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炮搞機
-
2 # 穿越時空的阿寬哥
很不幸,我就是那些熱衷於保留3.5毫米耳機孔的人之一。
3.5mm插頭是一個直徑為3.5mm的插頭。分雙極(單聲道)、三極(雙聲道)、四極和以上(雙聲道加麥克風或其他控制線路)等等,它是一種常用於連線音響裝置,用以傳遞音訊訊號的聯結器,也有用在其他地方的,比如微型影片av端子等等。這個連線件的歷史悠久,可靠性高,用途廣泛。也就是說這個連線件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連線件,算是個人隨身播放裝置裡最重要的一部分。
從手機的發展歷史來看,取消3.5毫米耳機孔,並不是新鮮的事,其實最早期手機出現媒體播放功能的時候,就是以現在所謂的耳機口資料線合一的這樣一種形式出現的。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不是某種功能上的返祖現象呢?
手機發展的歷史上,早期都是這種多功能資料口。最早的多媒體手機西門子的6688系(包括6686,6688,6688i等馬甲),就是一個最早配備MP3功能的多媒體裝置,但是那時候手機上是沒有3.5毫米插頭的,是現在這種資料、耳機線合一的資料插頭,恰巧這個手機我當時就有,音質非常好,所以我非常喜歡拿來聽歌用。這種耳機資料線合一的介面,有一個極大的缺點,那就是容易接觸不良,因為資料接頭裡的針畢竟沒有3.5毫米插頭那麼穩,所以經常聽著聽著歌聲就爆音,甚至歌聲斷掉了,用幾天就要擦一擦資料針。那時候,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從資料線接頭,轉耳機3.5口的這樣一種轉接頭,以適應不滿足於原裝耳機,有更高的音樂追求的使用者。並且我本人甚至還自己動手,在6688的機身上進行改裝,截掉了突出的天線並內建,然後在原天線位置增加了一個3.5耳機插孔的騷操作,讓很多人羨慕不已。這種狀況持續了非常非常的久,直到摩托羅拉E998時代,才逐漸開始在手機上集成了耳機的3.5插頭,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大的進步,因為這極大的拓展了,手機的使用空間,使手機的多媒體效能得以充分的發揮,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進步。後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不管是當時高貴的諾基亞還是其他的三星以及蘋果和其他手機等等,都將3.5插頭都變成了標配,至此3.5mm介面打敗了各自為政的資料線介面,這個統一插口的推出,使得手機正式成為了聆聽MP3的首選裝置之一,甚至為後來的資料線介面的統一指明瞭方向,由此可見,開放的標準才是生產力。
那麼在十幾年後的今天,由封閉系統的倡導者,蘋果發起了另一場運動,那就是取消掉3.5毫米手機插孔,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蘋果早年在,手機設計當中是處於領先的位置的,不管在促進手機初期的大屏化還是超薄的體驗,都是先行者之一,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後,蘋果手機在設計上遇到了一些平瓶頸,包括像小屏、大邊框、單卡問題等等,所以蘋果就大膽的,採取了一種措施,把3.5毫米的介面,從手機設計中取消掉,來降低手機厚度。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非常明顯的利潤為導向的舉動,因為這樣,蘋果手機就可以像賣專用的資料線一樣賣專用的耳機了。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即使是科技發展到現在的今天,即使有無線的藍芽耳機出現,但最方便最普及的聽音裝置,還是3.5毫米頭的耳機,雖然現在有很多品牌的部分手機跟風取消了3.5毫米口徑的插頭(都在跟風和罵聲中搖擺),但是據我個人感覺而言,藍芽的續航以及藍芽的音質,都還沒有達到真正的3.5毫米耳機口能帶來的享受,另外一點,即使是所謂的USB的解碼功能,到目前來說呢,也沒有完全普及開,並且增加了解碼裝置,肯定會增加耳機的體積和成本,耳機的便攜性也大大降低。也許,將來的某一天,等藍芽和其他連線技術飛速發展,並且耳機的電池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我們不必擔心,或者說,耳機的續航能夠達到一星期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時候,取消耳機孔,也許才是比較合適的時機,也只有這時你才不會,帶著一個輕薄的耳機外,同時還要帶一個厚重的充電器。但同時我相信,即使到那個時候,3.5毫米插頭耳機也是大多數人不會放棄的。希望那一天能早點到來。
-
3 # 豬八啊
畢竟現在專業的音訊裝置都還是3.5mm介面為多。特別是有很多人手頭上已經有了很好的耳機,你要他們放棄不用,似乎就太可惜了。
用USB TypeC介面和蘋果介面又不相容,如果沒有3.5mm介面,一般人為了省事,就直接上藍芽耳機了。但說句實話,現在的中低價藍芽耳機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哪怕像是索尼這樣的耳機巨頭也不例外。就算是你花了一千多買蘋果的原裝藍芽,問題是少了,不過音質什麼的,你也不要多想了…
-
4 # 氣質渣渣男
畢竟現在專業的音訊裝置都還是3.5mm介面為多。特別是有很多人手頭上已經有了很好的耳機,你要他們放棄不用,似乎就太可惜了。
用USB TypeC介面和蘋果介面又不相容,如果沒有3.5mm介面,一般人為了省事,就直接上藍芽耳機了。但說句實話,現在的中低價藍芽耳機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哪怕像是索尼這樣的耳機巨頭也不例外。就算是你花了一千多買蘋果的原裝藍芽,問題是少了,不過音質什麼的,你也不要多想了…
-
5 # 七叔DJ
現在的手機廠商為了手機厚度,防水效能等因素,很多都取消了耳機的3.5mm介面,但是很多使用者依然熱衷於3.5mm介面,有的手機裡也會配送3.5mm轉接線。目前市面上的耳機孔大概分為3.5mm,tpyec,lighting三種。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以我經驗來看,現在的手機廠商為了手機厚度,防水效能等因素,很多都取消了耳機的3.5mm介面,但是很多使用者依然熱衷於3.5mm介面,有的手機裡也會配送3.5mm轉接線。目前市面上的耳機孔大概分為3.5mm,tpyec,lighting三種。
熱衷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首先是無法同時充電+聽歌。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同時使用耳機和充電兩個功能,例如你在地鐵上戴著耳機開心的和家裡人影片,忽然手機沒電了,你拿出充電寶,卻不得不拔下耳機。還有玩吃雞一類需要耳機的遊戲也是,電量不足就不能邊充電邊玩了,除非使用藍芽耳機。
2.第二點是很多專業裝置以及高階耳機都是3.5mm裝置通用。市面上很多耳機廠商,生產的耳機都是3.5mm,這幾乎是世界通用的標準,耳房,對錄線,很多裝置,全部採用3.5mm。但當你掏出你的iPhone x或者小米8時,你想用你的索尼耳機,你還要蔥包裡找出那根小小的轉接線,非常影響體驗。導致裝置之間的相容性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