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川氣候特點
秦王川地區的地表水,南側有黃河流過,但灌區高出黃河水面由南部的350米至北部的00米;西側有黃河一級支流莊浪河(古稱麗水),年徑流量僅2億立方米,遠不能滿足秦王川地區發展農業灌溉用水的需要。
南部有李麻沙溝,亦名鹼溝,位於永登縣東部,是天祝藏族自治縣毛毛山南麓的四泉溝、正路溝及秦王川盆地洪水的出水口。李麻沙溝自西槽以下才進入谷地,向南至樹屏開始才有沖溝出現,並有地下水補給,成為間歇性的河溝。至甘家灘以南入皋蘭縣境,再南經蘭州市安寧區沙井驛,注入黃河。李麻沙溝長22.5公里,流域長104公里,流域面積995.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54.8萬立方米,流經永登縣的西槽鄉、樹屏鄉。由於礦化度高,水質差,無法利用。
秦王川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屬盆地承壓水,分佈在盆地中、南部中新統鹹水河組的砂岩及砂礫岩中。含水層頂板埋深50-100米,含水層厚50-100米,承壓水頭埋深小於50米,區域性可達60米,單井湧水量多為100-500立方米/日,最大可達357立方米/日,礦化度一般為1-4克/升。
秦王川地區,屬溫涼半乾旱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蒸發量1888毫米;年平均氣溫5.9度,最高氣溫34.4度,最低氣溫-23.I度;年平均無霜期167天;最大風速每秒20米;最大凍土深度1.46米。年日照2100--2700小時,年總輻射4605.5~5442.8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氣溫5.5-8.0C;極端最高35℃,極端最低-28℃,平均日較差12-14℃,≥0℃和≥10℃的80%保證率的活動積溫分別為2700-3100℃和2000-2600℃。生長期226-249天,無霜期112---140天,年降水量260-450毫米。光能豐富,氣溫日較差大,熱量能滿足糜谷的需要。
秦王川氣候特點
秦王川地區的地表水,南側有黃河流過,但灌區高出黃河水面由南部的350米至北部的00米;西側有黃河一級支流莊浪河(古稱麗水),年徑流量僅2億立方米,遠不能滿足秦王川地區發展農業灌溉用水的需要。
南部有李麻沙溝,亦名鹼溝,位於永登縣東部,是天祝藏族自治縣毛毛山南麓的四泉溝、正路溝及秦王川盆地洪水的出水口。李麻沙溝自西槽以下才進入谷地,向南至樹屏開始才有沖溝出現,並有地下水補給,成為間歇性的河溝。至甘家灘以南入皋蘭縣境,再南經蘭州市安寧區沙井驛,注入黃河。李麻沙溝長22.5公里,流域長104公里,流域面積995.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54.8萬立方米,流經永登縣的西槽鄉、樹屏鄉。由於礦化度高,水質差,無法利用。
秦王川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屬盆地承壓水,分佈在盆地中、南部中新統鹹水河組的砂岩及砂礫岩中。含水層頂板埋深50-100米,含水層厚50-100米,承壓水頭埋深小於50米,區域性可達60米,單井湧水量多為100-500立方米/日,最大可達357立方米/日,礦化度一般為1-4克/升。
秦王川地區,屬溫涼半乾旱氣候區。多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蒸發量1888毫米;年平均氣溫5.9度,最高氣溫34.4度,最低氣溫-23.I度;年平均無霜期167天;最大風速每秒20米;最大凍土深度1.46米。年日照2100--2700小時,年總輻射4605.5~5442.8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氣溫5.5-8.0C;極端最高35℃,極端最低-28℃,平均日較差12-14℃,≥0℃和≥10℃的80%保證率的活動積溫分別為2700-3100℃和2000-2600℃。生長期226-249天,無霜期112---140天,年降水量260-450毫米。光能豐富,氣溫日較差大,熱量能滿足糜谷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