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影視釋出者
-
2 # 海心蔚藍
人生整個教育起點是那個階段?從小的啟蒙教育,孩童時代,幼兒園開始,幼苗要想茁壯成長,這是關鍵時期。老師和父母密不可分雙向調節,培養教導祖國未來的小花朵。
-
3 #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人生整個教育的起點我認為是學齡前教育階段。
首先打個比方,你栽一棵樹,樹苗必須扶正了,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根深葉茂抵擋住風雨,不然,樹苗一開始栽歪了,再也長不成參天大樹,還容易被風雨刮倒。
再者,如果樹苗栽歪了,一旦等根深入泥土之中,我們再想把它扶正就很困難,不是折斷樹幹,就是傷了根系。這時樹受到的折騰,一是難以成活,二是又一次影響了它的正常生長。
結合生活實際,我舉幾個我鄰居家孩子上幼兒後,前後的表現情況給你看看。
上幼兒園前,吃飯不給洗手,自從上了幼兒園,每天吃飯自己主動要洗手,正盯著大人吃飯前要洗手。不洗手不吃飯,說老師講的每天在外玩弄,手上爬上了很多病菌,不洗手會吃到肚子裡,肚子會痛的。
上幼兒園前,家裡玩具亂摔亂放,上幼兒園後,自己對玩具不亂摔亂放了,說要愛惜玩具寶寶,不能把玩具寶寶摔疼了,把它放好了,是讓玩具寶寶好好休息。
上幼兒園後,在家裡看到地上掉的東西,一定要拾起來,並且要找到是誰丟的東西,叫“物正原主”,還叫人下次注意,不要把東西亂丟了。等等事例太多。
在學前階段,孩子最容易接受一些啟萌引導,並且很容易轉化成自己的行為,所以說孩子從小教育一些好習慣、好思想養成,將來會影響他們一生。
-
4 # 花果山下者行孫
傳統教育理論
按照傳統教育理論來說教育的起點是0-3的學齡前教育階段,這個階段往往以培養孩子的專注為主。傳統教育理論的書籍、研究頗多,網上也有大量資料。在此我也不多加贅述。
但如若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頗為上心的同時時間、精力允許,那麼往往可以將孩子教育起點提起至懷孕時期,即是胎教。
胎教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可謂是胎教興起的基石。
但與大眾認識不同的是胎教並不是從西方傳來的舶來品,早在兩千年前的西周時期,便已有胎教的說法。但是由於胎教往往是宮廷皇室的標配物,故而在很長一段時間並未在民間得到普及與認識。
中醫的壓艙石《黃帝內經》便為此建立了諸如“外象內感”“因感而變”之類的獨特中醫理論。
眾所周知的是中醫對於年齡、資歷、經驗的要求頗高,故而完全按照中醫理論進行胎教的話很有可能因為自身的理解偏差而導致胎兒的“揠苗助長”。
故而科學化、專業化的現代西醫的理論為胎教提供了完美的胎教時間表
胎教時間表懷孕前8周(腦細胞形成期)
因為胎兒在此期間僅僅只是雛形,故而稱為胚胎,但此時胚胎的神經系統在此期間快速生長,同時因為胎兒未完全成型,胎教的作用不太明顯,只需注重營養均衡即可,不要讓自己有不正常的飲食習慣或讓不好的習慣介入(例如吸菸、喝酒、藥物成癮等),基本上胎兒都能達到很好的狀況。
懷孕20周左右(腦細胞增殖期)
20周後,腦細胞的發育會變得愈來愈複雜,而這個時期也是胎動出現之始,出現胎動時,可以用不同的胎教互動方式給予刺激,如對其歌唱、談話、輕撫腹部,協助腦細胞逐漸朝向良性發展。
懷孕30周左右到出生後(腦成長活潑期)
胎兒腦部基礎發展在懷孕4個月左右就已全部成形,不過腦部神經元依舊活躍,樹狀突觸直到出生後約3歲左右,甚至到青春期都可能持續發展。
這些神經突觸的刺激與發展,正是奠定胎兒日後許多能力(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前庭覺、運動覺等)的重要關鍵。
此時母親的適當運動,如散步、走路等,可以適度刺激胎兒的前庭覺,如果前庭刺激不足,日後寶寶出生後,動作協排程會有所影響。至於有些體質不好,必須安胎的孕媽咪,則可以坐在安全度高的搖椅上來回晃動,同樣也能達到刺激的效果。
後記在現代
因為胎教在科學上的作用機制受制於當前腦科學的緩慢進展而還未完全探明,所以他往往與“偽科學”有著不小的聯絡,導致相當多的人對其嗤之以鼻。
但是在古代,
胎教的觀念最早是從王室貴族中產生的,意味著胎教對於培養高素質的後代的重要性。而王室繼承人的培養向來是不容絲毫懈怠的。
因為現代社會的進步導致人們有閒時間的增多,故而胎教從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雖然胎教不會明確地許於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自古流傳的經驗使得我們能透過胎教提高未來孩子成功機率。
而孩子,正是一個國家的希望所在,所以還請各位有閒階層看官重視孕婦胎教,助力民族復興。
回覆列表
影響最大的教育來自從小的家庭教育,家長的價值觀,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眼界。小孩子是一張白紙,第一筆畫什麼,大機率決定了這副畫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