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諸葛亮和關羽,是三國裡面過度誇讚最多的人物。一個成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第一謀士;一個成了忠義象徵的武聖。

    首先,我列舉下羅貫中對關羽的不實描寫。

    羅貫中給關羽配上了赤兔馬和青龍偃月刀,這兩件裝備關羽其實都沒有。而且,老羅還虛構了一個周倉,給關羽扛大刀。

    老羅還讓關羽殺了文丑,其實文丑是孫堅殺的。

    並且,老羅寫了“溫酒斬華雄”,“單刀赴會”和“過五關斬六將”等虛假故事。

    關羽本來就是被曹操生擒,硬是弄了一個“土山上約法三章”。

    其次,再說說老羅寫諸葛亮。

    空城計和草船借箭都不是諸葛亮乾的事。圍困司馬懿火燒上方谷,也是假的。

    真實的諸葛亮,軍事上沒有法正厲害。而且,法正也比他更得劉備信賴。

  • 2 # 濃情蜜意西班牙

    我覺得首先想到的就是被三國過度讚譽的諸葛亮和被影視作品過度包裝的司馬懿!但反過來還有被黑化的周瑜,說起來,三國演義中,或被黑化或被美化的司馬懿和周瑜都是諸葛亮的對立面呢!

    司馬懿

    最近的電視劇中,無論是《軍事聯盟》還是《三國機密》,都是以胸懷雄才大略,成熟果斷的角度入手演繹司馬懿,《三國機密》中至少還有狠心的片段,但《軍事聯盟》中完全是一身的正義光環,更被塑造成有智慧、有才學、忠孝兩全,甚至有些“懼內”的形象。也因為洗掉了很多“黑點”,讓司馬懿的很多行為也變得可以正確合理,反而失去了歷史上司馬懿這個人物的魅力。

    歷史上的司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堅韌與猥瑣等眾多品質於一身。司馬懿一生都在“自相矛盾”,從韜光養晦到叱吒風雲,再到高舉屠刀,都與他複雜的性格息息相關。正因為司馬懿性格的複雜性,引發了無數後來者的好奇心,也使他有了很多“粉絲”,更掀起了司馬懿和諸葛亮粉絲之間的長期罵戰。

    司馬氏篡位這事本來就為世人所詬病,因此只能靠所謂文治武功的硬成績來彌補,但司馬懿及其後世子孫,不但沒有彌補,反而更加刷下限。三分歸晉之後,後宮亂政(賈南風)、白痴皇帝(司馬衷)、骨肉相殘(八王之亂),江山失半(五胡亂華),這些事情,每一樣單拿出來,都會被人寫在資治通鑑上作為亡國之象。

    後世對於司馬懿的評價,有這樣一段:

    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捲,戢鱗潛翼,思屬風雲。飾忠於已詐之心,延安於將危之命。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而唐太宗李世民在《晉書·宣帝紀》中對司馬懿進行評價:

    征討之策,豈東智而西愚?輔佐之心,何前忠而後亂?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可不謂然乎!

    但司馬懿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畢竟在那個群英雲集智勇較量的三國時期,在“三分真七分假”的《三國演義》中,已經樹立起了一個無敵的正面形象諸葛亮,那麼作為對立面的司馬懿,智慧的化身諸葛亮有多受百姓愛戴,司馬懿的名聲就要有多壞,誰叫你笑到最後呢?

    值得一提的是,京劇中司馬懿的臉譜更是白色為主,而白色大多是代表了奸賊,比如高俅、蔡倫等!

    諸葛亮

    事實上,人無完人,可三國中對於諸葛亮的描寫近乎神化到半仙的地步!以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例,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掌握總局的諸葛亮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次,劉備死後,諸葛亮對蜀國的經營也存在許多問題,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由於事必躬親,導致蜀國在人才儲備、國力提升等方面都捉襟見肘,諸葛亮死後,蜀國幾乎無人可用。但三國中,有曹丕、司馬懿、司馬昭等人的烘托,諸葛亮的形象更顯高大。

    而且後人也都在竭盡一切謳歌諸葛亮,更是神乎其神。李白在詩中說:“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杜甫對諸葛亮更是萬分崇拜:“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 3 # 東八區的王胖子

    文不過諸葛亮,武不超關雲長!

    其實三國時期的人物有很多在《三國演義》裡被過譽了,諸葛亮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像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三十六計中的《草船借箭》,本來是周瑜的計謀;又如空城計,其實不是諸葛亮的,只不過被挪過來了;再如諸葛亮在《三國演義》裡被刻畫成了完美的一個英雄人物,足智多謀,赤膽忠心,鞠躬盡瘁,終生都在為匡扶漢室而奮鬥!歷史上或許他也忠心的,但絕對沒有演義那麼無所不能,之所以刻畫成這樣,無非是為了封建統治者塑個榜樣,讓大家學習,便於統治!正所謂:文臣拜諸葛,武將學雲長!

    這些過譽的人物,一方面滿足了人民群眾對英雄的想象,另一方面有利於統治者統治!大家各取所需,所以才能流傳推廣開來,逐漸地影像我們的性格深處,最後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老了應該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