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典守望者
-
2 # 扶蘇有酒
項羽推翻大秦帝國,最大的功臣是趙高。首先題主有這個觀點,是肯定了趙高和項羽是一夥的了。《史記》《資治通鑑》都沒有確切的證據來說明,趙高和項羽是一路人。如果這個觀點成立,趙高是項羽的臥底,這腦洞開的有點太大了。如果是這樣,當時劉邦即將打入武關,為啥趙高還想和劉邦談判呢?直接把劉邦迎進去不就完事了?
這隻能說明,趙高無非是為了自己的私立和權利,把秦二世忽悠成一個二貨,為秦朝提前滅亡起了推波助瀾作用。如果沒趙高從中作梗,章邯不會一下就投降,至少還能抵抗一陣子。
但這樣,我認為秦朝還是保不住,秦朝的法律不近人情、秦朝的徭役太重,人民無法承受。
-
3 # 楊柳青青春之聲
項羽推翻大秦帝國最大的功臣應該首推趙高,趙高是歷史上最壞的佞臣賊子,而二世胡亥是最大的敗家子!把秦始皇嬴政積六世之餘烈打下的大統一的天下毀於一旦,可惜可憐,必有一恨。文獻記載說秦始皇起罪惡,二世用其極!
秦國的大勢如果不是賊人少子篡奪國器,任意妄為秦國的國祚不會那麼快就分崩離析了,趙高脅迫二世篡奪秦國國器,他們執掌國家命運,在國與家的原則問題上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家或個人的享樂為目的,妄言人生在世,白馬過隙,以自己的享受代替了國家的一切。很顯然,國祚在他們手裡很快玩結,以至於後人說到這裡以秦人不暇自哀,後人哀之。一個朝代的執政者他自己都不暇自哀,他的命運能夠長久乎?
項羽推翻秦國的時候,由於趙高與胡亥的妄為國政,秦國已經沒有大勢,強勢了,趙高用意殺重臣,胡亥有意殺宗親,等到秦朝大地火把一舉,義軍突起,迅猛之勢勢不可擋,賊人少子的那點陰險的聰明就顯的多麼的荒唐與不自量,加之楚人的復仇意志:“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讖語般糾結在當時的天下,近古以來未尚有也的楚國項羽這個時候出場了,帶領楚人把一個被趙高之流捉弄的秦國生吞活剝的把秦國給滅亡了,在秦國滅亡的道路上趙高與胡亥應該是頭功,如果不是他們的妄為,秦國不至於那麼快的滅亡,這可能也是輪迴中的宿命吧。
-
4 # 菜九段的酒
歷史不能假設,如果劉邦項羽碰到秦始皇,肯定滅掉秦,何況扶蘇。
菜九段八卦楚漢:絕世雙驕數劉項
前幾天(2019年4月)師妹李豔來電話說跟李老(李濟仁國醫大師)在從無錫往徐州沛縣的路上,要去看看劉邦項羽。又說,她老爸講了,怎麼沒想起來把菜九段帶上,他是這方面專家。我說,是啊。讓我講劉邦項羽,肯定要超過陪同人員。哪天專門找時間登門講一場。既然這次沒有機會陪同講解,就挑最要害的講一下做個鋪墊。
劉邦項羽最要害的事,就是他們兩個是絕代天才,當時沒有人能超過他們,後世也沒有出現超過他們的人。
為什麼說他們厲害呢?這兩個人是打出來的,在打之前,沒有一天正規的軍事訓練,沒當過兵打過仗,但一打仗,就從來沒有打過敗仗,全是勝仗。他們兩個人只輸給他們自己——劉邦輸給項羽,項羽輸給劉邦——再沒有其他任何人能贏他們一場。
這樣的天才如果用從醫來比喻,就是一天醫書沒有看過,到了臨床上什麼病都會看。內外婦兒,沒有他們不會看的。給他一把手術刀,無論是開膛剖肚,還是開顱開心開肛腸,沒有搞不定的,比老手還要老手。
二人相比的話,劉邦有成長痕跡,項羽連痕跡也沒有,最後成長性高的劉邦佔了上風,顯示出越來越強的特點,最後贏得勝利。橫空出世的項羽迅速達到顛峰,劉邦是漸漸達到最佳。
編輯於 2019-05-0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張三
總有種未完待續的感覺,期待後續
達斯布仔
居然能在知乎看到菜九老師,手裡有兩本您寫的書,《歷史的側影》《考古筆記》,是從我父親那裡拿來看的,他跟您是中學同學。
-
5 # 蘇如嘎其恩出
趙高是一位手段狠毒、遺臭萬年的宦官,非常心胸險惡、人品低劣,他殘害忠良,確實是秦帝國滅亡的功臣。
不過他也是當時最有能力的朝臣,據學者考證,趙高精書法和刑律,方成為胡亥的老師,被秦始皇重用,擔任中書令一職。
公元前210年,本來秦始皇死前遺詔由長子扶蘇繼位,趙高卻威脅逼迫丞相李斯與自己合謀,篡改遺詔,賜死扶蘇,讓胡亥繼位,他被封為郎中令,成為秦二世心腹大臣。
為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讓秦二世整日沉溺於享樂,出主意害死秦始皇所有子女,並把將軍馮劫、老臣馮去疾投入監獄逼迫自殺,最後將李斯腰斬殺害。
趙高成為丞相後,故意在一次上朝時讓人牽來一隻鹿,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這是一匹馬,有說是鹿的人被他全部殺死。
他最後險惡為讓女婿閻樂弒殺胡亥,胡亥苦求做平民也不準,只好拔劍自殺。
這樣的奸臣的確是項羽推翻大秦帝國的功巨。
回覆列表
應該說這是一個是非觀有些扭曲的論調,當然如果是搞笑的話除外。因為秦朝的滅亡最大的功臣應該是自商鞅時期確立下來的漠視人民生命的殘酷法治,以及始皇帝自己的暴虐與施政不當。就是在這種狀況下給了趙高這種奸佞小人以機會。秦國的政策雖然在分裂時期猶如燎原之火統一了中國,但是卻缺乏治理安天下的有效手段。趙高可以說是一個竊取了最高權利的政壇小丑,他對於秦國的滅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是,根本還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出了問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初諸呂亂國,聲勢甚於趙高,但是仍有周勃安劉,這就是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