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58183342490

    這個問題其實太籠統了……不同用途,不同戰法和不同弓形的弓箭所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殺傷力當然和弓的蓄能、效率、磅數、箭重及箭頭等等息息相關。拿清代來舉例,乾隆前兵丁習射弓力一直為8力(1力約合13磅),乾隆中期為6力,至道光為4力(後兩者改革均因為當時標準相對於士兵素質偏高,及格人數不足)。清代常用戰箭目前最多為各式鈚箭、快箭(特殊用途箭頭除外),所有箭頭均不開刃且箭重均超過百克。補充圖片:典型官制索倫鈚,中間起脊,尖部加厚。無開刃那麼:首先可以確定的是,這樣的平均水平已經滿足在清早及清中周邊對手的披甲率情況下,被攻擊一方中箭後基本非死即殘。結合清代軍事繪畫及一些基本研究資料,有個現在基本認可的常識:弓箭、腰刀為普遍裝備,火器營也不例外。做為基本裝備,弓箭足夠清中及以前的東亞戰場需求。並和同時期的火器並存。這一點錦真也已經回答,並感謝其交流中的指導。因此,這一時期,隨著火器普及,弓箭訓練投入和產出比遠不及火器,訓練人員數量減少;東亞戰場著甲率降低,弓箭傷害過剩,共同導致弓力下降,弓箭地位降低。而在這之前,弓箭的殺傷力依然滿足對於著甲目標的打擊和非著甲目標的殺傷。對於著甲目標,延緩行動,打擊士氣,近距離透甲都有相應的戰術戰法,具體到武器裝備上,射馬,射遠,透甲,嚇唬。不同弓配不同箭基本可以做到(弓做不到的違禁品做到)。對於無甲目標,嘿嘿嘿嘿嘿……總而言之。從書面分析,一般人掌控的弓箭(個人認為78-104lb)殺人越貨是足足夠了,打仗也好使。精銳不談,康熙還能掌控11力呢……但是具體的表現呢?測試弓箭的殺傷力需要嚴謹復原測試,但是隻要符合當時歷史實貌的器材都能達到相應的殺傷要求(屠羊or透甲or撓癢癢影響你戰鬥)。具體到傷害表現上……我們和好奇實驗室搞得那個測試裡。分別使用的一把老槍層壓清弓和紫衫英長(乖乖,第一次摸那麼值錢的木頭,正兒八經英國制弓大師刨出來的),兩者32寸拉鋸下差不多都50lb(拍一下午呢,這個磅數撐得下來)。用60g三稜箭頭射m8編的鎖甲(未鉚接)跟穿豆腐一樣,沒辦法,不鉚的鎖甲等於棉線,再粗再6in1、8in1也沒用(印度人的鉚的?呵呵~拉爾斯都防不住)。宗匠的0.5厚鋼扎甲片雙層能透,但是超不過1cm,磅數不夠,箭頭形制不對。射護心鏡加雙層扎甲。duang~被打棒球了。也就是說,無甲目標20米內50磅足足夠了。還要解釋一下,當時器材難辦,我們的甲人家也不報銷(所以幹嘛使好的呢),湊合使OK了,能滿足外行看熱鬧覺得精彩。後面自己也會做測試的。等器材慢慢到位,都是愛好者掙點兒錢不容易,國內弓、箭、甲圈日益成熟。後面更多測試即將襲來,敬請期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沒人說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