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媽爸談育兒

    一、物質滿足的同時,更要注意心理上的滿足,少批評,多肯定。

    抗挫折能力差的孩子,往往表現形式是孩子對批評敏感,要求完美,追求細節,主動性差等等。這樣的情況,多數是家長的批評要求限制過多所致,內心力量不足,是這些孩子普遍的特點,而殺害孩子內在力量的正是家長平時的那些批評和要求。所以,需要家長改變方式,積極關注,正向強化,多肯定,多表揚,避免負向強化,轉變成積極肯定的語言,多正面積極關注,發揮正強化的作用,才能推動孩子越來越進步,向家長期待的方向發展。培養孩子的逆境商從停止批評指責挑剔孩子開始。

    二、越禁止越誘惑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每位家長共同的心願,所以當自己的孩子表現的比較膽小,內向退縮時,做父母的往往著急改變,急於糾正。不過,多數情況下是越禁止越誘惑,爸爸媽媽辛辛苦苦教育指導了許多年,孩子的問題往往是沒有消失,甚至越來越嚴重,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前些天有個朋友跟我訴苦,她的孩子上學膽小,緊張,遇到困難容易退縮,愛哭。這讓朋友非常著急,想找到一個有效辦法幫助女兒改變現狀。很有意思的是,當我把以上想法分享給朋友,並且說,你的孩子現在這樣,我猜是家庭裡有一個人對他的批評教導語言過多,是不是這樣?這時候,媽媽恍然大悟的樣子,馬上說她覺得奶奶就是這個人。

    透過交流,我瞭解到,孩子的奶奶平時對女兒要求較多,經常制止女兒的一些不良習慣和行為(奶奶認為是不良習慣)。比如奶奶覺得女兒舉止要端莊得體,於是在吃飯的時候她就會多次提醒女兒坐直身體,不要彎腰駝背,不要翹腿等等,吃一次飯的過程中會強調多次。這樣做其實是一個負強化的過程,心理學認為,人的大腦潛意識只接受肯定的資訊,對於否定詞會自動遮蔽,也就是說,奶奶的這些禁止的語句,在女兒那裡接收到的是“不要”後邊的內容。這也就形成了,我們平時對自己的孩子有一些要求,往往強調許多次,孩子還是改不了,反而越來越厲害,大家可以想一想,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三、捨得讓孩子受苦

    創造條件,給與孩子親身體驗的機會。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在一次次克服困難的實踐中一點點積累培養的,所以平時家長有意識的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經歷體驗抗挫折的過程。在這裡,事情和結果不重要,最寶貴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裡的內心情感體驗,無論是初始狀況下面對困難的緊張、壓力,還是克服困難之後的喜悅滿足,對於孩子來講,都是終身獲益的。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方面要注意捨得孩子受苦,另一方面要循序漸進,困難不在難易,要因孩子實際情況而定,更要調動孩子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避免命令強迫,培養孩子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最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超聲波換能器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