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多彩人生心理發展之謎

    內向型和外向型孩子沒有褒貶之分,揚長補短,規範發展才是應有之道

    有些父母子總是羨慕人家的孩子活潑開朗,自家的孩子不靈活,認為是自己沒有養好而愧疚。其實,這不是父母的錯,孩子一出生就帶著與生俱來的特點,從心理學上叫氣質。一般外向型孩子多是膽汁質、多血質,內向型孩子多是粘液質、抑鬱質,而且人一般都具有兩種以上氣質的綜合。這種氣質是先天的,尤其是孩子一歲以後是很難改變的。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沒有各種氣質的個體組成群體,就沒有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

    隨著人類的發展進步,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外向型氣質人才去完成,同樣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內向型人才去完成。所以,內向型和外向型孩子沒有褒貶之分,揚長補短,規範發展才是應有之道。孩子的外向及內向也不是影響孩子成才的原因,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為社會可用之才,甚至棟樑之才。

    所不同的是,外向型孩子,感受性低,批評教育一般不在乎,累教不改、一犯再犯,這還說明這樣氣質的孩子耐受性較高,膽大、易興奮、反應快、愛表現,優缺點暴露無遺,長大後很快融入群體,很容易得到賞識。對於父母家庭教育來說,也好帶一點,因為他們高興與否都掛在臉上,可以隨時抓住孩子在想什麼;內向型孩子一般感受性很高,對知識有不理解不罷休的態度,不易興奮,不善表現,不靈活,耐受性低,受不得批評,融入群體較慢,不願意暴露自己。對於父母家庭教育來說,比較難一點,很難抓準孩子的心裡。

    所以,孩子的氣質不同,教育方法也應該做不同的調整。在兼顧生理、心理共同發展,正能量引導示範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對於外向型孩子批評教育、表揚鼓勵按各佔一半的教育方式進行為好,有時候甚至批評對一點;對於內向型孩子則表揚鼓勵要多於批評教育。首先父母要多關愛。多陪孩子學習、遊戲、郊遊,建立起健康的親子關係,尤其是承諾孩子的事一定要辦到或解釋清楚;第二,細心觀察孩子的變化。傾聽孩子的需求,讓孩子能給父母說真心話;第三,樹立孩子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很多內向型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為他們非常在意旁人對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看法,這些內向孩子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鼓勵。第四,提高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多領孩子串門,結交新的小朋友。

    這樣就能讓不同氣質的孩子長處更長,短處縮短。切不可企圖讓外向型孩子變成內向型孩子,內向型孩子變成外向型孩子。

  • 2 # 曾敏敏老師

    內向的孩子本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們對內向性格的偏見。

    在很多父母看來,內向是一種缺點。

    當看到別人家孩子善於社交、活躍於群體之中時,總有些家長會嘆口氣說:“要是我們家的孩子也能這樣就好了,可惜他(她)太內向了。”

    試想一下,當內向的孩子聽到父母這麼評價自己,是會覺得尷尬、難堪,還是馬上覺得自己要做出改變,變得更活潑?相信很多人會認同前一種。

    其實,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不是一種病,更不是一種性格缺陷。

    內向性格的孩子不是不願意社交,只不過是他們的性格方式決定了,他們更願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更喜歡的事情上。

    在交友方面,他們做不到自來熟,他們可能會先觀察對方,看看對方是否與自己“趣味相投”,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因此,他們的朋友數量可能不多,但普遍關係都較好。

    當他們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擅長的領域,他們的表現往往令人刮目相看,這並不是他們哪天突然開竅了,而是平時能展示自己機會不多,大家也很少注意到。

    對於內向型的孩子,父母要做的不是改變他們的性格,而是無條件接納他們。

    可以鼓勵他們多跟外界聯絡,向他們闡述自己的想法,但不要強迫他們,不要惡語相向,否則只會讓他們陷入自我否定的惡性迴圈中。

    如果孩子朋友不多,就幫他們引薦朋友,一開始最好引薦那些“氣質相同”的朋友。

    他們喜歡安靜思考,那麼書本可能會是獨處時最好的“夥伴”。

    當然,有空也可以帶他們到處走走。他們雖然不喜熱鬧,但至少不會排斥看看外面的世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沿街門店經常有人上門推銷東西,不買不行的那種,你們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