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焦慮老母之歌
-
2 # 林小姐育兒說
很多人說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比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好,方方面面。
但我想說,無論是哪個主體帶大的孩子,家長們沒有起到一個表率作用,那我想結果並不會有很大區別。比如玩手機,爺爺奶奶沒辦法一天到晚看著孩子,畢竟他們有生理結構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藉助手機或者電視來吸引孩子,這樣他們有休息的時間。同理,一個全職媽媽帶孩子,她自己就整天拿著手機不離手,那孩子會怎麼想?你是否有立場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機呢?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其他的關於一些壞習慣,比如脾氣很壞,手腳多動,其實很大原因都是孩子看著大人模仿而來。畢竟孩子有一段長長的模仿期。
當然,父母給予的愛和爺爺奶奶給予的愛是有不同。但溺愛是相同的,懲罰也是相同的,言傳身教無論是哪個主體帶孩子,都是正確的開啟方式。
-
3 # 小八戒愚論
很多的全職媽媽,並非是一開始就願意做全職媽媽或喜歡全職媽媽這個稱呼。這背後有太多的無奈和抉擇。但是當我們看到自己一手帶的的孩子是多麼的Sunny和自信的時候,所有捨棄的一切都值了。很多的時候有人認為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思維方式和自理能理都比較弱的,可能全職媽媽更溺愛孩子。錯,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就我本人觀念,會更注重孩子在情緒管理和自理能力上面給予很多的指導和幫助。再說下教育和飲食方面,本人認為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小朋友的圈子,獨立性更強,更有禮貌。每一個做家長的什麼都想給小孩子更的,其中吃的就是之一,全職媽媽更多的是合理搭配膳食,她們追求的永遠是孩子身體需要的才是最好的。以上是全職媽媽的觀點,當然了,也希望更多的在職寶媽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多陪伴孩子,多瞭解自己的孩子。
-
4 # 紫荊之後D1
首先我要說,以下回答皆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認為,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有一點相同和兩種不同的可能:
一點相同:在媽媽的照顧下長大的孩子都會戀家,這是肯定的,不管媽媽嚴厲也好慈祥也好,長大以後出門在外肯定會想起媽媽的皮帶沾涼水,雖然很疼,但是會時常想起!懷念媽媽給做的一碗熱湯麵,即使不好吃,也會覺得很溫馨!
還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嚴厲的媽媽:
從小我在媽媽的嚴厲管教之下,不懂的什麼是愛好,不知道怎麼去培養興趣,怎麼發展自己的個人特長,每天就是學習學習學習,但是在同樣的青春期我的叛逆心理讓我徹底掙脫束縛,所有事都跟媽媽對著幹,但往往結果都會是遺憾的!
第二種,慈祥的媽媽:
有可能會慣成一個不服天朝管的小皇帝!我身邊就有這樣嬌生慣養的,在這不過多贅述。會溝通會引導的媽媽能夠幫助孩子正確的瞭解認識自己的特長,愛好,並且根據自身基礎來判斷孩子的學習能力從而正確做出選擇與規劃,讓孩子成為一個高素質且有涵養的自信青少年。
有的人可能會不認同我的觀點,不過沒關係,因為這是我個人的真實看法,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幼兒園,小學一二年級看看那些孩子,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就是父母的完整對映。一個特別野的孩子,百分之九十都是媽媽不管的,一個特別怯懦的孩子,一定是有一個特別嚴厲的家長,這種例子有很多,不相信可以去看看那些少年犯或者關於青少年健康的新聞就瞭解了……
-
5 # 雨汐情感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我感覺媽媽們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出的孩子真的有很大的不同。當然了,全職媽媽也一定要做到情緒穩定,首先媽媽們給孩子的安全感是長輩們比不了的,其次媽媽們都比較注重科學育兒,從孩子出生學習了好多的育兒知識,看了無數的育兒文章,現在也收穫了一位安全感強,自信獨立的小公主。感覺如果當初讓孩子奶奶帶肯定不會帶的這麼出色
-
6 # 點點媽咪用心陪娃
就在上個月,我正好想過這個問題!因為上個月我正好經歷了一場出去工作還是全職媽媽帶孩子的心理博弈和現實考量,最後我還是選擇在家帶孩子,並且決定等到孩子上幼兒園再出去工作!
我兒子已經一歲三個月,我父母和我一起帶孩子,並且白天都不需要母乳,只是晚上母乳,所以我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觀望各種招聘資訊,後來也成功面試上,但是就在第二天準備上班的頭天晚上,媽媽告訴我她爬不起床,一起床腰背特別疼,於是我就帶去醫院照ct,後來查出來,尾椎骨滑脫,因為太疼要住院止痛修復,於是我就謝絕了公司,沒辦法準時入職,也因為如此,我就決定留在家裡帶孩子!
第一,孩子明顯需要我更多的陪伴
孩子還小,但是因為出去面試兩天沒一直陪伴他,他就變得特別粘我,誰抱都不要,只要我抱,本來是學走路的孩子,怎麼都不願意下地走路,就要我抱著,他生怕我又離開了
第二,父母年齡大,帶孩子觀念不一樣
全職媽媽這一年多,因為經常帶孩子去小區和其他帶孩子的老人和父母在一起聊天溝通,我發現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和老人帶出來的孩子有以下幾個不一樣的地方
第一,老人帶出的孩子更沒有規矩,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懂規矩
小區裡遇到很多小孩,雖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著,但是在外面玩的時候遇到什麼事情對老人第一反應都是不聽,甚至還會怒吼,有時候還會頂嘴說你又不是我媽,你管我,很多時候老人帶孩子更多的是順從只要他不吵不鬧不打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孩子就會我行我素,天下唯我最大的感覺,老人沒有任何權威,而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媽媽會為了引導孩子做出很多規矩和原則,不會讓孩子亂來,並且孩子從小跟著母親,母親的不容易全看在眼裡,就會體諒母親,會聽母親的,他也知道如果不聽母親的就沒有人管他吃喝玩樂和上學,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會體諒別人,並且懂規矩。
第二,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更容易融入其他孩子的圈子
很多老人帶孩子,習慣性會把孩子帶到同樣是老人帶孩子的家庭接觸,因為老人和老人才聊的起來,甚至有些老人自己本身不太合群,就自己帶著自家孩子一邊玩,不和其他孩子玩,長期這樣下來,孩子就會越來越孤僻,也變得很被動,不合群,就算別人去找他,也會冷冰冰的應對,如果是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就會好得多
第三,全職媽媽帶出來的孩子,臉上的笑容更多
不過這個只是我觀察小區裡的所有孩子得出的結論,不具有專業的參考性,因為經常帶孩子下樓找伴玩,找人聊天,也會官洲所有孩子,我明顯的發現,媽媽帶著的孩子比起老人帶的孩子更容易愛笑,愛笑的孩子應該都會更樂觀點吧!
回覆列表
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若有不同,也是因為媽媽的生活態度及家庭環境不同造成的。
國際早教機構金寶貝亞洲區CEO(好幾年前看到的報道,但願沒記錯),他的媽媽就是全職媽媽,博士學位,辭職在家,把幾個子女都陪養進名校,都有不錯的工作成就。還有全職媽媽在養育孩子過程中學習、總結,然後出書。也有全職媽媽在空閒時間學烘培、園藝、心理、做義工等等,生活中心態Sunny積極,有成就感,這樣的媽媽培養出的孩子也不差。
時間再往前推,古時多是男主外女主內,也人才輩出,不但因為女性沒那麼多焦慮不安與不平,還因為男主擔當教育孩子的責任,所謂子不教,父之過。
而從現在網路媒體上看,國內的全職媽媽多是沒收入、沒技能、沒安全感、沒成就感、沒社交、生活單調枯燥、沒有自我。這時如果還守寡式育兒,又被批評吃白食,自己的付出被忽視,就很容易自卑、不平、迷茫、煩躁,情緒波動大,要麼想抓住老公,要麼要控制孩子。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受媽媽情緒影響,又沒能從她身上獲取正能量,孩子性格的養成,及人生觀、婚姻觀都受影響。
所以當全職媽媽不是不可以,重要的是丈夫的支援體諒,還有就是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要為家庭完全付出而喪失了自我。只有的夫妻互敬互愛,家庭和睦,只有孩子的主要養育者心態健康,孩子就能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