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武創業記
-
2 # 大偉奇妙生活
肉牛胃寒症治療方法,肉牛胃寒症怎麼治療,肉牛胃寒症多發生在深秋、冬、早、春季節,此病皆因寒邪侵襲胃腑所致。
肉牛胃寒症的治療
1、貼臍糊劑組方:
⑴糯米500克,
⑵灶心土250克,
⑶生薑250克(去皮切成米粒大小),
⑷全蔥250克(寸斷),
⑸菖蒲根100克(切細),
⑹仙人掌250克(用刀颳去皮刺,搗爛如泥),
⑺米醋500克,⑻元火500克。
2、製法:將⑴~⑹共入鍋內加水煮成糯米飯,再用⑺等分2次下鍋燒飯鍋火即成。然後用竹片均勻攤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約40平方釐米大小的布(多層)袋上,最後加⑻一半乘熱貼於病牛臍部。(注:布袋四角和兩側沿邊各取2點計8處,再用8根錢串繩分別穿入布環,分左右側沿腹部向上緊打4個活結於脊上,以便固定);4天后解結取下,將布袋置鍋堂門處烘熱,再加⑻一半按同法復敷。
肉牛胃寒症症狀:初期:精神睏倦,少食,乃至挑食或不食。中期:耳鼻俱寒,口流清涎,唇滴不斷如掛線狀。後期:大便疏鬆,帶有水樣,小便清長,軀體消瘦。
肉牛胃寒症病因:
1、天寒地凍,誤飲冷水過量,或攝以冷凍草料。
2、牛屋不斷風,或猛遭秋雨襲擊。
3、患畜有遺尿習慣,臥地溼度大,或夜露明霜。
4、拖延診治,或治療失敗等。
-
3 # 鄉村李魚兒
牛胃寒的症狀:初期:精神睏倦,少食,乃至挑食或不食。中期:耳鼻俱寒,口流清涎,唇滴不斷如掛線狀。後期:大便疏鬆,帶有水樣,小便清長,軀體消瘦。
治療 1、貼臍糊劑組方:⑴糯米500克,⑵灶心土250克,⑶生薑250克(去皮切成米粒大小),⑷全蔥250克(寸斷),⑸菖蒲根100克(切細),⑹仙人掌250克(用刀颳去皮刺,搗爛如泥),⑺米醋500克,⑻元火500克。 2、製法:將⑴~⑹共入鍋內加水煮成糯米飯,再用⑺等分2次下鍋燒飯鍋火即成。然後用竹片均勻攤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約40平方釐米大小的布(多層)袋上,最後加⑻一半乘熱貼於病牛臍部。
-
4 # 田園松陽一山中好物
正牛的胃寒在臨床上是一種牛的常見疾病之一,導致牛患病的主要原因為牛外感風寒而導致的內傷陰冷導致的一種的疾病,據相關資料和調查研究顯示,患病的牛多為體格瘦弱,大多數的牛患病是因為養殖人員管理不周而導致牛患病,本病的發病季節多集中在冬春季節,而且此病易受飼養環境的影響,多因風寒侵入脾胃或者讓牛飲用冷水導致寒氣滯留於胃中,造成牛的消化系統紊亂而引起牛患有慢性腸胃疫病。
-
5 # 農訊天下事
農友你好,一般來說,牛發生胃寒的原因飼養管理不良,飼餵失調或感受外邪,導致奶牛脾不健運,溼濁停聚於胃,上泛吐逆而為病。或者過食陰冷,風寒侵襲肌腠,傷及於脾,胃陽不振,燻蒸乏力,溼濁上逆致成其患。或者久渴失飲,見水急飲,陰溼困脾,停聚於胃,脾胃運化不及,胃納受阻,使胃失和降,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不降,上逆而為吐草。
通常表現有:精神疲倦,行動遲緩,慢草慢料,反芻減少,反芻時口內吐出大量黃色的草水和草團,吐後口內多涎,久臥不起,立時發呆,耳鼻俱涼,口色淡白,口津滑利,糞便溏稀,尿清長,脈象沉遲或弦而無力。
當牛發生胃寒了,可用一些中藥材調理,藥健脾除溼,散寒降逆。比例為:炒蒼朮50克,當歸、肉桂、炒厚朴、陳皮、半夏、乾薑、茯苓、砂仁、升麻、紫蘇、菖蒲、炒枳殼各40克,炙甘草25克。共為末,開水衝調,加白酒155毫升,混合灌服,每天1劑,連服5劑。本方為燥溼祛寒、理氣健脾之劑。方中乾薑、肉桂溫中健脾,配厚朴、砂仁、枳殼、陳皮、紫蘇、蒼朮理氣調胃;半夏、茯苓降痰濁,祛寒邪;升麻升清降濁;菖蒲、當歸活血醒脾;甘草調和脾胃;白酒引藥散寒,合而用之,可健脾除溼,降濁除逆。
回覆列表
一般來說牛發生胃寒的原因飼養管理不良,飼餵失調或感受外邪,導致奶牛脾不健運,溼濁停聚於胃,上泛吐逆而為病。或者過食陰冷,風寒侵襲肌腠,傷及於脾,胃陽不振,燻蒸乏力,溼濁上逆致成其患。或者久渴失飲,見水急飲,陰溼困脾,停聚於胃,脾胃運化不及,胃納受阻,使胃失和降,清陽之氣上升,濁陰之氣不降,上逆而為吐草。
通常表現有:精神疲倦,行動遲緩,慢草慢料,反芻減少,反芻時口內吐出大量黃色的草水和草團,吐後口內多涎,久臥不起,立時發呆,耳鼻俱涼,口色淡白,口津滑利,糞便溏稀,尿清長,脈象沉遲或弦而無力。
當牛發生胃寒了,可用一些中藥材調理,藥健脾除溼,散寒降逆。比例為:炒蒼朮50克,當歸、肉桂、炒厚朴、陳皮、半夏、乾薑、茯苓、砂仁、升麻、紫蘇、菖蒲、炒枳殼各40克,炙甘草25克。共為末,開水衝調,加白酒155毫升,混合灌服,每天1劑,連服5劑。本方為燥溼祛寒、理氣健脾之劑。方中乾薑、肉桂溫中健脾,配厚朴、砂仁、枳殼、陳皮、紫蘇、蒼朮理氣調胃;半夏、茯苓降痰濁,祛寒邪;升麻升清降濁;菖蒲、當歸活血醒脾;甘草調和脾胃;白酒引藥散寒,合而用之,可健脾除溼,降濁除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