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天的夜有多美

    膝蓋是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及臏骨所組成,外包以關節囊,內有交叉韌帶及半月板,是人體中最複雜及關節面最大的負重關節。膝關節骨質增生也稱為增生性退行性關節炎。它並不是關節普通炎症,而是一種軟骨長期退化性病變。

    基本概述

    骨質增生就是骨刺,不規則的軟骨損害,在負重區域的軟骨下骨硬化、囊腫、邊緣骨贅增生,幹骺端血流增加及不同程度的滑膜炎。

    膝蓋骨刺

    骨質增生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於中老年人。骨質增生也叫骨刺,或稱骨贅,它是在椎骨邊緣或關節邊緣、關節面及骨突處增生的骨質,是骨與關節之退行性改變,系人體為適應力的變化,維持關節內外平衡而產生的一種防禦性反應,屬生理代償性改變。如果增生之骨質壓迫其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影響關節活動時,就會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即稱為骨質增生病或骨質增生症。作為膝部骨質增生,一般可出現膝關節腫痛,當下蹲、上下樓梯時加重,或拍片時發現膝關節間隙變窄,統稱為膝關節退行性病變或骨關節炎。

    高發人群

    1、膝關節過度活動者,如運動員、舞蹈演員及以膝關節活動為主的某些工種的勞動者。

    2、外傷導致膝關節不穩定者,如膝關節反覆扭傷、挫傷使關節韌帶鬆弛者,外傷致膝關節側副韌帶損傷未作系統治療者,十字韌帶斷裂未作嚴格固定者,以及膝關節骨折治療不當者等。

    3、因佝僂病等導致膝關節畸形者,如羅圈腿(出叫O形腿)和拐腿(也叫X形腿)畸形。

    4、老年體弱者,特別是出現老年性骨質疏鬆者。

    5、體重明顯超過正常標準者。

    臨床表現

    膝關節骨質增生以中老年人多見,而且女性發病高於男性。患者主要表現是一側或雙側關節不適,疼痛腫脹。起初疼痛多在長時間行走或上下樓梯時,但休息或臥床後好轉。但隨著病情發展,走平路也疼痛,活動不方便,關節不穩定,走路稍不注意就會感覺到疼痛,同時膝關節活動時有像捻頭髮時所發出的響聲。重者膝關節還會突然“鎖”在某一位置上,解“鎖”時,伴有明顯的彈響。

    症狀體現

    初期

    一般在行走、慢跑、上下樓梯、久立、下蹲、跑步時疼痛或是伴有麻木,關節彈響,關節伸屈功能障礙,休息後緩解。中老年人多伴有晨僵現象出現。

    中期

    當天氣寒冷或潮溼時疼痛會出現加重的情況,早晨起床或久坐起立時膝關節疼痛麻木僵硬,稍活動後反而好轉,此時可引起注意。

    後期

    膝關節腫脹,關節積液,晨僵及久坐後有膠著現象,關節伸屈功能障礙,跛行,功能受限,伸屈活動有彈響聲,在下臺階、久立時膝關節症狀加重,部分患者可見關節積液,區域性有明顯腫脹、壓縮現象,膝其中關節前內側條索樣腫塊伴伸膝障礙,膝關節周圍骨贅形成,關節周圍伴有骨質疏鬆與骨質硬化。關節面毛糙不平,其內側脛股關節面受累明顯,關節間隙變窄,其中多數會發生內側間隙狹窄,髕骨骨刺形成。

    膝關節骨質增生怎麼治療

    1、運動治療:適當的運動鍛鍊有利於控制或緩解膝蓋骨質增生的病情,堅持做股四頭肌主動收縮運動;仰臥屈膝屈髖運動;做下蹲和起立運動;禁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練,如跑步、跳高、跳遠等。簡單的小運動有益於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每天堅持做一下可防治膝蓋骨質增生。

    2、藥物治療:藥物治療法分為內治和外治,外治為內服湯藥、丸藥、散劑等;內服藥物是透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層層深入血液迴圈,將藥物輸入送給區域性,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而外治為酒類外搽劑、燻洗、外敷等。

    3、中藥療法:透過藥物的強力滲透作用而發揮療效,具有內調外治、作用持久、簡單易行。

    4、針灸理療:針灸可通經活血並有止痛作用,可消除區域性的水腫和炎症,理療按摩有助於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只能起輔助作用。

    5、手術治療: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是患者最後的選擇

    6、牽引治療:牽引的作用是把韌帶拉長,這是物理變化,主要目的是削弱新生骨質與肌肉之間的摩擦,因為摩擦會引起疼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狀元魚製作的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