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中國製造硯臺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的硯臺,是用顏料在上面塗,在石頭上進行研磨。到春秋時期硯臺基本成型,到漢代硯臺基本被接受,並從此拋開研石自成一體。
根據制硯原料的不同,漢代以來,硯臺就有石硯、玉硯、陶硯、瓷硯、瓦硯、澄泥硯和銅、鐵、銀等金屬硯的不同叫法。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硯和石硯兩大類。瓦硯按照製作的不同,分澄泥硯和磚瓦硯兩種;石硯按照產地,又分為端硯、歙硯、烏金硯、靈岩石硯、開化石硯、大沽石硯、沉州石硯、溪石硯、洮石硯、紫金石硯等十多個品種。
說起硯臺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國的“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作為收藏的重點,其中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的端溪,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石眼等等。它的製作過程十分辛苦,從探察、開鑿、運輸、選材、雕刻、打磨、洗滌到裝盒,工序多而且細緻。
歙硯:產於安徽歙縣,唐朝開元年間開始製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金星”融結在硯石之中,形狀很像穀粒,數量很多,有光澤;“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細有疏有密,各不一樣;“水浪紋”像水的波紋,變化無窮。歙硯的雕刻藝術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渾樸,大方勻稱。
洮河硯:產於甘肅西南洮硯鄉的洮河水底,顏色墨綠,經過研磨後可看到黃膘水紋,如浪似雲。洮河硯在唐代就已名揚天下,它具有發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溼、利筆等優點。
澄泥硯:唐代以前,歙、端石硯還沒有出現,泥硯就成為古人作書作畫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製的澄泥硯十分出名。澄泥硯的好壞可以從顏色和斑點上看出:鱔魚黃顏色的最好,綠頭青次些;黃土有斑點,叫砂斑點,點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綠豆砂,一般大小斑點都有的是上等,很適合落墨。
名硯走俏市場 古硯貴在有名
古代流傳至今的名硯,現已極為罕見,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行情日益看好。1992年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一方17世紀出品後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的端硯,經眾多買家競爭,最終以38.5萬港元落槌。近幾年,硯臺在國內市場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今年1月,在北京翰海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方清康熙時期的綠端石夔龍紋硯估價為40萬至60萬元,結果被買家以176萬元拍走。
怎樣才能鑑定一方古硯的收藏投資價值呢?這其中確實有一些學問。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硯臺收藏家張先琿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大致判斷:
第一個就是材質。目前,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中國古代硯臺拍賣價較高,其中大多由端硯創造。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藝。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臺要比不規則的硯臺價格貴得多。張先琿說,人文背景對硯臺的價值影響也非常大。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指的是硯臺上面的銘文,許多名人對硯臺特別是久負盛名的端硯、歙硯更是備加喜愛,他們會在自己使用過的硯臺上留下詩文或警句。2001年,上海拍賣的一件唐雲先生新刻書畫的“宋老坑端硯”成交價是8萬元;中國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硯”以12萬元被買走;2002年,中國嘉德以5萬元的價格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蘿紋硯;一方“紀曉嵐銘”清端石日月長方硯的市場估價達7萬至10萬元。
另外,硯臺收藏市場上的一些“新面孔”也值得關注,一些新石材的硯臺也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今年7月,江蘇惠隆拍賣有限公司舉辦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百萬元以上的松花石硯吊足了收藏愛好者的胃口。一塊小小的硯臺,起拍價定在了百萬元以上,這在國內拍賣業還很少見。
收藏硯臺要有專業知識
投資選購硯臺時可以從六個要點出發,優:材質要優良,端石、歙石、洮河石製成的硯臺,均有收藏價值;古:年代要久遠;精:雕刻要深湛,明清時的雕刻工藝最好;名:有名人題款的硯臺價值更高;特:有時代特徵的硯臺最好;美:造型要美觀,硯體要完整。
張先琿認為,為了能夠使硯臺收藏更加專業,收藏者有必要了解一些養護和收藏要訣。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Sunny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玩賞硯臺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並不妥當。蠟可以塗於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乾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汙穢不堪,並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黴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
硯是由原始社會的研磨器演變而來的,又稱研。中國製造硯臺的歷史非常久遠,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開始的硯臺,是用顏料在上面塗,在石頭上進行研磨。到春秋時期硯臺基本成型,到漢代硯臺基本被接受,並從此拋開研石自成一體。
根據制硯原料的不同,漢代以來,硯臺就有石硯、玉硯、陶硯、瓷硯、瓦硯、澄泥硯和銅、鐵、銀等金屬硯的不同叫法。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硯和石硯兩大類。瓦硯按照製作的不同,分澄泥硯和磚瓦硯兩種;石硯按照產地,又分為端硯、歙硯、烏金硯、靈岩石硯、開化石硯、大沽石硯、沉州石硯、溪石硯、洮石硯、紫金石硯等十多個品種。
說起硯臺的收藏,一般人都把中國的“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作為收藏的重點,其中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的端溪,端硯石品常見的有魚腦凍、蕩青花、蕉葉白、天青、翡翠、金星點、水紋、金錢線和石眼等等。它的製作過程十分辛苦,從探察、開鑿、運輸、選材、雕刻、打磨、洗滌到裝盒,工序多而且細緻。
歙硯:產於安徽歙縣,唐朝開元年間開始製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紋理,如金星、眉子、細羅紋、水浪紋等。“金星”融結在硯石之中,形狀很像穀粒,數量很多,有光澤;“眉子”像眉毛,有粗有細有疏有密,各不一樣;“水浪紋”像水的波紋,變化無窮。歙硯的雕刻藝術受徽州磚雕和木雕的影響,有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渾樸,大方勻稱。
洮河硯:產於甘肅西南洮硯鄉的洮河水底,顏色墨綠,經過研磨後可看到黃膘水紋,如浪似雲。洮河硯在唐代就已名揚天下,它具有發墨快、耐用、蓄水持久、色濃保溼、利筆等優點。
澄泥硯:唐代以前,歙、端石硯還沒有出現,泥硯就成為古人作書作畫的唯一研墨器,其中山西絳縣和江蘇寶山燒製的澄泥硯十分出名。澄泥硯的好壞可以從顏色和斑點上看出:鱔魚黃顏色的最好,綠頭青次些;黃土有斑點,叫砂斑點,點大些的叫豆瓣砂,小的叫綠豆砂,一般大小斑點都有的是上等,很適合落墨。
名硯走俏市場 古硯貴在有名
古代流傳至今的名硯,現已極為罕見,在國際藝術品市場上行情日益看好。1992年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一方17世紀出品後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的端硯,經眾多買家競爭,最終以38.5萬港元落槌。近幾年,硯臺在國內市場上的行情也十分喜人,今年1月,在北京翰海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方清康熙時期的綠端石夔龍紋硯估價為40萬至60萬元,結果被買家以176萬元拍走。
怎樣才能鑑定一方古硯的收藏投資價值呢?這其中確實有一些學問。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硯臺收藏家張先琿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做大致判斷:
第一個就是材質。目前,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中國古代硯臺拍賣價較高,其中大多由端硯創造。第二就是它的雕刻工藝。第三就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臺要比不規則的硯臺價格貴得多。張先琿說,人文背景對硯臺的價值影響也非常大。俗話說,“硯貴有名,身價倍增”,指的是硯臺上面的銘文,許多名人對硯臺特別是久負盛名的端硯、歙硯更是備加喜愛,他們會在自己使用過的硯臺上留下詩文或警句。2001年,上海拍賣的一件唐雲先生新刻書畫的“宋老坑端硯”成交價是8萬元;中國嘉德一件清初端石“井田硯”以12萬元被買走;2002年,中國嘉德以5萬元的價格拍掉一方清康熙菠蘿紋硯;一方“紀曉嵐銘”清端石日月長方硯的市場估價達7萬至10萬元。
另外,硯臺收藏市場上的一些“新面孔”也值得關注,一些新石材的硯臺也有較高的投資價值。今年7月,江蘇惠隆拍賣有限公司舉辦首屆藝術品拍賣會,拍賣會上,一件估價在百萬元以上的松花石硯吊足了收藏愛好者的胃口。一塊小小的硯臺,起拍價定在了百萬元以上,這在國內拍賣業還很少見。
收藏硯臺要有專業知識
投資選購硯臺時可以從六個要點出發,優:材質要優良,端石、歙石、洮河石製成的硯臺,均有收藏價值;古:年代要久遠;精:雕刻要深湛,明清時的雕刻工藝最好;名:有名人題款的硯臺價值更高;特:有時代特徵的硯臺最好;美:造型要美觀,硯體要完整。
張先琿認為,為了能夠使硯臺收藏更加專業,收藏者有必要了解一些養護和收藏要訣。
首先要避光:硯如果放置於窗前案頭,應避免Sunny直射,否則硯質會出現乾燥的跡象,日曬過久硯匣也容易乾裂。玩賞硯臺時桌上最好鋪上毛氈,硯不要接觸金屬和玻璃等器物,更不可以將硯重疊放置,以防碰傷。在對硯臺塗蠟時,有人將蠟塗遍硯身,有的還塗抹植物油,更有的塗沫墨,以為可以養硯,但這些做法並不妥當。蠟可以塗於硯四周,底部要薄而適中,最忌將蠟塗在硯堂磨墨的部分;硯上抹植物油的做法也是不妥的,因為植物油屬慢乾性油脂,硯面有油多招塵土,使硯汙穢不堪,並散發出一種怪味或產生黴變。在硯匣保養時,應經常打蠟以保持硯匣光澤,防止潮氣侵入。如果遇到硯匣收縮,硯身放不下的情況,可用砂紙打磨硯匣的內側,讓它增寬易放。古硯匣如有破爛和損壞,可採用匣外配匣的方法對古硯匣進行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