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馬振廷1

    上朝廷,大官,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不德是不直接收稅,有德是有人給他送來所必德。"下小官,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不失德是收,收是為,無己德,上交部分。無德不是己得了"。為不失德(得)上交是必須。上指朝廷貴族官家。越加大有為,食稅多,養的閒人太多,有是積累厚重,貴族利益高於一切,貴族越是富有,富有那裡來加稅賦,民就越窮,只要民飢,就有連索反應,沒吃的,就沒穿的,沒燒的,住的條件特差,有病沒錢治,人,身,命,勞力,就賤,逃荒要飯,流離失所,民不了生,到這種狀況,國運到盡頭了,民不謂死。然何以死懼之,反抗造反,天下無太平了,直至新王朝建國後,又進入了新的起點迴圈。

  • 2 # 陳廣逵

    第七十五章

    [原文]

    [通釋]

    百姓捱餓,是因為統治他們的人吃掉的稅太多,所以捱餓;百姓難治理是因為統治他們的人有作為,所以難治理;百姓輕視死亡是因為統治他們的人太想活著了,所以輕視死亡——只有那不把謀求長生作為最強烈需求的人,比只重視自己生命的人高尚。

    [註釋]

    ①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百姓捱餓,是因為統治他們的人收稅太多,所以捱餓。“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為判斷句。第一個“之”,放在“民”與“飢”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其上,他們的統治者,猶今言“他們的領導”。其,他們的。上,指統治者。食稅,收稅,老子之時的稅是以粟(糧食)的形式上繳的,統治階層又是以多少戶農夫供應作為標準的,所以稱為“食稅”。第二個“之”,放在“食稅”與“多”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的獨立性。

    ②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百姓難治理,是因為他們的統治者有作為。本句也是判斷句。有為,這裡指統治者好大喜功,大搞土木建築,侵伐征戰等。兩個“之”用法同上,均是放在主謂短語之間的助詞。

    ③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百姓輕視死亡,是因為他們的統治者太想長生了。王弼本缺“上”字,據傅奕本等補。第一個“之”是放在“民”與“輕死”這個主謂短語之間,取消該短語獨立性的助詞。輕死,看輕死亡,不把死當回事兒。求生之厚,追求長生十分強烈。求生,追求長生,珍惜生存。第二個“之”是助詞“的”。厚,作動詞,要求多,要求強烈。

    ④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只有那不一味求生的人,比只重視自己生命的人高尚。夫唯,只有那。無以生為者,不過分謀求自己生存的人,不把謀求生存看得太重的人。無以,不把。生為,謀求長生作為(最重要的需求)。者,……的人。是,代詞,此。此“是”更接近現代漢語中的判斷詞。賢於,比……高尚,勝過。貴生,看重生命,看重生存,以生存為貴。

    [意義歸納]

    本章分析了造成民飢、民難治、民輕死的根源是統治者,警示統治者不要謀求長生的作為。

    [解讀與點評]

    “民之飢”“民之難治”“民之輕死”全源於“其上”。統治者苛捐雜稅必造成民飢;統治者要假公濟私,中飽私囊,又要表現治績,必多為;花樣頻出,必勞民傷財;民不適應,必怨聲載道,統治者自感難治;統治者為其生存,養尊處優,貪汙腐化,不斷侵害百姓利益,欺壓百姓,官逼民輕死。百姓捱餓,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貪佔得太多,所以捱餓;百姓難治理,是因為他們的領導總搞政績工程,所以才難治;百姓輕死,是因為他們的領導太想多活著了,太珍惜自己的利益,太欺負人了,所以輕死。“是以~”表現出許多無奈。此“飢”無非是養了太多的“碩鼠”,此“難治”無非是統治他們的人太多事,此“輕死”無非是統治他們的人為了他們的多活使得自己被迫面對死的危險——“飢”“難治”“輕死”是被逼迫的結果。上貪則民飢,上求政績則民難治,上貪生多欲則民不聊生而輕死。不是小民天生貧賤,是統治者不讓小民富有,是統治者太高貴;不是小民素質低,是統治者素質不高而又要求太高;不是小民活膩了,是統治者太顧及自己的利益,逼得小民不得不死。

    “無以生為者”即“無身”的“以身為天下”(第十三章)的人,是老子希望的統治者,是不過分謀求生存利益的統治者,是不把謀求長生看得太重的統治者。老子認為這樣的統治者比“以自己的生存利益為重”的統治者高尚。

    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了這樣一件事,某高階領導到某地視察,為了趕時間,在夜裡乘坐鐵路專列到達。為了保證領導安全和安靜休息,鐵路沿途兩側都佈置了警力和幹部,其中某路段“秘密動員”了所有副處級以上領導參加夜裡的護路保衛工作,鐵路兩側隔若干米就有一名幹部靜候(這個舉措本身就是妄為)。其中一名幹部站著睡著了,凌晨時刻列車靜悄悄地駛來,這名幹部渾然不覺,居然被捲入列車的車輪下喪命。這個事例中的某高階領導可能至今還不知道這件事,然而為了他的安全生存,比他小若干級的一名幹部被動地死於非命。因為他的領導有為,因為他的領導的領導求生之厚和有為,這個副處級幹部不得不“輕死”。

    這個事例可能還不夠典型,比這個還典型的事例歷朝歷代都太多太多了。然而,我總覺得,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當今社會應該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應該是人人平等的社會,如果還出現這類問題,令人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武術搏擊套路的理解,日韓人比國人理解的更好,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