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都認為曹植失寵是因為寫下了銅雀臺賦,後來被諸葛亮利用,認為曹操有意羞辱大小喬,更加堅定了周瑜討伐曹操的決心,最後導致曹阿瞞在赤壁之戰中大敗,也徹底毀了他一統天下的目標,那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以歷史上曹操的為人還是有可能做的出來的,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5
回覆列表
  • 1 # 大山汗

    非也非也!

    某家認為曹植爭儲失敗是因為跟隨他的勢力楊家的緣故,楊家四世三公,門閥貴族,根基深厚,名望高遠,這等勢力曹植是很難駕馭的,正如東漢末年的袁家,曹家一樣,前車之鑑,近在眼前啊!且楊家為漢室舊臣中的中堅力量,不得不防,必須打壓。

    跟隨他的楊修因此遭罪,去曹植之羽翼,其根基盡失也!

  • 2 # 大種頭抽

    首先要清楚銅雀臺賦寫的時間,其次不要將演義當作正史。

    銅雀臺落成的時候正是曹操破袁氏兄弟後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成,而曹植當時才18歲!曹操才剛廢三公恢復丞相位!還沒有篡漢的念頭!天下還沒一統!也就是說,可以把銅雀臺賦看作曹氏兄弟的第一次交鋒!爭寵才剛剛開始!題主連時間都沒搞對!

    其二,演義裡面說的把橋改成喬字,這隻在演義裡說得通,在現實裡完全是無稽之談!曹操已經有了一統天下的態勢,江東是孫策和周瑜打下來的,在東吳他就是最強硬的主戰派,為了孫策,周瑜必定會戰到最後。

  • 3 # 尹禾

    至於《登臺賦》,不僅不是曹植失寵的開端,恰恰相反,正是此詩贏得了曹操的青睞,讓曹植離世子之位又進了一大步。此詩的精華在於“同天地之矩量兮,齊日月之輝光。”乃是拍馬屁的千古典範之一,全詩以豪邁的氣勢、駢儷的文體、華美的辭藻,誇讚曹操南征北戰的功績,又引用各種祥瑞,送上祝福,將曹操捧得飄飄欲仙,如墜雲端。

    詩賦中有一句,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在我們熟知的橋段裡,諸葛亮正是用這句話刺激到了周瑜,才促使孫劉達成聯盟。然而可惜的是,這兩句詩是《三國演義》中的改編,詩賦原文是“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不用費事讀完,這倆字我也不認識)”與二喬毫無關係。

    既然如此,曹植真正失寵的原因是什麼呢?

    關於細節,眾說紛紜,史學家和陰謀論者演繹出很多精彩的版本,我們無須辨別真偽,因為結果都是相同的。究其本質,原因就相對比較統一:性格決定命運。

    曹植的文風超凡灑脫,襯托出放浪的不羈性格,因此為人就有些狂傲自負。這樣的人,有時是聖人,有時是魔鬼,如果賦予他生殺大權,那麼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若是位安樂太子倒也無妨,然而此時的曹魏,創業過半,北有邊患,南有強敵,需要開疆擴土、選仕治亂、養兵安民,哪一樣都容不得肆意妄為。

    因此,當他的不羈超過了曹操的忍受範圍,即便再有才華和文采,也不能冒險將國事託付給他。

    才高八斗世人贊

    “才高八斗”這則成語,正是出自後世對曹植的評價。南宋著名詩人謝靈運曾經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這句話不僅不被反駁,還從中提煉出一則流傳甚廣的成語,足見曹植在古代文學圈中的地位。

    曹植的文學造詣究竟有沒有達到如此誇張的地步,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從即有的記載來看,他從十歲開始就已經展現出驚人的文學天賦,連曹操都對他的文章驚歎不已,從此對他另眼相看。

    正因如此,曹植才順利進入了曹操的視野,在曹操的數次問詢中又都能應答自如、出口成文,也逐漸贏得了一些大臣的擁護。

    在曹植18歲那年,銅雀臺落成,曹操召集了一批文士“登臺為賦”,曹植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臺賦》,也就是我們說的《銅雀臺賦》。從此曹操對曹植寄予厚望,以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隔年,曹操就帶著曹植一起出徵。又過了兩年,曹操出征,令曹植留守鄴城,告誡他:“當年我擔任頓邱令的時候二十三歲,回想起那時候的所作所為,至今都不曾後悔。如今你也是二十三歲,怎能不發奮圖強呢!”

    這幾乎就是在暗示曹植,好好努力,我要以國事相托。因此,以丁儀、楊修為首的一干重臣都投到了曹植門下,與曹丕集團展開了激烈的嗣位之爭。

    而此時,距離赤壁之戰失敗已經過去了三四年之久,曹植不僅沒被“怨恨”,反而聲望逐漸達到巔峰。

    嗜酒如命斷前程

    上面所說,是他“聖人”的一面,為他贏得曹操的青睞和眾人的擁躉。然而他也有很明顯的弱點,便是過於隨性。

    有人說這其中有曹丕的挑唆,但是老話說得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有些弱點足以致命。曹植因為嗜酒,三番五次耽誤正事,還狂妄的不遵守曹操的禁令,如此不分輕重緩急,逐漸讓曹操失去了耐心,能力不行可以培養,性格狂傲可就難以更改了。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徵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這此時曹丕已經確立了世子之位,曹操這樣的安排,分明是想再給曹植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然而命令釋出後,曹植卻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曹操徹底失望了,從此便再也不重用曹植。

    時至今日,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人是分為左右腦思考問題,左腦理性,右腦感性。曹植明顯右腦過於發達,所以才會有些偏激和任性。曹操殺伐決斷,應該是左腦佔了上風,他最終還是理性的選擇了不怎麼任性的曹丕,治理國家需要理性的抉擇,不需要感性和灑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十鈴入冬就不好打火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