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話是:“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原文: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個道理,他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 所以倒是不開的好."故此人以為喜之時,他反以為悲.那寶玉的情性只願常聚, 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願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無可如何了.因此,今日之筵,大家無興散了,林黛玉倒不覺得,倒是寶玉心中悶悶不樂, 回至自己房中長吁短嘆.偏生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將股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麼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 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晴雯冷笑道:"二爺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前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爺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時連那麼樣的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這會子一把扇子就這麼著了. 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 寶玉聽了這些話,氣的渾身亂戰,因說道:"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 ——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第三段 可以引出林黛玉對人生聚散的看法:林黛玉不是喜散,而是怕散。她是怕散不喜聚。因為怕散而怕聚的。“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因而人以為喜之時,她反以為悲。林黛玉表面上在辯證地看待人生的聚散,其實是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悲喜。聚與散只是形式,帶來的是內在的喜與悲。 不管對待人生,還是對待花期,乃至天地萬物,林黛玉都是個悲觀主義者。既跟她自幼遭遇喪母等不幸以及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經歷有管,又像是性格中註定了的。她天生就是敏感的,過度的敏感造成她骨子裡濃得化不開的憂鬱。她是戴一副有色眼鏡看世界的,看什麼都是冷色調的。她與人交流有時會冷笑,豈止笑是冷的,她的眼睛是冷的,她的心是冷的。瞧她解釋自己喜散不喜聚的道理的,真像冷血動物一樣冷靜。如果不是遇到熱得快又熱得久的寶玉,黛玉的內心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
原話是:“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 原文: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他想的也有個道理,他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 所以倒是不開的好."故此人以為喜之時,他反以為悲.那寶玉的情性只願常聚, 生怕一時散了添悲,那花只願常開,生怕一時謝了沒趣;只到筵散花謝,雖有萬種悲傷,也就無可如何了.因此,今日之筵,大家無興散了,林黛玉倒不覺得,倒是寶玉心中悶悶不樂, 回至自己房中長吁短嘆.偏生晴雯上來換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將股子跌折.寶玉因嘆道:"蠢才,蠢才!將來怎麼樣?明日你自己當家立事, 難道也是這麼顧前不顧後的?"晴雯冷笑道:"二爺近來氣大的很,行動就給臉子瞧.前兒連襲人都打了,今兒又來尋我們的不是.要踢要打憑爺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時連那麼樣的玻璃缸,瑪瑙碗不知弄壞了多少,也沒見個大氣兒,這會子一把扇子就這麼著了. 何苦來!要嫌我們就打發我們,再挑好的使.好離好散的,倒不好?" 寶玉聽了這些話,氣的渾身亂戰,因說道:"你不用忙,將來有散的日子!" ——出自《紅樓夢》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第三段 可以引出林黛玉對人生聚散的看法:林黛玉不是喜散,而是怕散。她是怕散不喜聚。因為怕散而怕聚的。“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生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因而人以為喜之時,她反以為悲。林黛玉表面上在辯證地看待人生的聚散,其實是辯證地看待人生的悲喜。聚與散只是形式,帶來的是內在的喜與悲。 不管對待人生,還是對待花期,乃至天地萬物,林黛玉都是個悲觀主義者。既跟她自幼遭遇喪母等不幸以及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經歷有管,又像是性格中註定了的。她天生就是敏感的,過度的敏感造成她骨子裡濃得化不開的憂鬱。她是戴一副有色眼鏡看世界的,看什麼都是冷色調的。她與人交流有時會冷笑,豈止笑是冷的,她的眼睛是冷的,她的心是冷的。瞧她解釋自己喜散不喜聚的道理的,真像冷血動物一樣冷靜。如果不是遇到熱得快又熱得久的寶玉,黛玉的內心仍然是一片冰天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