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魯老班
-
2 # 4S情報員
首先,將水放空,把冷卻系統進行清理水垢操作;
其次,加入新防凍液,注意不同品牌的防凍液不能混加;
最後,檢查情況,最高限與最低限位置中間
專業人辦專業事,找修理廠
-
3 # 獨享細雨微風
首先是,防凍液是有級別的,有負二十的,以汽車所在地冬天最低溫度為標準!
其次,水在高溫下會產生水鹼的,不宜作為發動機冷卻水使用的!
換防凍液是保養專案,很簡單!
開啟水箱蓋,在水箱底部找到放水堵,把它開啟,即可!
-
4 # 指北車
當然可以將水換成防凍液,並且本來就應該加防凍液。
由於水裡面有一些雜質,容易造成發動機水路里面生成水垢和生鏽,所有將水箱裡面的水放出來後最好做一下發動機和水箱的清潔,將裡面的雜質沖洗乾淨,避免把新的防凍液汙染了,清洗完成後再把防凍液灌進去。
使用防凍液主要注意以下:
1,選用的防凍液的冰點要比當地全年最低氣溫低10℃;
2,防凍液不能混用,不同品牌,不同顏色的防凍液配方不同,絕對不能夠混用,否則會損壞發動機;
3,加註防凍液我在儲液壺標註的上下線之間,不能過高或者過低。並且首次加註後打開發動機運轉一下,使防凍液迴圈一下,液麵下降後再加註一次就差不多了。並且隔個兩天再觀察一下有沒有少,主要是避免放防凍液的地方有滲漏什麼的。
車輛最好不要加水,容易造成發動機損壞,並且防凍液也不貴,幾十塊錢就夠用一次了,並且基本上兩年才更換一次,用水也省不了多少錢,發動機壞了就虧大了。
-
5 # 天和Auto
汽車水箱加水是錯誤行為,換裝防凍液之前要進行系統的清理。
普通的生水或礦物質水不能直接當做冷卻液使用,即使等量補充也不可以;因為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鹽類物質,包括碳酸鎂、鈦酸鈣、硫酸鈣、氯化鈣等,鹽類物質在加熱高溫後會被析出並且附著在金屬表面,積少成多也就是所謂的“水鹼”或者“水鏽”。除使用蒸餾法提前析出鹽類物質得到的絕對純水以外,以其他方式獲得的水包括飲用水都有這些物質。
發動機的冷卻液水箱是“高溫件”,其作用在發動機執行中利用冷卻液的迴圈流動從缸蓋迴圈流動吸收熱量帶走高溫,冷卻液流進前部的散熱水箱後透過風扇和自然風為冷卻液吹風降溫。
而發動機的執行溫度理論上在85~95℃之間,少數效能機會超過100℃,但是在發動機冷卻位置的溫度高於這一溫度,冷卻液如果用水替代自然會被煮沸;在高溫後水垢會逐漸形成並聚積在冷卻系統以及發動機的冷卻液水道上,經過長期使用形成大量水垢問題就很嚴重了。
冷卻液的成分包括乙二醇、抗泡劑、防蝕劑、防垢劑等,其中功能既然有防垢則說明冷卻液可以除垢;長期使用水作為冷卻液會有較多水垢,如果直接換用冷卻液則會導致水道內的水垢被溶解造成大片脫落,一旦脫落在水道中則會造成冷卻液不能充分流動,假設是在發動機內部後果就會很嚴重了。
冷卻液有一定防垢功能但畢竟不是專用除垢劑,所以不排除有大片脫落的可能性;長期使用水的汽車想要換用發動也需要用專用清潔劑進行系統的清理,要將溶解劑加註到水箱內使其溶解為粉狀物能夠與液體同時流動,在完全溶解之後排空冷卻液;以這種迴圈重複到放出的冷卻液足夠清澈為止才能說明水垢除完,之後用少量冷卻液清洗一次系統再完整加註即可。
注:放水螺絲在前置水箱的下部,冷卻液有劇毒要妥善處理;加註冷卻液後第一次加滿需要敞開加註口怠速20分鐘左右目的是排氣,排氣後總量會減少之後再次加註到中線偏上位置即可。
發動機冷卻液是不可以用生水的,在使用過程中的補充也要用蒸餾水,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的損耗應該以水補充。
因為冷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乙二醇,兩者的比例最高為40:60,乙二醇的比例低於或超過60%都會讓整體的冰點上升;而乙二醇沸點為197.4℃並不以揮發,在使用過程中因高溫揮發減少的主要成分是水。
所以為不改變冷卻液的比例在損耗後應該等量新增蒸餾水,直接新增冷卻液反而會讓冷卻液中乙二醇的比例越來越大;水並不是不可以用,只是在用的時候要注意細節,不過真不能完全替代冷卻液,佛足額高負荷運轉發動機容易開鍋,低溫時水成冰體積增大也有可能漲破水箱,冷卻液的使用要注意細節。
-
6 # 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
首先加水肯定是不對的,水的沸點是一百度,汽車在開起來後發動機產生的溫度遠遠超過100,這樣開時間長一點汽車就會開鍋,現在換會冷卻液的話清洗水箱是一定要的,之前加的是水,我們都知道水在燒開後在冷卻這樣反覆是會有水垢的,水垢多了會影響散熱效果。水垢清洗掉後在新增新的防凍液,注意防凍液也不是越多越好,在規定的刻度線內就可以了,新增要以後要點火怠速等溫度上來後要試一下空調好不好用,透過按壓連線管把裡面的空氣擠出來,這個時候刻度會下降,要一直補充到刻度線內即可。平時用車的時候也注意一下防凍液的量,減少了要補充一些。
回覆列表
以前加水現在想更換防凍液,像這種情況一般再加水過程中已經形成了水垢。所以加之前先對冷卻系統進行清洗和除垢處理。1、防止腐蝕防凍液,使其失效。2、不清理往往會導致水溫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