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宋湘春
-
2 # 使用者水大魚大
首先我們要了解到孩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課程和教學基本是按照課程的難易程度來安排的,簡單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二年級是簡單知識的傳授階段;三四年級是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五六年級是在擴大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為未來七八年級的課程夯實基礎。下面我們就分別以這三個時間段的學習過程與家長們商討一下怎樣處理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所產生的焦慮情緒。
我們應從學習方法和習慣入手,無論是一二年級的孩子還是三四五六年級的孩子以及七八年級的孩子,做家長的應對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做一個深刻的瞭解,並能依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摸索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
比如:一二年級的孩子,家長就應對自己的孩子做到課前預習和以問答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課文裡的疑難問題。這樣做了,基本上能解決孩子在第二天上課時能聽懂老師的講課和理解老師所教的新課程內容。當孩子在家做作業時,家長的身份不是孩子做作業的監督者,而是孩子做作業的欣賞者。孩子在做作業時,家長不應對孩子在作業中產生的錯誤加以訓斥和指責。即使是發現錯誤,也要鼓勵孩子繼續寫下去,待孩子語文和數學等作業寫完後,家長應告訴孩子:“你的語文和數學作業裡出現了幾處錯誤。”但不能告訴孩子具體錯在哪裡,應建議孩子對照課本和輔導材料認真仔細的檢查自己的作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養成一個自查自糾的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一旦這種方法和習慣養成了,孩子將會在未來的漫長的學習生活中受益終生。
如果是三四年級的孩子,家長就應該對孩子所學的課程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每天晚上在規定的時間內與孩子共同的去探討當日的作業,預習第二天的新課程。在孩子獨立完成當日的家庭作業後,家長如發現錯誤仍以讓孩子自查自糾的方式檢查自己的錯誤所在。家長在孩子寫作業時應以建議和探討式的語氣與孩子交流,鼓勵和拓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用指責和傷害的語言去訓斥孩子,實際上,家長在指責和訓斥孩子的同時,自己的情緒是無比焦慮的。看到孩子的作業寫的一塌糊塗,情急之下傷害孩子自尊的語言就會脫口而出。甚至將孩子認認真真、辛辛苦苦寫的作業撕的四分五裂,更嚴重的是不分輕重的體罰孩子。家長的這種做法不僅會使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對學習和寫作業產生一種恐懼和拒絕的心理,甚至採取對抗的形式與家長作對。此時家長的心情就不只是焦慮了,更嚴重的是對孩子的心理不知所措,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五六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時,如果家長在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不加強對孩子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優質培養,不去陪伴孩子在家裡的學習過程,結果是很嚴重的。
因此,我們說做家長的不僅要知道什麼叫好的學習方法和怎樣培養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你在輔導你的孩子寫作業時產生的就不僅僅是焦慮情緒了,而是影響了你孩子的學習和耽誤了你孩子的前程。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刻苦而艱難的歷程,家長要想讓自己的孩子順利的渡過這一刻苦而艱難的歷程,就必須加強你自身的修養和學會應用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的處理方法。無論做家長的你是什麼樣的文化程度,是什麼樣的專業人士,都必須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一門專業技術,而且是一門藝術。
回覆列表
孩子寫作業家長焦慮是因為家長面對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沒有辦法造成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為什麼孩子寫作業會讓家長著急。
1 、孩子上學之前,自己的視、手、觸的配合使用是否培育到位。
因為寫作業,需要孩子的視覺與手與觸覺的配合使用,這就需要孩子在成長期經常地使用這些感官系統。比如:自己穿衣、吃飯;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提升。
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讓孩子幹,什麼都替他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話,孩子的視觸配合能力會非常弱,提現在寫作業上,就是很慢、很笨……
2、想讓孩子把寫作業當成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一定是讓孩子知道學習知識到底有什麼用?
比如,茶几上有一杯果汁,媽媽要喝,孩子看到了說:媽媽給我留一點啊!媽媽到出來一部分,給孩子留了一點。等孩子過來喝的時候說:媽媽,我不是讓你給我留一點嗎?您怎麼就留這麼點呀?媽媽聽了會是什麼心情?
這個例子裡的5釐米是數學的深度概念,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知識點。
將學到的知識點在生活中使用,會減少很多麻煩。
如果家長能將知識在生活中使用,孩子自然明白學習知識的作用,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3、寫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處於被動完成狀態的話,長此以往,會越來越讓家長著急。
如果家長見到孩子總是說:今天留什麼作業了?你作業寫完了嗎?吃完飯就是寫作業知道嗎?寫不完今天不能睡覺等等。讓孩子形成了寫作業是在完成家長的任務,能磨就磨,能拖就拖……
那我們如何才能在孩子的成長期,真正成為他的幫扶者呢?這裡需要家長不斷地學習,瞭解孩子智慧成長想要的是什麼?這樣才能達成孩子讓人省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