。

    另外,要吸引學生,老師必須有紮實的學術功底

    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我們平時經常說:“要給學

    生一杯水,老師先要準備一桶水。”如今,隨著

    經濟、科技、社會意識形態的飛速發展,學生獲

    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知識面越來越廣。這對

    老師無疑是一種挑戰,所以,老師的知識更要向

    縱、深發展,不斷充實自己。一個知識洲博的老

    師,オ是學生真正會從內心敬佩的老師。

    譬如現在人教版的高中英語教材,閱讀材料涉

    及到世界文化歷史、植物學、生物學、醫療保健、

    教育改革、還有大量的外國文學名著,如果作為

    個英語老師,沒有其他方面的知識做後盾,上

    課必然會捉襟見肘、舉步唯艱。

    當然,英語老師流利的口語、漂亮的板書、幽默

    風趣的談吐、激情四溢講課、多オ多藝的展示

    都會成為學生“親其師”的理由。

    其次,我們一直提倡老師跟學生建立“亦師亦友”

    的師生關係,這不是隨便幾次“談心”和了“聊

    天”就能實現的。很多老師的確經常會找學生談

    話,但是,這種談話是等級分明的,就是一個老

    師對學生的說教。但是,老師苦口婆心說了半天,

    學生卻充耳不聞,這種談話亳無成效。

    可見,老師想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應該先清

    楚地瞭解他們的心態和喜好。然後透過真心實

    意的溝通和交流,老師和學生才可能成為可以

    “談心”的朋友。

    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就要創造一個良

    好的氛圍,形成良性迴圈,善待每一個學生,做

    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

    體驗。一個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才

    能真正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

    因此,老師可以“投學生之所好”,來拉近彼此

    的距離,從而和學生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

    最後,老師應該以長者的身份,幫助學生解決學

    習以外的、諸如情感、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因

    為老師相對閱歷廣、經驗多,在學生遇到困難時

    我們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讓他們感受

    到老師那種父兄般的關愛。

    現在的高中生大多是寄宿在學校,開始離開家

    人獨立生活,各個方面遇到的問題肯定不少。但

    是,他們既不能及時和父母商量,同學、朋友那

    裡也很難找到有效的解決辦法,很容易走彎路。

    作為老師,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幫助學生排除

    這些干擾,使他們生活無憂、心理健康,從而更

    專心於學業。

    總之,我認為“親其師”和“信其道”應該是相

    輔相成,並且能相互促進的,因此,可以起到一

    個良性迴圈的作用。

  • 2 # 蒼天在下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老師不能有所謂的“好學生”與“壞學生”的區分對待,不能只顧學習認真成績好的孩子,一定多與考試成績差的學生溝通,指出他們的不足,同時多給他們點信心和鼓勵,現在00後的學生自尊心比較強,自己覺得受到老師重視了,覺得跟老師關係融洽了,很多調皮的孩子學習積極性也就上來了,一樣能提分,成績跟學習態度是分不開的,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下,教師以愉快、友好的態度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形成一種融洽的合作氣氛,使學生在教師面前不感到緊張和壓抑,充分自由地開展學習討論,發表看法,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口海鮮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