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周遊世界,都是因為有兩條可靠的腿。一旦腿腳出現疼痛,就很難再這樣自由活動了。其中,膝關節是腿部當中的樞紐,支撐著人體大半個身子(除了小腿和腳)的重量,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
究竟,該如何保養膝關節?什麼動作又最傷膝?什麼樣的運動較好?如果膝蓋已經出現不適或有退化性關節炎,又該如何運動?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袁林 表示:如想減輕膝蓋的負擔,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減重
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
別以為增加3公斤沒什麼,外表也看不出來,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6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12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
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儘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體重指數計算方法如下:體重指數BMI = 體重(kg) ÷ 身高的平方(㎡)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的BMI為18.5~23.9,亞洲人為18.5~22.9。
BMI不適用於兒童,孕婦,運動員,和病人。
下圖為BMI值與體重的關係, 如果不會算,可以網上找到BMI計算器。
2.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3.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肌群,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4.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
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專案。
5.要有足夠的休息
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6.瞭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
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例如:40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當20歲用,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勉強的結果就很容易受傷。
7.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比如說,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10分鐘…,一直到30分鐘,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做法。鍾佩珍觀察很多現代人,平常沒運動,週末跟著家人朋友去爬山,結果回來腿痠,膝蓋也痛,就是缺乏循序漸進的結果,當然很容易受傷。
8.不傷膝的運動處方
走路、騎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的交替多元組合,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帕芬博格教授建議。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游泳及水中運動,因為水的阻力,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
至於騎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坐下來向前踩踏板時,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避免膝蓋活動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
9.退化性關節的人該不該動?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不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該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
10.穿一雙合腳的鞋
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鞋後跟可以高2-3釐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鞋底上帶有防滑紋。
人類能享受運動的樂趣,周遊世界,都是因為有兩條可靠的腿。一旦腿腳出現疼痛,就很難再這樣自由活動了。其中,膝關節是腿部當中的樞紐,支撐著人體大半個身子(除了小腿和腳)的重量,是人體重要的承重關節。
究竟,該如何保養膝關節?什麼動作又最傷膝?什麼樣的運動較好?如果膝蓋已經出現不適或有退化性關節炎,又該如何運動?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 袁林 表示:如想減輕膝蓋的負擔,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1. 減重
儘可能維持標準體重。肥胖是膝關節的大敵,要預防膝蓋痛,要先解除身上的重量。
別以為增加3公斤沒什麼,外表也看不出來,實際上每走一步就增加6公斤,上下樓梯則是增加12公斤。持續肥胖對膝蓋的壓力更不用說,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胖子的膝蓋都不好。
此外,如果膝蓋已經不適,儘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體重指數計算方法如下:體重指數BMI = 體重(kg) ÷ 身高的平方(㎡)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健康的BMI為18.5~23.9,亞洲人為18.5~22.9。
BMI不適用於兒童,孕婦,運動員,和病人。
下圖為BMI值與體重的關係, 如果不會算,可以網上找到BMI計算器。
2.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儘量別蹲著做家事或跪著擦地板,至於深受許多人喜愛的太極拳,建議年紀大或膝蓋不舒服的人,不要勉強自己蹲太低,站著打高位太極拳就好。
3.加強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
像是大腿前側的四頭肌,大腿後側的二頭肌,增強這些肌群,可增加膝蓋的穩定性,減緩關節的磨損。
4.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
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專案。
5.要有足夠的休息
足夠休息對保護膝關節也很重要,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6.瞭解自己的極限,盡力而為
運動傷害通常是超過能力負荷所造成的傷害,例如:40歲的人不能再把自己當20歲用,因為身體的機能都慢慢在退化,勉強的結果就很容易受傷。
7.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比如說,如果想開始走路運動,可以從每天10分鐘開始,習慣後再慢慢增加5分鐘、10分鐘…,一直到30分鐘,這是最能讓自己習慣且安全的做法。鍾佩珍觀察很多現代人,平常沒運動,週末跟著家人朋友去爬山,結果回來腿痠,膝蓋也痛,就是缺乏循序漸進的結果,當然很容易受傷。
8.不傷膝的運動處方
走路、騎腳踏車、游泳水中運動的交替多元組合,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帕芬博格教授建議。相較於慢跑,走路對膝蓋的壓力較小。游泳及水中運動,因為水的阻力,對膝蓋關節沒有任何負擔。
至於騎腳踏車,既能訓練肌肉的力量又不傷膝。因為它不但可以很激烈,對關節的衝擊也較少。但是還是要注意調整高度,坐下來向前踩踏板時,腳尖能碰觸地面為宜,避免膝蓋活動角度太大,反而磨損膝蓋。
9.退化性關節的人該不該動?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運動能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在關節組織的流動,促進新組織再生。規律的運動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不過,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應該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
10.穿一雙合腳的鞋
不僅可以讓你走路舒適,還可以減少運動時膝蓋承受的撞擊與壓力。腳背部分能與鞋子緊密結合,寬窄、長度均合適,能正確保持足弓的弧度;鞋子的重量以輕為宜,鞋底不宜過軟,而且要有點厚度;鞋後跟可以高2-3釐米左右,鞋底太平則走路時容易疲倦;鞋底上帶有防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