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10)。憑寄狂夫書一紙,信在成都萬里橋。

    兩岸山花似雪開,家家春酒滿銀盃。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11)。

    城西門前灩澦堆(12),年年波浪不能摧。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10.蘭橈:蘭木槳。蘭指木蘭樹,又名杜蘭、林蘭。但古詩、文中常說蘭舟、蘭槳、蘭橈等,只是一種美稱,不一定都是蘭木所作。如屈原《九歌·湘君》:"桂棹兮蘭枻,斫冰兮積雪"。蘇軾《前赤壁賦》"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亦本自屈原。 11.永安宮:故址在今重慶奉節縣城內。公元222年,蜀先主劉備自猇亭戰敗後,駐軍白帝城,建此宮,次年卒於此。

    12.城西門:此當指奉節城西門。灩澦堆:原是瞿塘峽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預堆"、"猶豫堆"、"英武石"、"燕窩石"等。

    作為早期詞作,很明顯“竹枝詞”還有著唐絕句的影子。但晚唐興起的詞作,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在遣詞造句上還是韻律應用上,又有些不同於唐詩。他們的韻律搭配更講究詞作的表達,而不在過分在強調語句的裝飾性,而更親近於對自我感覺的描寫。用比較樸實的語言描寫創作,可以說是晚唐以白居易、劉禹錫等為代表的文人的一種倡議。詞作是對詩句格式的一種延伸發展,是詩文領域的一種有益革新與嘗試。劉禹錫的這些詞作,都寓情於景,感情色彩也各有側重。一方面既有民風習俗,另一方面又有個人境遇。總體而言,這九首詞是一個詞文化的開端,用樸實的語言開始寫意中國的文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顏色演變的歷史過程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