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仚乃山上人

    很多人認為儒教沒有神。但是讀過《論語》的應該都記得孔子的一句話:“天棄予”,你覺得這個“天”是什麼?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倡“天人感應”,這個“天”是什麼?如果遇到各種災害,人們就說是“天子失德”,要求皇帝下罪己詔,對天求情,這個“天”又是什麼?北京為什麼有“天壇”?為什麼說“人的命天註定”?為什麼亡國叫“天意”?為什麼皇帝要“祭天”?為什麼相信有德行的人有“天佑”?

    除了天,為什麼儒教要“祭祖”?為什麼要求“先人保佑”?為什麼說祠堂是“靈堂”、有“靈位”?為什麼祠堂是祖先的“安寢之地”?為什麼儒生們也會燒紙撒錢?為什麼儒教官員們要給祖先買“風水寶地”?

    除了祖先,為什麼儒教有“十哲”?為什麼有“五聖”“七十二賢”等聖賢?為什麼要“祭孔”?為什麼有文廟?為什麼文廟裡還有祭品?

    在詢問一個宗教前,你不要只看網上那些自媒體的瞎話,你要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結合身邊的規矩,甚至包括電視劇、舞臺劇等等。儒教沒有神?笑話。

    儒教的來歷和道教有共同點。道教來源除了各地原始巫術之外,還有傳統的三皇五帝崇拜、上帝崇拜。上帝在不同朝代有不同代指。夏朝祭拜的上帝是大禹等祖先,商朝崇拜的上帝是湯等祖先,周朝崇拜的當然是自己的祖先。秦國拜的是白帝,楚國拜的是赤帝,秦朝拜的是青黃白赤四方上帝,漢朝拜的是青黃黑白赤五方上帝。

    這些原始崇拜與巫術鬼神結合後,形成了道教。與道德規矩結合後,就形成了儒教。所以儒教從誕生之初就是敬神、拜神的。後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合其它百家,形成了儒教。儒教既名為教,就是信神的。韓愈曾說“三教合歸儒”,民間也有“虎溪三笑圖”,就是主張三教合一,把三個宗教放在同樣的地位,而以儒教為主。如果儒教不是宗教,它憑什麼合併佛教和道教?

    在西遊記裡面,也有“三教”的說法,老子是道祖,如來是佛祖,為什麼上面還有一個玉皇大帝?這是因為西遊記是明朝小說。而早在北宋時期,宋徽宗改革宗教,把佛教的“佛”改為“大覺金仙”,“菩薩羅漢”改為“仙人大士”,“和尚尼姑”改為“德士女德”,於是觀音成了“觀音大士”,須菩提成了“大覺金仙”,和尚成了“高僧大德”。

    宋朝不但把佛教給道教化,還把道教給儒教化。宋真宗把儒教的昊天上帝和道教的玉皇大帝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神,而後來的宋徽宗更是自稱“道君皇帝”。這就導致,儒教崇拜的至高神“天”,在民間變成了玉皇大帝。後面的元朝沒有改革宗教,倒是把道教大量典籍燒燬。到了明朝寫《西遊記》時,玉皇大帝的地位就高過了佛祖道祖。因為玉皇大帝是儒教的神仙,天庭是儒教的制度,玉皇大帝就是儒祖孔子信仰的“天”。

    你說儒教沒有創造自己的神話,那麼,上面這一系列的神聖體系是什麼?從“天”到“祖”到“孔”到“聖賢”,這不是一個神話體系嗎?你說孔子們沒有被神化,那麼為什麼文人士子們會“求保佑”?聽其言,觀其行。雖然儒教有很多人反對鬼神,但是儒教大部分人的所作所為確實是在敬奉鬼神。你不能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包括創世神話,儒教信奉“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說儒教認為這個世界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它不是被一點點創造的,而是從時間之初到時間之終、從永遠到永遠都是如此。這是一種特殊的創世神話,但本質上仍然解釋了世界的來源。就連儒教啟蒙讀物“三百千”裡千字文都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的說法,宋明又有“心”和“理”的爭端。儒教不但有自己的神話體系、自己的創世神話,還有許多不同教派異端。

    不但儒教自己有神話體系,就連佛教和道教也承認儒教的神靈。道教《真靈位業圖》裡就有孔子等儒教神明。民間小說裡提到孔子是什麼帝君。佛教則稱孔子是儒童菩薩。民間還有人把文廟改成儒童菩薩廟去祭祀孔子的。如果儒教沒有神仙,佛道兩教何必費這功夫搞這些離經叛道的說法?

    所以,你的問題是錯誤的。儒教是宗教,它有自己神話體系,有自己的神明群體。

  • 2 # 張誇白

    儒家文化,本質上是一個學科,學習儒家的人目地都是為了當官發財,為了參加公務員考試。如果有信仰也就是這個。所以有一句老話,叫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所以朝代更替以後,讀書人基本上很少有成批反對朝廷的。再有一個,就是說神話的問題。

    文人相輕,自古以來都是這樣,互相之間瞧不起,內心能不能瞧的上孔子都很難說,當然表面還是尊重的,學習儒家其實不是有多認了孔子學說或者價值觀一致。都是為了當官發財。文人之間極其不團結,而且非常負面,最大特點就是看不起人。唯一能團結文人的就是科舉,所謂同年,通朝為官。你說儒家是信仰,不如說儒家是依附於古代官僚集團而存在的工具,大部分儒家都是現實主義者,只有少部分信仰堅定分子。

    正是因為這種有限的團結。基本上到不了信仰的地步。同時對於神話孔子,意義不大,但是相比較而言,崇拜孔子作用,總是好過崇拜一個當代的文人。但是這種神話和崇拜都是有限度。畢竟這個團體誰也不服誰。

    而文人和儒家的基礎就是科舉,所以科舉一崩潰,儒家就崩潰了,所以說信仰儒家不如說信仰當官發財好了,既然當官發財,當然沒有必要神話孔子和他徒弟,畢竟,皇帝的祖先都很難被神話。朱元璋說,我祖先都不是神仙,憑啥孔子成了神仙。儒家要神話,也是神話皇帝的祖先。不是神話孔子,儒家是為皇帝服務的,不是為孔子服務的。

    我覺得中中國人,內心深處真正的信仰,其實是祖先崇拜也就是血緣,佛教和其他的,中中國人去拜,很多都是基於現實的訴求,比如希望得到保佑,唯有祖先崇拜,是基於情感付出的。而對於關二爺這樣的宗教,這種都是類似於祖先崇拜,關二爺桃園結義,都是類似契約血緣,說到底講感情。說到底,崇拜來源於義氣。

    祖先崇拜,應該說大部分人內心信仰,甚至可以解決死亡終極恐懼。以前沒有上天堂概念,都是上祖墳山。所以你可以看到,中國沒有什麼教可以統一天下,就算朱元璋以前明教的,當了皇帝,還是搞祖先崇拜,做清明,養兒子,幫親戚,搞家族傳承。洪秀全也是一個例子,早期也是說這個教那個教,本質上還是搞祖先崇拜,家族。

    所以,不神話孔子這樣儒家前輩,是因為,信仰他們的人很少,都是為了科舉,同時儒家是為皇帝服務的,要神話,也是神話皇帝一家。

  • 3 # 張正鋒ZZF

    儒家之所以沒有創造神話那是因為孔子及其弟子崇拜的都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例如堯舜禹,雖然今天對於他們的是否存在有爭議但是在孔子時代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例如商湯 文王 武王 周公等人都是確有其人,無論是孔子時代還是今天都能找到證據。既然崇拜的都是實實在在曾經存在過的人那就沒有創造神話的必要了。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基本上都是有史記載或者有著作流傳下來的,也不存在創造神話的空間。神話創造都是存在於人的智力尚未開發又對自然認識不足,或者對於歷史無確切的證據證明其存在才出現的,對比儒家的出現和發展顯然沒有這些可以創造神話的土壤,首先對於儒家出現的時代人類已經進入軸心時代,人的智力已經得到了開發,很大程度上擺脫了矇昧,對於自然已經有了相對科學的認識。而因為智力的開發認識的提高,對於歷史也能相對客觀的看待,有了相對科學的研究。這點在論語中就有深刻的體現。所以儒家沒有創造神話也沒有被神話。但是孔子死後他的弟子的確發起過造神運動,而且隨著後世儒家思想成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孔子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神化了。這也都是事實。

  • 4 # 星宇領悟

    如果說中國的當代歷史的屈辱受到文化的影響,那麼儒家文化一定當仁不讓!孔子講克己復禮!講的主要點就是排場、臉面!請問排場和臉面是拿嘴和規矩就能得到的嗎?孔子到宋國擔任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一職,居然動用自己手裡的權力全力打壓法家,這樣一個為君主是從,不辯好壞的人的學說在自己論證失敗的情況下居然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我恨!恨秦始皇為什麼不單獨徹底的坑殺儒家!更恨漢武帝為了皇室的榮耀啟用儒家!可以說沒有儒家我華夏文明不會到現在需要復興!孔子是中華民族衰敗的文化創始人!這個人沒有任何的國家榮譽,其學說根深蒂固的個人私慾膨脹!絕對的禍國殃民學說!老子的學說是中立,讓孔子沒有找到漏洞,否則孔子一定會攻擊他的老師!歷史上商鞅和張儀讓孟子臉面全無,可是最後的中華演變史可笑的在漢武帝以後特別是宋朝就那麼沒有質疑的選擇了儒學!一個卑微屈辱的學派來統治中國的教育!為了一個家族放棄民族!民族為了家族而轉!孔子為漢奸打通了心靈之路!這樣的人居然是聖人!這是我炎黃民族的悲哀!我炎黃民族的文化應是老子文化的傳承,絕對屏棄孔孟的糟粕之說!沒有可辯,只有屏棄!老子講的任存義,失義存理,失理存智,失智存信。孔子卻一攬子提出來仁義禮智信的荒唐要求,這和老子提出的符合規矩正好面和心不和!卑微的小人利用了聖人的表面思想,去膨脹家族慾望!真的太卑鄙了!世界合乎者,不論對與錯都是居中而為,沒有絕對,凡是絕對都是不可為的!孔子禍我華夏,害中國民!決不科學!

  • 5 # 河東來

    中古以孔子為祖師爺建立的儒教(漢武帝時期)本身就是無神論者的宗教,如果我們把它視為信仰的一種的話。

    中古儒教信仰與佛教信仰有他們的同一性,即他們都是社會下層人士的信仰,只不過他們實現人們層級的上升途徑不一樣,儒教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在今世,就在當下,通過讀書,通過學習就可以實現,而佛教實現自己的目標一般在來世,在未來,通過果報來實現。

    由於中古儒教一般針對的物件不放棄今世,所以他們的社會地位高於佛教,儒教針對的信仰人群在社會上為管理層,而佛教宣揚的物件則是執行層。

    中古道教信仰(漢武帝時期)一般針對上層貴族決策層人士,與儒教、佛教自下而上形成信仰不同,道教通常是自上而下形成信仰,由於最初的貴族都是“中國人”身份,道教也常常被稱為“人教”。

    上古儒教由周公旦創立,它的信仰分為兩部分:貴族道家和平民儒家。

    中國人作為奴隸主的信仰核心是“道”,只有“人”修道才可以“得道成仙”。

    平民作為奴隸出身轉變為自由民的信仰核心是“德”,“民”的最高追求就是通過修“德”成為“人”,成“人”之後繼續修道才能“得道成仙”。

    “道”的通俗理解,就是“領導”或者“導師”,因為他的造字意思就是“人類族群行進過程中為首之人”的意思,或者有“人首蛇身,行動迅速”的說法。

    “德”的通俗理解,就是“能夠像經過訓練的牛馬一樣令行禁止”的意思,“德”在北方人的發音中就是專門用於駕駛牛馬時的“停止”的意思表達,就是說奴隸性質的“黎民”可以通過訓化,擺脫獸性,確立人性,成為新人(自由民)。

    “德”在上古,主要是為了提供給東夷蚩尤九黎部落的黎民(奴隸)一個成“人”(自由民)的機會,實質就是現代意義上的“廢奴運動”,“德”是“人”的領導“道家”組織選拔新“人”的一種登山活動,爬上一定高度的“民”,就可以擺脫奴隸身份成為“人”,這種新“人”,就可以免除琢瞎一支眼的刑罰,這種制度,就叫“明德慎罰”,這些新“人”,就被稱之為“儒”,因為他們是“一種根據需要而產生的人”,而系統化組織進行選拔的宗教,就被稱之為“儒教”。

    所以上古儒教對於廣大黎民來說,有“鯉魚跳龍門”的意思在裡面,能夠跳上龍門,就可以成為龍身的一部分,民間有些理解是單獨成為一條龍,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因為封建社會龍就意味著天子,成龍就是成為帝王,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漢武帝時期,周公旦創立的上古貴族平民信仰合一的儒教被其趕下朝堂,張道陵率領道家信仰的上古儒教徒在四川巴地建立了道教,董仲舒率領儒家信仰的上古儒教徒歸順漢武帝建立了中古儒教,由於中古儒教變為“人”的目標已經全部實現,帝王作為“大道”,作為“神”,不可能成為普通老百姓的追求目標,所以中古儒教開始,儒教就不再提倡儒家的神話,全盤提倡甚至編造、完善帝王的神話體系。

  • 6 # 江湖澎湃叔

    儒家是一門思想學說,是屬於人類教育學和社會學的領域。如果說他們完全沒有神話,那也是不對的。關於文廟祭祀七十二賢和文昌帝君等神仙,都具備一定的神話效果。

    所以我認為題目應該是想問,儒家為什麼沒有自己的神話體系。這個是正確的,儒家沒有自己的神話體系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

    1、內因。儒家思想為入世學,行人間事走人間道。儒家的學說對鬼神敬而遠之,他們認為儒家的思想可以讓人在精神上陽剛充沛,一身浩然正氣。作為一種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儒家要求弟子們去爭取當世之事,而不是生後之慾。所以,沒有必要去創造去創造神話體系,從而與自己的學說相背離。

    2、外因。儒家學說以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它意味著儒學從此要為皇權服務。於此之前的儒家儒生主張為“為天下奔走疾呼”、“雖千萬人吾往矣”,他們的信念不需要用神話體系來支撐,在這個連年戰火的國度,這是高尚的。於此之後,服務於皇權的儒家,他們以天下為任以皇帝為尊,所以更不可能去創造一個超越皇權的神話體系。

    那儒家為什麼又會存在“文廟”和“神仙”的神話呢?這又分兩種:

    1、儒家學說雖然是入世學,但儒家的“禮”延續著周禮中的祭祀,這是對祖宗信仰的最直接表達。所以,儒家也很注重文廟祭祀和各種皇帝需要參加的國家祭祀活動。這是儒家中的“禮”,對於祖宗神話的認可和尊重。

    2、另一種神話,則是長期宗教融合的產物。我們可以把它當作是宗教之間的良性競爭。儒道釋三家分別填補了人民對今生、長生和來生的三種心理需求,尤其是道教的長生體系中有完整的神仙體系。道教為了擴大業務範圍,儒生肯定要成為主要的拉攏物件,於是有了文昌帝君(文曲星)。當然,在道教中各行各業都有專業對口的祖師神仙。於是,佛教也開設自己的檔口。而儒家選擇了聰明的方法,他將計就計承認玉帝為三教共主。

    總結:儒家由於自己的文化特性和社會角色要求,他們沒有必要創造自己的神話體系。但是他們不反對神話之於統治者的作用,所以他們選擇了相容,一切無為法,也作世間法,這是儒家的社會層面巨集觀智慧。

  • 7 # 蓋天宣夜說

    李白:“大鵬飛兮震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合掛左袂。後人得傳之!仲尼亡兮誰為出涕”《臨終歌》?現代人若是真正能來理解了,“夫子何為者,枉枉一代中。猶地鄹氏邑,宅即魯王宮。嘆風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是同”的喪家犬儒家祖師爺就不會再是這聖人了!“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的“故國東來渭水流,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龍的傳人風月堂虞天朝歷史文獻玄覽,就毀在這個為了鼓吹“天尊地卑,男尊女卑”邪說的野合而來的業儒吹鼓手殺掉少正卯,燒燬滌除上古歷史文獻來重新篡編《春秋》的孔丘手上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黑)兮似萬物之宗”的萬年黑上古歷史,就如同流水這般“絕無師法”了!“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專氣致柔能嬰兒?滌除玄覽能無疵?”儒家門徒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之說,就是來不打自招!“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妙是全人類的生命起源歷史的冥頭黑頭!孔丘還能是聖人?總之,悟得《道德經》前幾章,就能理解唐韋莊:“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與李白“遊扶桑合掛左袂(東袖)”的歷史文化底蘊了!“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線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那事)已惘然”了

  • 8 # 蘭蕙百畝

    一、等級觀念:

    孔子推崇君權、父權、夫權,提倡愚忠、愚孝、愚節。在孔子的觀念裡,君臣父子夫妻,各有其位,等級森嚴,不容僭越,絕無平等之必要,更無平等之可能。導致中國人只知專制,不識民主,以為命由天定,其實人人生而平等。孔子的這種專制思想、等級觀念逐漸滲透進中國人的血液裡,流淌至今,如附骨之蛆,剔之不去。

    《論語·顏淵》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論語·八佾》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論語·里仁》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二、孔子力主推行愚民政策:

    讓民眾按照統治者的意思去做事,卻不要讓他們知道這樣做的原因。愚民為何?一句話:便於統治!中國近現代的諸多落後,以及中國人骨子裡的奴性十足,都是兩千多年的專制思想和愚民教育合力作用的結果。對此,孔老夫子,恐怕難辭其咎。

    《論語·泰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三、簡單的二元思維:

    孔子眼裡,人只有兩類,非君子即小人。如此簡單的二元思維,導致中國人在面對多元社會,多元問題時的無能為力和不知所措。其實人性之複雜,根本就不是君子和小人所能涵蓋的,當然,孔子認為一分為二足矣。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論語·述而》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里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結果中國曆代知識分子只能將古人的思想陳陳相因,多是些訓詁、考據、索隱之學,而新思想的誕生幾無可能。此便為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再無思想大家之根源所在。另外,一個不重視原創的民族只會出現現在這樣的結果:抄襲嚴重,盜版猖獗。

    《論語·述而》子曰:“述而不作。”

    五、迷信古人:

    孔子的目標永遠向後,只恨不能回到周初,為周公洗足,替武王捶背。導致的結果是,人人迷信古人,而古人迷信更古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懷舊,不思進取,只知慨嘆人心不古,其實古人之心未必如今。

    《論語·述而》子曰:“信而好古。”

    六、歧視女性:

    孔子輕賤女性,視女子為小人,導致的結果是數千年的重男輕女,造孽無數。

    《論語·陽貨》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七、狹隘的民族主義:

    孔子心中那“正統嫡傳”的文化道德優越感,逐漸演變成中國人心目中“天朝上國”之莫名其妙的觀念,至明清而愈演愈烈,舉國上下,不知天外有天,遂有清末之辱。細細揣度,人類之戰爭,半數以上起於民族主義,一戰、二戰之德國日耳曼民族、日本大和民族,皆因自以為優而彼等劣,遂起貪心,致生靈塗炭。現今,國內經濟略有好轉,民族主義叫囂又起,望中國人慎之再慎,引以為戒。

    《論語·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八、孔子提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此這般,社會責任感,從何談起?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九、孔子是典型的精英主義者,骨子裡看不起勞動人民,視農民、菜農、手工業者為小人。

    《論語·為政》子曰:“君子不器。”

    《論語·子路》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十、孔子為人虛偽,言行不一,在衛國見南子,惹眾弟子不悅一事,將其說一套,行一套的嘴臉暴露無疑。

    《論語·雍也》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無厭之!天厭之!”

  • 9 # 55669476581莫名其妙

    我這點文化知識本不應該參與討論這麼高深的問題,師友們討論的這麼熱鬧又想說說個人的看法,儒家是想把那些有理想有包袱的人怎麼做大事,怎麼治理國家,所以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主張,他的思想是在兩千多年前提出的,所以現在看來有些不合時誼,對過去的知識分子,不能用現在的標準要求,但可以取其精華為現代服務,歷代批孔的也不少,可到現在世界上好多國家都在成立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可見中華文明還是有強大生命力的,再說儒家思想不用神化,它是實實在在的科學思想,不需要用壓力叫人接受,不和宗教一樣,說什麼上天堂下地獄什麼的,它是教領導者怎麼治國治民,先天下之樂而樂,建立強國富民的的政策,對老百姓實行仁政,教育民眾做正人君子,遠離小人,忠厚傳家,學習文化,報效國家,做一個對社會有用之人,這應該是儒家思想的主要方面,畢竟是兩千年前的思想,不符合現代的地方,我們棄之不用也就可以了,我們不用之乎者也,用現代話說。不當之處,願聽高見。

  • 10 # 雲夢澤中的無名之士

    儒家無神話,我們可以從孔子的生平和他的思想語錄中尋找答案。孔子一生對鬼神的態度可以說是非常敬畏的,用《史記 孔子世家》原話說就是“敬鬼神而遠之”。既然儒家創始人都是如此,身為他的學生弟子肯定會更加虔誠,對孔子的思想更是奉若“聖旨”。

    孔子的一生,就是奔波在春秋各國之間,時而做官施政,時而流浪在野,時而被拒絕。最後年齡已老後就開始著書立說,誨人子弟。用《史記 孔子世家》的原話形容叫做“惶惶若喪家之犬”,當然這是個不恰當的比如,有時候古人說話還是比較狠。

    儒家思想大家,從最早的孔子,到孟子,到董仲舒,到朱熹,到張載,到黃羲之等等,他們都是不斷的推陳出新,同時又熱心從政,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到這歷史興亡的大潮中。我們不管是自己身邊還是書籍中,都能親身感受到他們。

    譬如女媧補天、后羿射日、黃帝昇天、葛洪練丹成仙,劉安修煉成仙等等一系列的神話故事和人物,我們看得出來,這些人要麼就是離我們特別遙遠的大英雄,要麼就是潛心修行的隱士。這些被神話的人物沒有一個符合儒家思想和儒家學者。

    所以,儒家這一學派自春秋時期誕生開始,他們積極投身於現實社會中,要麼著書立說,要麼熱心從政,希望推行自己的主張。而儒家先賢孔子對鬼神的態度,讓儒家失去了產生神話的土壤,他們註定在這世間都是那一身體力行的那一派,與神話無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開一個旅行社,有什麼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