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天的夜有多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多見於50歲以上女性,尤其是肥胖女性。由於女性50歲左右絕經以後,多出現骨質疏鬆,這時如果體重過重,就會使膝關節承受的重量增多,磨損加快,易發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膝關節的損傷,包括急性損傷,如關節內骨折、脫位;慢性損傷如膝關節負荷過重等。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膝關節疼痛及僵硬感,明顯的特點是疼痛及僵硬感在活動後減輕,而剛開始活動時疼痛較為嚴重,醫學上稱為開步痛;休息後膝關節可有僵硬感,活動欠靈活,改變體位比較困難。還有的患者常訴說夜裡睡覺時膝部疼痛明顯,醫學上稱為休息痛;有的病人可伴有膝關節腫脹,活動範圍受限,病人常訴膝關節不能伸直,下蹲困難,還可見肌肉萎縮或關節變形,形成膝關節屈曲攣縮畸形。

    對於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症狀的病人,最有效的診斷為拍X線片,X線片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照相一樣,不同的是,照相照的是人的外表,而X線片顯示的是肌肉內的骨骼,X線片在早期可見髕骨下緣有小骨刺增生,脛骨髁間嵴增生,以後可見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邊緣骨刺增生。晚期可見嚴重膝關節間隙變窄,大量骨刺。從外觀看,多可見膝內翻。

    患了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並不可怕,只要注意正規治療,完全可以達到減輕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的效果。早期可外敷活血通絡、消腫止痛藥物,還可以配合中藥離子透入,透過區域性藥物的吸入而直接達到病變的部位。對於腫脹嚴重,疼痛劇烈者,可臥床休息,適當活動,外敷活血化淤中藥,配合應用對胃腸道刺激小的消炎鎮痛藥,如扶他林、瑞力芬、萬絡等,以起到減輕疼痛、保護關節的作用。也可以採用區域性或關節腔封閉治療,但要儘量少用激素,以免加重軟骨損傷。

    對於關節間隙改變不明顯,骨質增生不十分明顯者,可往關節腔內注射軟骨保護劑進行治療,這種方法就像給機器上潤滑油一樣,可以營養軟骨,延緩軟骨的破壞,收到改善功能、減輕疼痛的目的,同時可配合中藥外敷及手法治療,以達到活血化淤,消腫止痛的目的。如果軟骨剝脫、骨刺脫落,在膝關節內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形成關節遊離體,就像關節內進入一隻老鼠,到處移動,時不時造成膝關節卡於某一部位而出現劇烈疼痛,形成關節交鎖,若關節間隙完好,東方醫院骨科開展的關節鏡手術,創傷小,切口小,恢復快,可將膝關節內進行清理,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症狀。

    談到關節清理術,這裡要糾正一下大家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認識的誤區。有很多人認為膝關節疼痛是由骨刺引起的,實際上骨刺是由於膝關節受力不均勻後,人體出現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修復的一種表現,因此,只要骨刺不脫落,並且不十分嚴重,膝關節的疼痛大多不是骨刺造成的。若是骨刺嚴重,影響伸屈功能,可以做骨刺清理,配合髕骨減壓治療,但是遠期療效欠佳。

    對於下肢力線已改變,關節間隙尚可者,可行股骨下段或脛骨上段截骨術,以糾正力線。但該手術存在康復時間長、損傷大的缺點。對於骨質增生嚴重、膝關節間隙不等寬、嚴重的“O”形或“X”形腿,目前,最理想的辦法是採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以糾正膝關節畸形,消除疼痛。

    既然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退行性病變,那麼合理的鍛鍊對其退變將會起到延緩作用。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認識到鍛鍊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他們認為關節只要活動就是鍛鍊,殊不知有些鍛鍊,如過度反覆下蹲、馬步蹲襠式的活動,會繼發創傷性滑膜炎,使膝關節反覆腫脹,滑膜增厚,會加重膝關節的退變,使病情加重,膝內、外翻等進一步發展,行走更加困難,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因此,中老年朋友應掌握正確的鍛鍊方法,避免負重,循序漸進,不可過分過度。可在床上進行不負重活動,如肌肉的收縮和放鬆,直腿抬高試驗,可將腳踏車的鏈條拆下,空蹬腳踏車鍛鍊,以保證膝關節能維持一定的活動度,預防肌肉萎縮,達到控制病情發展的目的。外出時可騎三輪車代步,既活動了膝關節,又避免了負重。

    對於已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中老年朋友,以上治療鍛鍊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起到“既病防變”的目的。那麼,對於未患此病的中老年朋友該怎麼預防呢?在日常生活中要愛護自己的膝關節,減輕膝關節負重。儘量住低樓層,減少上下樓梯次數,上下樓梯時扶樓梯把手,禁止提重物上下樓梯。行走時建議用手杖。平時注意保暖,可戴護膝。超重者,應注意減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簡單的快速止疼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