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夜講電影

    生活本來就已經夠辛苦的了,所以我不太喜歡苦大仇深的故事。但老井村世世代代求井、最終戰勝了貧瘠的自然條件的故事還是給我了一點感動。

    這不完全是不懂變通吧,那個時代的農村人心中,總還是有些必須要堅守的東西,所以活得再難也不願離開祖先留給自己的土地,所以才會有粗糲的沙地上那一場堪稱原始的械鬥。

    旺泉三次倒尿盆的鏡頭幾乎一模一樣,但每一次,他的妥協就又多了一分。小英子和寡婦的形象一直一個知性女青年,一個賢良小寡婦,一個有無上的自尊,一個一心為了家庭付出。

    我想到了結尾,沒有人的結局可以用簡單的好壞來形容了,每個人都有一些無法彌合的遺憾,就連這個村子也是。

    尤其中國產電影,能順利上映的就不容易,好多半途而廢胎死腹中的,拍電影拍得導演生無可戀常有的事!

    上映能回本的都不多,賺得盆滿缽滿的更是鳳毛麟角,能出個萬人頌揚的經典談何容易!

    有些沙雕青年評價電影,不但滿嘴噴糞,罵張藝謀陳凱歌像罵孫子似的,而這些人都是他們的爺爺輩,是為電影事業奉獻一生的老藝術家。

    電影不是廉價商品,而是包羅永珍的複雜藝術!

  • 2 # 柯基迴旋踢

    文藝電影的減少大部分原因是電影市場需求的縮減,文藝電影一般以較深的文化或藝術形式存在,其展現節奏的慵懶與沉著,與當下越來越快,越來越急躁的生活方式相悖。這也就註定了越來越多的觀眾選擇快節奏更新穎,特效更吸引人的電影。

    以文藝片《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為例,這部1986年上映的愛情文藝片,獲獎無數,但是仍然不能阻止該電影在時代的更迭中漸漸銷聲匿跡,如今知道這部文藝片中最有代表性電影的人,恐怕不在多數。

    相比之下,如今的特效大片,例如漫威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鋼鐵俠》系列,以及DC的《超人》系列,《蝙蝠俠》系列,這類電影以令人震撼的特效,連貫的劇情,銘心的情懷,成功地俘獲了大多數影迷的心,也都獲得了較為不錯的票房成績。由此可見,當下觀影人已經將電影市場的需求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文藝的人依然存在,並不會就此滅絕,只是會越來越少,不過這也並不能就判定文藝電影以後的走向註定會是悲劇,畢竟潮流總是隨著時代盪漾出一個又一個的輪迴。

  • 3 # 威小貓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她大概是最具有文藝風格的女性了,她的作品有很多都被翻拍成了電影。那個時候的人都很簡單,不浮躁,不焦灼。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人心不定,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比較娛樂化了。文藝片不太適合現如今的社會生活,那個時候,人還有夢想,也在為著夢想而努力奮鬥,現在的人哪還有什麼夢想,大部分都是在做白日夢,腳踏實地的人越來越少。

    記得2013年上映過一部《百鳥朝鳳》,也是《老井》的導演吳天明拍出來的,那個時候,院線不給排片,無奈之下吳導只能給院線的領導下跪求排片,從那個時候文藝片就很難再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了。

    也許文藝片還有未來,但絕不是現在。

  • 4 # 俊同的人生

    文藝的東西不流行了,這些文字的東西都變成了一些獨特的圈子裡共享的東西!這是一個逐利的時代,為了流量,為了風口,為了熱點,現在都是哪裡有熱點,去哪裡,搞什麼文藝啊,沒多少人看的!

    小甜甜火了了,全中國人民衝向了成都,

    沈大師火了,一大片蹭熱點的人去了上海

    石榴哥火了,又一大片人衝向了雲南

    泰國的水果西施火了,能去泰國的都去打個卡,

    上海開了個文字展,什麼?沒聽過!

    好吧,就這樣,比如說 燃點,我感覺有很多都沒有聽過。創業者的時代,不是大眾的時代,大眾的時代是熱點,是明星,是八卦!是娛樂!

  • 5 # 鳶語剪輯

    電影發展了一個多世紀,在其它藝術門類中,仍然是很年輕的藝術,相比繪畫、音樂而言。不過電影可以把其他藝術都融合在一起,是藝術的集大成者。

    現在的電影分門別類特別多,從型別上來分,可以分為動作片、喜劇片、動畫片、音樂片、驚悚片、科幻片、愛情片、劇情片、黑幫片、紀錄片、戰爭片等等。如果是籠統來分,電影還常常被分為兩大類,那就是文藝片和商業片,文藝片是小眾的,商業片是大眾的,這是比較普遍的看法。

    譬如《路邊野餐》屬於文藝片,風格偏作者電影,單純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想法,非常個人化,不走常規電影路線,甚至還帶有點超現實色彩,這部電影在中國內地收入票房647萬元,好在影片投資不大,據說還能小有賺頭。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大的受眾群,票房也不高,算是曲高和寡,這些特點似乎也成為文藝片的共性。

    那麼商業片呢?最近上映的《速度與激情8》,觀眾群體廣泛,中國內地上映第一天就收入4.21億元的票房,一天!三天票房就突破10億元大關,觀眾群體輕鬆突破1000萬人次,幾乎是無人不知的電影了。這就是電影的商業片——票房高、觀眾多,大多數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電影。

    《路邊野餐》很任性,這部電影並不需要每個人都看懂。這就很像歐洲文藝片的路子,《潛行者》、《飛向太空》這些電影都偏晦澀,導演更注重自我思想的表達,忽視觀眾。侯孝賢導演也是這樣,《刺客聶隱娘》、《戀戀風塵》、《戲夢人生》都不會去考慮觀眾的喜好,導演堅持自己的個人風格展示,這樣的影片自然都會貼上文藝片的標籤。

    但是,像《加勒比海盜5》、《極限特工3》、《速度與激情8》這一類好萊塢電影太強調商業屬性了,電影故事做得特別簡單,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事情,然後基本就依靠特效來支撐,大片“假大空”的特性不是中國大片的特有的毛病,好萊塢一樣也有。因為現在好萊塢的商業片太強調商業屬性了,根本不會去考慮電影的思想內涵,導致續集層出不窮,原創的作品越來越稀少,好萊塢大片只能依靠海外市場來盈利,美國本土觀眾其實對於去影院的熱情越來越低。

    真正好的電影是影片兼具文藝和商業屬性的,就好像當年黑澤明拍攝的《七武士》、《戰國英豪》那樣的電影,或者是謝晉拍攝的《芙蓉鎮》、《天雲山傳奇》一般,電影可以帶來思考,可以反映歷史和社會現實,故事足夠吸引人,同樣會票房大賣。

    文藝片的“高格調”定位,缺乏廣泛的共鳴。21世紀,大眾文化產品的商品屬性和娛樂屬性日益凸顯,大眾在以宣洩為目的的消費文化的支配下,更願意選擇輕鬆、刺激的影片,來緩解工作中疲憊的身心。其次,國內商業院線的同質化競爭和粗放式經營,很多方面不夠完善。最後,文藝片的流行,需要有大量具有一定審美素質的觀眾。在快餐文化衝擊下,高素質觀眾的缺失,也是導致文藝片上座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文藝片的標準不能唯票房論,優秀的文藝片往往帶有深厚的民族性和歷史性,可以提升人們的審美水平,加深人們的思想深度,這是許多商業片遠不能達到的。經得起時間打磨和考驗的那些文藝片,其中凝結的思想光芒,會在時間流逝後依然熠熠生輝。或許在當下,文藝片尚未能實現較大的利潤收益,但是網際網路傳播的加持、觀眾審美的多元化發展、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等,都在為其發展創造條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在英國倫敦屬於藝術氣息很濃重的學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