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協和胖大夫潘慧
-
2 # 森林醫養e陳志權
給孩子不要隨意補充人工提取或工業合成的營養素,但飲食方面需要多元化,也就是品種一定要雜,食材方面注意質量和安全就行了。因為身體是會透過所攝入的食品自己加工或合成身體所需要的各種元素。嬰幼兒還不能吃奶水以外的食物時,媽媽就需要注意飲食的均衡。
人工提取或合成的營養素對身體的積極作用現在還不很確定,以前認為身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營養,那我們就只單純補充這些元素,現在看來有些是有問題的。
人類基因在歷史進化中,都是適應透過植物、動物、菌類等生物攝取這些元素的,這些元素能沉澱在生物體內不是單一原因,是有與之相伴其它很多元素共生的。
雖然在營養學理論的指導下,營養科已經開門診了,但現代營養學還不是很成熟的學科,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有些指導是對的,有些指導是錯誤的。
比如在前幾年,一位美籍營養學研究者透露:芬蘭政府曾斥巨資,讓參與實驗的兩萬多人,每天補充維生素A和E;而另一個對照組不補充,這個實驗進行了8年。結果發現,每天吃維生素的一組人,患上或者死於癌症的機率比沒有補充維生素的那組高出18%。而且,補充維生素E的這組人,患心臟病和死於心臟病的機率,比沒有補充維生素的那組高出50%。這個結果讓研究者大失所望,維生素不是能預防和治療癌症和心臟病嗎?
就此,美國食藥監局的一位博士,站出來為此做了解釋:“當一種維生素在橘子裡時,我們稱之為抗氧化劑,對我們身體有好處,但當這種維生素離開橘子之後,就被稱為氧化強化劑,它會製造上億的自由基,導致心臟病和癌症。”
中藥認為人參可大補元氣,甚至在關鍵時刻能救命,在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但不是所有人隨時都可以補,不適合的人、不適合的時機反而會造成副作用。
因此,近代的中藥現代化思路下對人參開始研究,後來認為主要是人參皂甙對身體有益,就開始提取人參皂甙,但結果發現人參皂甙並沒有多大作用。後來研究又發現人參葉子和莖杆中皂甙含量比根含量還要高,但是,吃葉子和莖杆並沒有補益的作用。
所以不要聽商業廣告的忽悠,補充這個、補充那個,還是現代科學研究成果,實際這些只是科技成果,並不一定科學。尤其對孩子,順其自然生命規律飲食和培養最好。
-
3 # 鄭華國
家長不是醫生,不能判斷孩子是否缺哪種營養素
因此不建議家長自行給孩子新增營養補充劑
營養不良一旦發生,也就意味著宏量與微量營養素都缺乏
但不是因為微量營養素的缺乏導致的營養不良
而是整個的營養缺乏才導致的缺鋅、缺鐵
-
4 # 45度生活家
現在的年輕父母在寶寶餵養觀念中有一些錯誤認識,如不糾正,對寶寶的生長髮育和身體健康將產生不利影響,應當引起重視。
其一,有的父母認為寶寶愛吃什麼就是身體缺什麼,儘管讓他去吃。比如有的寶寶愛吃肥肉,父母就以為寶寶缺油,於是就儘量滿足他的要求。有的父母嬌慣寶寶,一味遷就寶寶,寶寶想吃就給什麼,百依百順,久而久之使寶寶養成挑食、偏食的毛病,導致寶寶營養失調。
其二,父母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寶寶被醫生診斷為缺鋅、缺鈣……檢查發現寶寶缺什麼,馬上就想辦法大量補充。有的寶寶因缺鈣得了佝僂病,需要補鈣,但如果補鈣量過大有可能導致內臟鈣化,危及生命。生活中還經常出現寶寶吃維生素過量導致中毒的病例。可見父母疼愛不當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其三,有的父母認為越是價格貴的食品就越有營養,什麼東西貴、什麼東西有營養就吃什麼。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做父母的往往不肯讓寶寶受一點“委曲”,天天吃大魚大肉還擔心營養不夠。有的父母常給寶寶買各類高檔食品來吃,甚至買來營養品長期服用。
其實食物的營養價值並不能以價格來衡量,有的東西價格高只表明它稀有或加工程度深,並不代表其營養價值。如;燕窩、魚翅的實際營養價值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麼高。蛋確實營養豐富,但也不宜多吃,專家認為一天吃一個蛋已基本滿足人體需要,不必過多食用。因為即使某種食品營養再好,也不能包括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所以寶寶每日所吃食物必須多樣化。
回覆列表
一位母親為了自己15歲的兒子能長得更加健壯而讓孩子練健美,同時運動後服用大量蛋白粉。兩個月後帶孩子來院檢查時發現肌肉是稍有成型,但代價卻是蛋白尿和氮質血癥的診斷。無獨有偶另一位母親因自己10歲的孩子不肯吃飯而發愁,當她發現營養補充劑後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並開始買各種營養補充劑給孩子服用。孩子不吃飯也不再擔心了用藥丸把營養給補上,可待她發現孩子比之前變得更瘦小了這才急忙來醫院求助。殊不知高濃度的營養補充劑可能會刺激兒童稚嫩的腸胃使之胃口更差,而各種補充劑也不能替代正常飲食把所有營養補充完整,導致營養失均衡,小孩瘦小自然在所難免。雖然處於生長髮育期的兒童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但過量攝入蛋白質和氨基酸不但是一種浪費,而且會對孩子稚嫩的肝腎產生嚴重的負擔,甚至可出現三大併發症:高尿素氮血症、代謝性酸中毒和滲透性利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