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酷說電影
-
2 # 老黑136060xxxx6
開空間站去撞木星 在重核聚變技術那麼成熟的情況下。空間站還是用燃料嗎? 這個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其它就都還好。挺好看的。支援中國產科幻邁出重要一步。
-
3 # 2b的小青年
我覺得最大的bug就是點燃木星那一段劇情,我去搜了一下關於木星的資料,上面確實百分之九十都是氫氣,而且吸走了地球大部分的氧氣,形成了氫氧混合氣體,這種氣體是極易被點燃的,但最重要的就是點燃混合氣體這裡,氫氧混合氣體是一種極度容易點燃的混合氣體,要點燃這種混合氣體並不一定需要明火才能把它點燃,想想我們汽車的內燃機怎麼點火就知道了,只需要有電火花就會點燃這種易燃的氣體,而據我查到的資料來看,木星可不是電影中那樣看起來這麼平靜,現實中木星是一個十分“狂暴”的星球,木星上的東西風風速最高可達130~150米/秒,木星中的閃電強度更是地球上的十萬倍,如此強大的閃電點燃氫氧混合氣體根本不是問題,所以當地球的氧氣被吸走時,木星就會被瞬間點燃,根本不需要人為的去點火,而且根據推算,點燃木星所產生的推力足以讓地球撕裂。
-
4 # 多肉小厲預售雜交種子
我坐下來,可以找出50多出BUG。
對於特效,可以打9分
對於劇情演技,最多隻能及格6分
-
5 # 多維觀世界
我說一個數學上的bug,也可以算是物理上的。按照小說及電影裡描述,流浪地球全程計劃2500年,地球剎車用了43年,然後用大約50年飛出太陽系,再用500年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滑行1300年,再用500年減速,最後用一百年泊入比鄰星軌道。
我們知道太陽系距離比鄰星系距離是4.3光年。前一百年和後一百年主要是脫離太陽系和泊入比鄰星系,那是需要很多圈環繞才能實現的。中間這一段2300年航程即使不是直線也是稍微彎曲的平滑曲線,總長度不會超過5光年。地球最高航速千分之五光速,也就是0.005*c,c是光速約等於30萬公里每秒。1300年千分之五光速可以航行多少距離呢?這個好算,距離等於速度乘以時間S=v*t=0.005*3*10∧8*1300*365.25*24*3600=6.153732*10∧16米,一光年等於9.46*10∧15米。S=6.5光年。其實這個算式還可以簡便一點,S=vt=0.005*c*1300y=6.5cy,就是6.5光年。這個已經大大超出了4.3光年的太陽比鄰星距離,但是還勉強可以用航行軌跡是曲線來解釋。
我們再看加速階段,時間500年,最終速度0.005c。我們假設是勻加速運動,即使不是勻加速,我們也可以取其平均加速度按勻加速對待。設加速度為a,距離是s,加速時間是t。根據勻加速的有關公式,我們可以得出,v=at,s=0.5*at∧2。將第一個公式帶入第二個公式,s=0.5vt。這實際相當於以最高速度的一半也就是平均速度航行。s=0.5*0.005c*500y=1.25cy,1.25光年。這裡沒有計算地球在太陽系內航行達到的初始速度,那只是太陽的逃逸速度40多公里每秒(0.00015c),算上它的話也就是增加0.00015c*500y=0.075cy。加上1.25光年是1.325光年。在返程是還要有500年加速,又是1.325光年,總計2.65光年。加上勻速航行1300年的6.5光年,一共是9.15光年。相對於4.3光年的距離,整整增加了一半的路程,這相當於繞了一個大彎。對於燃料和時間都相當缺乏的地球航行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
回覆列表
昨天若一趁著週六去看了期待已久《流浪地球》,一個不太喜歡科幻電影的若一,卻還是被電影裡的多處情節所感動,出了影院才發覺眼睛哭的僵硬了。總之,這部電影適合十三歲以上的人群觀看,不分性別,不分理性感性的那種。
身為女性,若一的感性被電影多處情節所打動,比如吳孟達老先生飾演的韓子昂,高階駕駛員。在互送孫女孫子回地下城時被李光潔飾演的王磊上校徵用,加急派送火石去杭州。
一行人在路經上海時坍塌,途中王磊一手下為救老爺爺壯烈犧牲,老爺爺那句“孩子別管我”側面反應了國家軍人捨身為他人的大無畏精神。
李光潔帶領小分隊互送火石前往杭州,途中為了完成護送人物,冒著生命危險,拖著火石球,在一處峭壁高地處。一位成員因頭盔破裂,活活給凍死了。
看著上司老大不顧人命,身邊夥伴一個個離開,手下週倩拿起槍對著火石一通亂掃,由此徹底讓李光潔失去了希望,沒了任務的他痛到不能自己,一面是戰友兄弟,一面是上級任務,一個是情誼,一個是天職,左右為難,最後,卻還是忍痛選擇後者。
電影的故事情節由十八歲的劉啟帶著對父親的誤解擅自離開地下城,到地球表面,隨之劇情介紹,父子情濃於水,由那段“最後的”通話中,“你不能,不能,不能,…”“劉啟,劉啟,劉啟,劉啟…兒子!”瞬間讓人落淚,父子情誼都在愛裡,埋藏在心裡。
總之,電影沒讓任何人失望,有炫酷的科幻技術特效,大膽新穎的創作題材,沒有強塞愛國情懷,有的是人性本善,眾多場景新增中國特色,很熟悉,又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