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晴育兒
-
2 # 佳禾麻麻呀
你好,一般寶寶都是先叫媽媽的,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尤其是男孩子,語言能力發育比女孩子要晚一些。一般一歲半以後才會開始有意識的叫人說話。平時多和寶寶說話,多鼓勵寶寶用語言表達慢慢就會說了。
-
3 # 中醫婦科楊醫生
這個不是“殘了”,孩子在某個階段只喊媽媽,也會在某個階段不斷練習喊爸爸,不必著急!有的孩子三歲前不怎麼喊人。三歲以後話癆一樣,天天爸爸媽媽的。每天都跟他說話聊天,啟發他的語言,鼓勵他多說話,慢慢就好了
-
4 # 甜心媽媽育兒記
不知道你所說的殘了是什麼意思,我就只喊媽媽不喊爸爸來做一回答。
在帶兩個寶寶的時候,我發現寶寶在慢慢長大,身體在長,學習知識時也要不停練習才熟悉。
比如走路,寶寶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特別愛走路,有時候大人嫌慢,要抱著走,他都不肯,就是要從你懷裡滑下去走。
這個時候寶寶不但會搖搖晃晃地走平路,還會去嘗試坡路,臺階,走不了時就坐地上滑或者爬。
慢慢的能走穩了,可以跑了。
這就是孩子的刻意練習。
說話也一樣,我家二寶現在也在學習說話,首先學習的是叫爸爸媽媽。
前一段時間,就是叫媽媽,給教別的就是不啃聲不改口,只叫媽媽。
這段時間變了,開始叫爸爸,而且是見誰都叫爸爸。衝我叫爸爸時,我給糾正,我是媽媽,不是爸爸,她轉臉還叫。而且沒有人在跟前時,也叫爸爸,我這才明白她是在練習,是在刻意練習。
不管學習什麼,都不可能一遍就會了,要練習很多次,很多遍,所以不用糾結。孩子大一點的時候,還有可能自言自語。我家寶寶在玩玩具的時候,會自言自語,不斷的複數大人說過的話,直到她自己覺得可以了,學會了,才不說了。
總之,孩子在只叫爸爸或只叫媽媽的時候,你要糾正,不要亂答應就行,以免孩子分不清爸爸是誰,媽媽是誰,但是不必糾結只喊媽媽這情景。
-
5 # 懶媽悠悠
這個每個孩子不一樣啊,有的說話晚,才一歲不叫殘了吧!沒事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家長囉嗦一點,幫助孩子學習說話,不然你指望孩子依舊突然會說話嗎
我家六個月冒話就喊的爸爸媽媽,但是一歲左右有一段時間只喊爸爸或只喊媽媽。身邊有的娃還什麼都不喊呢,然後再大一點就好了。
才一歲不要太著急吧
-
6 # 家有萌娃學育兒
首先,我覺得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這可能是一位在吃醋的爸爸。
一歲的孩子,他的語言和理解能力都還處在一個發展的關鍵期,對於一個一歲的孩子來說,能喊媽媽已經表示不錯了。所以用“殘了”來描述孩子,這不是一個正面評價自己孩子的詞語。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軌跡,只要孩子沒有存在語言能力方面的障礙,就不必過於擔心。
一歲孩子的語言能力特點有
對講話的注意力提高
對簡單的語言命令有迴應
知道“不”的意思,並能配合搖頭的動動作
說話模範能力提高
語言的表達不僅需要孩子身體條件發育成熟,更需要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怎麼為孩子創造說話的語言壞境呢?
利用每天與孩子相處的時間,多孩子溝通交流。其實孩子在出生時,就一直處在一個充滿聲音的環境裡。我們每天都在跟他說話,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幫助增強他的理解能力。
在孩子說話時,儘量要做到平和、溫柔。因為孩子他是能隨時隨地從我們說話的聲音裡感受到,媽媽的情緒的。
多給孩子閱讀、講故事,能很好地促進親子感情和幫助寶寶強化語言學習能力。一歲的寶寶,可以給他讀讀圖畫書或者繪本。
這些圖書色彩鮮豔,人物形象簡單,語句簡潔,能引起寶寶的興趣。經常給寶寶閱讀講故事,可以增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閱讀時可以一邊拿著書本,一邊讓寶寶看,家長在旁邊給孩子講。
不管是為孩子讀書講故事,還是跟他交流說話,最後都需要創造機會引導寶寶參與到這個環境中來。
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性很大,每個孩子說話的早晚,除了跟先天的自身成長髮育有關,還跟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的培養息息相關。
為人父母,最忌諱的就是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較,我們要學會接受孩子自身的成長規律,看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回覆列表
你這話有歧義,什麼“殘了”?排除腦發育遲緩的情況,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晚,俗稱“貴人語遲”,最後也是會說話的。另外,你寶寶一歲會喊媽媽,你應該高興才是。我家寶寶快一歲8個月了,還不會叫爸媽,現在在做語言訓練治療。
【引導寶寶開口說話方法:
1、少讓寶寶看電子產品,你平時多跟寶寶說話,增加詞彙量,寶寶說話時,你一定要回應,時間長了寶寶更加不願意說。
2、教他認知,讀繪本講故事。(什麼是蘋果?)
3、運動。陪他玩遊戲,室內戶外活動也很重要】
圖片來自網上,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