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雨秋葉與冬雪
-
2 # 天天吃飽等餓
狗十三這部電影,我的理解是講述特殊家庭環境下青春期女孩的心智成長經歷。
期間女主還親歷了姐姐與其男友的變故、父親的酒局與爽約。
這些對女主來說,就是一扇通往成年的大門。
場景到了最後,看到她同父異母的弟弟,在艱難地學習滑冰,她肯定在想“這算啥,我不就是這麼過來的嗎?”
冒牌愛因斯坦的死,對女主來說,是一個告別童年的儀式。過去了,那些日子就不會再回來了。
-
3 # 海豚學長電影
原因其實很簡單:
1、愛因斯坦已經脫離了她自己的生活困境
2、是她所向往的一個生活狀態
3、如果她與愛因斯坦相認,這種自由便沒有了
李玩最後見到愛因斯坦的時候她已經長大了 長大成為了大人眼中懂事的孩子 正如同愛因斯坦最後變成了貝貝 李玩也最終變成了懂事的孩子 未與愛因斯坦的相認正說明了她的成長 與之前她瘋狂尋找愛因斯坦時的稚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之前哭著喊著要找回愛因斯坦的孩子 終究在大人的教育下學會了懂事 學會了不動聲色 哪怕愛因斯坦就在眼前 卻也能笑著說 我好怕它剛才認出我 這就是所謂成長
-
4 # 朔奇sc
其實李玩知道,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愛因斯坦9527,在她家最終的結局也還是逃不過被送去狗肉店的因果,也許它會因為一時享受到李玩的照顧,但李玩不在的時候呢。
在一個不愛狗的家庭裡,註定是得不到愛的。那還不如,讓愛因斯坦流浪,說不定會遇上一個真心愛狗的人,最差也是同樣的結局,但這不是還有一絲希望不是,而李玩,則是在教條裡,沒用希望了。
其實狗十三的寓意就在這兒,無論是狗還是李玩,都被現實所困住了,無法打破。
先簡單介紹一下《狗十三》這部電影。曹保平導演作品,豆瓣評分8.2分。一個女孩,一個家庭,“一”條狗的故事。這部電影的上映並不順利,自小範圍試映起便被封殺銷聲匿跡,因為導演的執著直到2018年底終於出現在觀眾面前。
如果我們看一下電影的海報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叛逆的電影。狗13即狗B。然而這一部叛逆的電影中,沒有狗血的早戀,沒有墮胎,沒有打架。但它有我們每個人可能都經歷過的青春中的爭吵,叛逆,反抗,妥協。。。。。。不狗血但真實。而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和影片的主人公一樣在青春的陣痛中成長。
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李玩最後沒有跟愛因斯坦相認呢?先說愛因斯坦是誰。電影的背景,李玩父母離異,父親娶了另一個女人,青春期倔強的李玩一度和父親還有後媽處在僵局,為了討好李玩,父親送給給李玩一條狗。李玩從開始的排斥到接受並把這條狗當作一種寄託。這條狗就是愛因斯坦。如果我們再看一次海報,大標題的底下有一行英文:Einstein and Einstein.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這條狗在電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為什麼是Einstein and Einstein 呢?第二個愛因斯坦又是誰?故事的一個爆發點是一次爺爺在出門買菜時弄丟了愛因斯坦,李玩不顧家人阻攔堅持找尋,家人便想出一個辦法,買了一條和愛因斯坦一樣的狗並告訴李玩這就是愛因斯坦,即使李玩一眼看出來了這並不是愛因斯坦,即使她哭喊著讓他們把狗送回去,即使她用自己的方式一再反抗,然而在父親的訓斥中巴掌下,她不得不妥協。這時候李玩的內心已經發生了變化,她開始變“乖”了,會去迎合父親的期望,當一個“聽話”的孩子。甚至是以一種平和的方式接受了父親與繼母隱藏了多了一個弟弟的事實。電影另一個高潮是,繼母為了弟弟讓父親把“愛因斯坦”送去狗肉館。這是李玩第二次失去愛因斯坦。這一次風暴很快就平息了。李玩更加努力,向父親換取了一次見“愛因斯坦”的機會。然而當她去見“愛因斯坦”的時候,它已經永遠不在了。
故事的最後李玩和李堂在路上碰到了真正的愛因斯坦,然而她並沒有相認。
我想有幾個原因。李玩她很清楚,哪怕她把愛因斯坦領回去,在那樣的家庭裡她也無法保證愛因斯坦會不會有一天真的被送去狗肉館。如果愛因斯坦現在過的好那不就夠了嗎?
再一個或許是愧疚,愧疚當初她並沒有堅持找到它甚至接受了另一條狗。這對於一個生長於父母離異家庭中的孩子來說無異於是一種背叛,對愛因斯坦的背叛。影片結尾部分,在家人尷尬的注視和心照不宣的沉默中,她甚至吃了狗肉,這又是一種妥協,對於一個養狗之人來說心裡也一定揹負了愧疚感。她又如何再去面對愛因斯坦呢?
其實李玩做出的選擇或許也代表了她與過去的一個告別。經歷過叛逆,她正成長為一箇中國式家長教導下的好孩子。好好學習,聽家長的話,不搗蛋,給爸媽長臉。。。。。。她不再任性妄為不再肆無忌憚。而愛因斯坦見證過她的倔強叛逆,之前瘋狂的找尋與現在的就在眼前卻不相認形成對比,她不敢領回的不是一條狗而是過去的自己。
這是一部看完後令人不大開心的電影。或許是因為電影中李玩的妥協,或許是因為螢幕外的自己一如李玩。青春時的銳氣與倔強卻長成了如今中規中矩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