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自福地來wjf

    養生也叫生養,即生活著養著。養不是治病而是防病。

    養生即是為了健康,健康是為了生活,生活是為了幸福,而幸福即是一種人間享受。享受是指美好的,順意的,吉祥的,快樂的。比如子孫滿堂的人倫享受,床前灶後的孝賢享受。名貴滿門的耀祖享受,事業順心的奮鬥享受,家庭和諧的親情享受等等,但這一切的一切,必須得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方能享受有餘。否則便談不上幸福享受了。

    養生,即是人體生理上的自然養生和順時順勢的自然養生法則。即無論身體的生理,季節的變化,氣侯的反常等,我們都要因人因地因時因環境而適時地順應自然變化而踉進,不違背陰陽規律,不違背自然時序,不違背生理要求等即為養生。

    養生要順時,即是要按照一年四季氣侯陰陽變化的規律和特點來調節人體各臟器的需要,達到健身防病,快樂而長壽為目的的。說白了,養生就是為了多活些年,多看幾眼五彩繽紛的世界而已。

    在古代,人們就發現了人的身體健康與自然環境因素,四時變化,晝夜更替,地理環境等有著不可分割的利害關係。所以養生即是以養而達到防的目的。

    自然界,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條件。自然界常常處於不斷運動的變化當中,四時氣侯是自然界的環境條件,同樣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

    古人認為,一年四季氣侯的變化規律為春溫,夏熱,長夏溼,秋燥,冬寒,一切生物在這些季節裡會相應的發生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執行特點。說明一切生物包括人類都與氣侯變化息息相關。

    正常的氣侯變化有風,寒,暑,溼,燥,火等六種要素。人生活在大自然中,脫離不了氣侯環境。隨著氣侯的變化,人類的生理活動也會發生明顯變化:夏天氣溫升高,人體氣血趨於外表,且肌腠疏鬆,人的脈象也顯浮大,且多汗而尿少;秋冬氣溫下降,人體氣脈趨於裡,肌腠緻密,表現為脈沉而小,汗少而尿多。

    作為養生,以順四時,四時陰陽為萬物生存之根本。

    人體養生,就是根據自然界和人體陰陽的消長,氣機升降,五臟盛衰的不同時間的特定狀態而規範的四時養生法則。這一法則即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它的意義在於調整人體陰陽的虛實。

    體虛有陰虛和陽虛兩種。

    陰虛主要表現為口燥,咽乾,大便結,舌紅小苔等津液不足的現象。

    陽虛則表現為畏寒,肢冷,大便溏,舌淡胖等陽氣虧損之象。就四時而言,陰虛則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季,而陽虛則多發生於寒冷的冬季。是以才有春夏養陽秋冬補陰之說。養生家認為:不要在夏季陰虛明顯時才去補陰,因為此時,自然界陽氣正旺,陰氣不足,此時補陰很難見效。而秋冬自然界陰氣正旺,養陰藥物藉助自然界的陰氣,就很容易發揮作用。從而有效地調整人體的陰虛狀態。而秋冬本該補陽而不補,反而補陰者用在春夏之時則同上理也。

    那麼秋季養生應注意什麼呢?

    秋季燥氣當令,夏末秋初,其氣燥而溫,秋末冬初,其氣燥而涼。時至秋令,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既有秋風送爽,也有秋風肅殺,有悲喜交叉之感也。

    古有多事之秋之說,即白露節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氣侯寒熱多變,人們極易傷風感冒,舊疾也易復發,故有此論。

    秋季,人體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變化,夏長而秋收。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調攝不離養收的原則。

    從秋季養生的原則來看,第一精神為要,不畏熱,不怕燥,不畏寒,心不悲傷,不氣不怒,燥來不煩,寒來不怨。人心與物侯相呼應,則自然心靜身無災也。第二要早睡早起。秋天裡,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於收斂與閉藏,早睡可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起。早起則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

    秋天,燥性而乾澀,易傷津液,又因秋主肺,而肺又不耐寒熱,故燥邪最宜傷肺。秋天燥氣當令,空氣中溼度較小,汗液蒸發又快,常使人乾裂,枯澀,口乾咽燥,多咳而少痰,或痰中帶血,大便乾結,毛髮也宜脫落。這個時侯,室內要保持有一定的溼度,人體要多補充水份,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更傷津液而對肺不利。且秋天氣溫變化快,衣服的增減要合理。天熱不可衣驟減,天寒不可猛加衣,要徐徐加減,以適應冬象。

    第三是飲食要清潤。少吃辛辣,稍加酸性。秋燥易傷津,傷肺,飲食以防熱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香燥,油炸,煎的食品少吃,多以核桃,蜂蜜,乳品,甘蔗,梨等為主,以起到滋陰潤肺的目的。

    第四是加強秋季耐寒鍛鍊。

    秋季天氣變化快,氣溫逐漸下降,為適應變化而來的寒冷天氣,就要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

    鍛鍊以人為本,體壯者可做劇烈運動,打球,爬山,游泳,高空彈跳等都可。年老體弱者,可適當散步,慢跑,打太極等。切記不能疲勞,頭暈等現象出現,不能大汗沾身,溼衣隨時換掉,出汗後不可吹風和用冷水猛洗猛喝等。

    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脂血症,如何飲食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