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蔓德育兒
-
2 # 航媽育兒說
孩子們走的路都是我們曾經一步步走過的,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社會的不斷變化,更早的做好職業規劃,對孩子的未來大有裨益。臺灣在國中時期就會對孩子進行職業教育,德國從小就會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鑑於中國社會的大環境,應試教育仍然佔著非常重的比例,但是隨著很多職業的不斷延伸和發展,跟前5年相比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對於今年將要讀高中的同學,我的建議是三個方向。
第一、鼓勵孩子,繼續做好應試準備,鞏固好文化科目,為高考做準備。
第三、延伸自己的興趣。15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興趣方向,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堅持下去。
方向有了的同時,家長如何做就是重點了。
首先,家長應該重視關係大於重視成績。
其次,這個階段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家長做任何決定,一定要跟孩子事先溝通好,達成一致,不要讓孩子有被逼迫的感覺。
最後我想說,孩子的人生規劃,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我們家長能夠做的就是站在背後默默的支援他,鼓勵他,高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段,但絕不是規劃錯了人生就會失敗。
我們遲早都會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孩子們也是一樣,相信他們,盡所能幫助他們,就是我們能夠對孩子最大的幫助!
-
3 # xl8076
進高中,孩子要真正開始獨立思考人生了。一方門位學習要獨立思考,不能再要父母督促,另一方面確實要在父母的幫助下規劃人生。原來為了考一個好高中,孩子幾乎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到了高中,父母就要幫助他認識社會環境,與人相處的道德原則,更多的關心國家大事,世界形勢。獨立處理個人日常生活的能力。做得好的父母將成為兒女的好朋友。說道理,再也不能打罵了。 更正:門位……面
-
4 # 三人師
所謂人生規劃就是一個人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個人發展的志向,對自身有限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對自己的未來的發展道路做出一種預先的策劃和設計,受人生觀支配。
即將上高中的孩子,在思想行動方面已經較為成熟,對待事物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所以在這個時期對人生進行規劃也是一個較為恰當的時機。
那麼怎麼引導孩子進行人生規劃呢?
首先,要讓孩子理解人生規劃的內涵,明白作出人生規劃的重大意義,這會對以後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其中,父母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引導者,絕不應該是干預者。
其次,人生規劃也要分大目標和小目標。小目標可以指近一年內,或高中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這樣才有一個前進的方向;大目標就是你一個整體的規劃,包括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等等。不同的人意志力不同,所以目標的難易程度也要由自我定位。大目標就好比黑暗中遠處的燈塔,你需要向它靠近,小目標就是你在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險阻,只有跨越它,才能更接近目標。所以現在就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吧!
最後,就是人生目標規劃的實施。這一點無疑是最困難的,在這個階段,父母的陪伴與鼓勵是不可或缺的,父母也是孩子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父母在孩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減減壓,例如可以陪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不易,對孩子的心境進行磨鍊,這樣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很有好處。
附高中人生規劃的一點建議:
1、清楚自己的定位,自己擅長的學科是什麼,感興趣的又是什麼,在高中選擇科目的時候儘量遵從自己的內心,必要時可以與家長、老師、朋友等商量。
2、對每一學科制定一個小目標,每次考試要考到多少分。考試下來,總結得失,比如考試題較難,考的不理想不要灰心,考試題簡單還考的不理想,就要好好總結。每個人的知識基礎不同,制定計劃一定要切合自己 ,不宜過高或過低,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3、上高中就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個大學目標,自己想考到哪個大學。每次考試過後計算總分,與大學錄取分數線進行比較。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去心儀的大學走走,堅定自己的目標。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
5 # 肯特M
即將上高中的孩子已經是15-16歲的年齡了,人生規劃啟蒙可以更早時間開始。 這個是比較嚴肅的話題,但可以在輕鬆的環境下和孩子探討。從交流孩子喜歡看的書,電視節目或他崇拜的人入手。讓孩子去思考:
我是誰?我能做什麼?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得做些什麼?
一旦有了開始,要經常有意識地和孩子交流,提問,探討,引發他思考,幫他逐步思考清楚自己的目標。
溫馨提示: *這個過程切忌一言堂,把自己的想法與期望強加給孩子。
*提問之前請思考,如何問決定了孩子怎樣答。 祝孩子有個美好未來。
回覆列表
張雪峰有句話:在孩子對學習沒有動力的時候,帶他們去鄉下的汽車站、擁擠的快車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看看自己想做哪一類人,就知道怎麼規劃自己的學業和人生了。
話糙理不糙,人生規劃也是一樣,帶他看看成功的人、落魄的人,各自如何,就知道怎麼規劃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