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香歷史

    歷史不一定是成王敗寇,但勝利者的歷史當中卻一定沒有失敗者的位置。

    這個道理很殘酷,卻又很現實。

    對於建文帝朱允炆或許有三四分的同情,也有六七分的恨鐵不成鋼的意味。

    對於永樂帝朱棣或許是七八分的凱歌,兩三分的斥責。

    如果你有詳細的對“靖難之役”經歷的始末進行探究,就不難發現,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策略堪稱雷聲大、雨點小。

    興致勃勃的將幾個沒有逆反實力的藩王給解決掉了,卻把朱棣這個最大的隱患留在了最後,導致天下人都知道你建文帝朱允炆要對同宗的叔父不利,在大義上就失去了支撐點。

    結果這還不算完,明明已經派兵北上平定燕王叛軍了,還非要給自己博取一個仁義道德的美名,給前線作戰的將士心裡上了一把鎖——別對我的叔父(朱棣)下狠手,讓我背上不孝的罪名。

    這都已經是兵對兵、將對將的沙場廝殺了,你還為了顧及你的名聲而掣肘前線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大家還以為你沒有處罰燕王朱棣的心思呢。

    結果到了前線一交鋒,大家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攻破敵軍,反倒是如何保護敵軍主帥不被我軍傷害。

    這你讓平叛的官軍如何作想?

    使得朱棣自己也頗為驚喜,這大侄子對他也太好了!索性作戰起來更加勇猛了,反正主角光環已經帶上了,誰怕誰啊?

    由此,對於建文帝朱允炆的同情與悲憫,反而成為了我們對於他最後的一點情感。

    他是歷史的失敗者,卻不是一個值得惋惜的失敗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響亮霸氣的有關機械工程學院的小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