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帥郭說
-
2 # 遠方vlog
孩子入學要面試父母,是什麼意思?我對這種做法表示不理解。
教育公平在這第一步就體現出不公平了。
從健康安全形度考慮,我也得學校不需要怎麼高大上,只要那裡的老師愛心,正直無私,有責任感我覺得就是一所好學校。
當初我的孩子剛上幼兒園時,因為在幼兒園被一老師用鉛筆戳穿過手背,從那時起他就很害怕學校。我小心翼翼地給他換了一所幼兒園,那裡的老師很有愛心,心理陰影在幾年後才漸漸消除。上小學時,我和他爸爸利用週末帶他去走訪參觀當地的校園,他覺得哪裡的老師可親可愛,給他安全感,我們就選中哪所校園。
開學註冊,學校為了解情況,記錄一下孩子的成長背景,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絡方式等等都是應該的,但不建議藉此大做文章,測試父母大可不必,測他們的智商財產嗎嗎?生活中父母智商有優勢的,孩子不一定就出色。即便父母雙方都是殘疾人,他的孩子也有受教育權,你不能拒絕他啊。
校方要明白,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的今天,很多家長也希望把孩子送進一所好學校。不僅是學校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和孩子也在擇校,他們有這樣的權利。
一所與時俱進,擁有高水平的老師,完善又人性化的管理的學校才是家長的和孩子擇校的首選。
-
3 # 企業是個江湖
有的人買東西只要是想買的品類就好,但生活精細的人買東西,總會貨比三家,貴的東西還要看看生產廠家是一定的。同理:
1、可以瞭解孩子的成長壞境、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長和孩子是怎麼相處,從而判斷這個孩子該不該收;
2、瞭解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孩子應該如何培養;判斷該不該收,收了對自己的學校有沒有聲譽上的作用,
3、老師更想了解孩子的家庭條件和人脈關係,判斷對自己有沒有用;
4、和學校整體的定位有關。像有的名企不招本科以下的人,有能力有經驗也不行;有的會館必須社會名流,以確定檔次;有的酒店不賣給殯葬業辦年會;像面試這樣的學校也會考慮不讓不和自己檔位的孩子(比如父母是農民工)的入學。前兩天一新聞就是,一個學校勸退火葬場員工的孩子。
沒辦法!
講真,面試父母這一環節,說的再天花爛墜,說白了更多還是為了齷齪的理由。
社會就是這樣,煞利避害的。
-
4 # 教大育小
關於:“學校要求孩子入學前要先面試父母的行為”我非常的贊同。具體這樣來看:
首先:開車需要有駕駛證,結婚需要有結婚證,作為老師需要有教師資格證……唯獨我們作為父母不需要有任何證件就可以上崗。可是卻恰恰相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卻是“無證上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佔40%。可是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卻沒有足夠知識和能力來教育孩子。也沒有相關的培訓,作為父母,屬於“無證上崗”。帶給孩子的傷害可想而知。選學校失敗的案例數不勝數,痛心不已。
學校入學前面試父母,可以及時做出選擇,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傷害。
其次:如果父母在入學前接受相關的培訓,充分的瞭解學校,學校的教學理念,方式,適合什麼樣的孩子和家庭。也完全瞭解作為該學校父母需要做什麼~
家長和學校三觀一致,將來孩子入學,避免很多家校衝突,家長和老師的衝突。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絕對利大於弊。
某市的某區要求孩子在入學前必須參加親愛的必須參加相關的家長陪培訓然後跟參加培訓之後學校給發孩子入學許可證,憑“入學許可證”方可到學校註冊入學。經過這樣的培訓:家長清楚的知道孩子每個階段會遇到的一些問題,為什麼,怎麼去做是對孩子比較好的。
結果經過培訓的家長,孩子學習幸福指數,對學校學習適應明顯高於未培訓的。
第三:孔子說“因材施教”。那麼再好的學校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有部分學生不適合。
入學前面試家長,雙方再次選擇,對於孩子將來發展太有利了。同時也真的給父母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
總之,我非常的欣賞該學校的行為,如果每個學校在入學前都能夠進行這樣的面試,有了儀式感,家長重視的心態,還能學到科學的教育方法,那麼孩子未來肯定更加光明。
祝福大家。
回覆列表
學校此種做法不可取,但作為一名教師,我卻能夠體會學校的用意,確實存在極少數家長打著維權旗號,過度維權,給學校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制造麻煩,影響了教學質量,令其他家長和老師都難以忍受。
對於類似的問題,學校此種做法不可取,但教育有關部門也應該引起重視,思考如何妥善解決這類問題。
第一,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師的考核要與考試成績區分開,要更多地考察學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說來容易,做來不易,考評辦法是難題)。
第二,學校必須做到規範辦學,科學辦學,看重學生的終身發展,不能急功近利,把辦學辦成考試培訓班,把握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第三,家長對子女要有正確的教育觀,不能把教育推給學校或第三方,對家長的權利既要保障,又要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