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航空之家
-
2 # 攔阻著艦
瑞典可能在我們眼裡是個“小國”,可放在歐洲的話就不是了。瑞典國土面積約為45萬平方公里,為北歐第一大國、歐盟第三大國、歐洲第五大國,比德國(35.7)和英國(24.5)大上不少。我們知道,瑞典奉行的是“永久中立”,要實現中立需要有足夠強悍的武裝力量作為支撐。歷史上來說,瑞典自1523年脫離卡爾馬聯盟獨立後,再也沒有被外國佔領過,這在歐洲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自1814年以來,瑞典甚至沒有與其他國家發生過戰爭。瑞典從這200多年的中立中獲得了很多,它沒有受到兩次大戰的摧殘、中立國的地位使得它能夠向交戰雙方出售武器裝備、它擁有足夠長的時間發展自己......當然了,這種中立也被批評為“卑鄙的中立”,只因瑞典在二戰時期向納粹德國作出妥協以換取和平。總之,武裝中立是自身戰略定位,而獨立自主的、強大的國防工業則是武裝中立的保證,譬如二戰時期瑞典的軍事不結盟政策導致它被切斷了外國進口,此時發展國防工業只能自給自足。
薩博18
往小了方面講,瑞典自身有很多優勢: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完善、優秀人才眾多、科學技術發達......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幾個世紀的積澱。瑞典航空工業的發展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1910年卡爾.塞德斯特羅姆(Carl Cederström)在法國布萊里奧(Blériot)飛行學校完成培訓後成為瑞典首位獲得執照的飛行員;同年,瑞典人制造的第一架飛機(一架經過修改的Blériot XI)起飛。兩年後,卡爾在瑞典林雪平創辦了飛行學校。一戰爆發時,瑞典只有8架軍用飛機用於偵察,這個時候瑞典的軍用航空發展還不怎麼樣。1936年希特勒上臺後,瑞典軍用航空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鑑於局勢日益嚴峻,瑞典於是對防務進行重大投資,絕大部分資金都用於打造空軍。1937年瑞典政府決定將林雪平的ASJA和特羅爾海坦的薩博合併來重組軍用航空,新的公司保留了薩博的名字,而且獲得了容克斯Ju 86和諾斯羅普8 A-1的許可證。1940年5月18日,L10偵察機(即後來的薩博17)完成首飛。此後的薩博軍用飛機源源不斷的供給瑞典空軍,而且不乏經典之作。
二戰之後是冷戰,冷戰時期的瑞典同樣面臨蘇聯的威脅,此時情況不比二戰時期好多少,因此薩博-37、鷹獅等戰鬥機就誕生了。目前的JAS-39E也是冷戰遺產的傳承罷了......也就是說,能夠自研戰鬥機不僅有外在的威脅、現實的需求,而瑞典本身也具備足夠的技術實力,這兩點因素同樣重要。
-
3 # 一葉楓流
瑞典的科技是很發達的。由於國家小,人口少,只在技術密集的產業上發展。瑞典的科技教育水平也很高。瑞典皇家學院也是名人薈萃。比較重視工程技術。歐洲的其他小國比如丹麥、荷蘭、比利時也都是工程科技比較發達的國家。
最著名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就是諾貝爾。
兩次大戰,瑞典都置身事外。瑞典的科技工業比較全面,汽車、電子、水平都比較高。在國防上,瑞典堅持武裝中立的方針。優先扶植本國的產品。SAAB公司從螺旋槳時代就研製戰鬥機。
由於瑞典國力小,不能花費大量經費搞基礎研究,只能在大學和公司裡進行有限的研究。50年代出現了三角翼,由於三角翼簡單,SAAB專注於三角翼佈局,但還是加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瑞典總有創新。雙三角翼,固定式鴨翼。
為了滿足空軍的不同需要,創造一機多型的設計方案。並被國際上其他產品設計採用。
瑞典人勤奮,努力,專注。精益求精。
回覆列表
“神”一般的存在!當然是玩笑話。實際上,瑞典先進而完整的航空工業和其國土防禦戰略息息相關。因為瑞典並非北約成員,而且是永久中立國,所以瑞典政府一直提倡本國武器自給自足。尤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猶如世外桃源,工業體系也並未受到衝擊。冷戰期間更是淬鍊了整個航空工業體系,至今發展成世界重要的工業強國。
瑞典一直有深厚的軍火傳統,別忘了名聞遐邇的諾貝爾先生,他就是發明了硝酸甘油炸藥起家,並買下了著名軍火商博福斯。瑞典於是開始了開掛般的軍火買賣,瑞典得益於中立國的身份,可以向敵對雙方進行軍火銷售。瑞典國土面積僅為44.9萬平方公里,人口僅為1000萬。但是其擁有152座機場,250條跑道。此外瑞典還用有極強的冶金工業基礎,這也是航空工業的基石。
就是在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上,誕生了薩伯(Saab)這樣小而精悍的航空製造商。尤其薩伯JAS-39 “鷹獅”戰鬥機幾乎就是奇蹟之作。薩伯JAS-39在所有高度都擁有超音速能力,對跑道也不挑剔,機身中擁有高整合度的航電裝置,整機的維護性也非常簡單,所需技師也很少。JAS-39採用鴨翼、三角翼佈局和側置進氣道擁有較強的整機氣動效能。而正是這一多面手,完成小國家的航空夢想。
早在半個世紀前,瑞典也曾試圖研發核武器,瑞典本身有鈾礦,沒多久就搞出了核反應堆…瑞典國雖小,但是其航空工業決定了它是一個不好惹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