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文生I
-
2 # 泛樂悅讀
一個文明的開始其實不是文字,而是符號,遠古人進行溝通的時候,在言語交流和感覺變化,神情色彩都會影響對方,聲音味道,視覺,感覺等等的交流,都在代表著符號的轉換,而文字也同樣是一個符號,不同的人能有一個共同的共識和通感,其實這才是文明。
-
3 # 劍蘭修竹
謝邀請!我個人認為資訊網路傳媒及智慧化高度發達,已迫使一大部分商業、物流等行業失去市場;同時也衝擊並挑戰了以往被世人青睞的思想文化宣傳產業,特別是紙質媒體生境清淡。是否未來人的書寫能力因裒退而消逝?是否未來文字媒介也消亡?是值得懷疑的。當然需要觀察及研究;不過文字中的藝術審美與歷史資料價值不會輕爾易舉短期消亡的,傳統習慣一旦形成,也不乏再生與復古的機會。文字消逝,不等於文明消亡。因為市場需求多樣化,文明多端化業已具有十分複雜的體系;文明只會日趨繁榮昌盛、繁花似錦,也更不可能緣於文化的萎縮蕭條而導致崩潰。
-
4 # 陽光一派
文字是文明的載體和標誌,但文字不是文明的核心內容。
這個問題裡暗含了一個爭議性內容:文明必須要有文字嗎?
廣義的文明定義如下:
文明,是有史以來沉澱下來的,有益增強人類對客觀世界的適應和認知、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以及公序良俗的總和。
文明的核心內容是“人文精神、發明創造、公序良俗”
狹義的文明,也就是現在的歷史學和考古學對文明的定義如下:
文明人類開始群居並出現社會分工專業化,人類社會雛形基本形成後開始出現的一種現象。一般用四條標準衡量:1、有一定規模人類聚居的城市。2、有文字。3、有複雜的禮儀性建築。4、青銅冶金術(補充條件)。
狹義的文明是克拉克洪和丹尼爾提出並推廣,由於丹尼爾在世界考古學界的地位,這些標誌目前得到了較普遍的承認。
這四條標準,毫無疑問是帶有西方文明先入為主的觀念的,雖然簡潔明確,但有一定的侷限性。
比如瑪雅文明,有城市,有文字,有祭祀建築,天文曆法極其發達,但到死也沒有搞出青銅冶金工序。
比如瑪雅文明的承接者印加文明,人口眾多,城市巨大,曾經十分輝煌,是毋庸置疑的古代文明,但就是找不到使用文字的痕跡。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正在進行的一個重大專案,涉及到史學界和考古工作者,從命名上似乎給人感覺是想準確分辨夏商周三個朝代的時間分野,但終極目的是證明夏朝的存在。
夏朝不存在?
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的商朝以前的文明遺址,遍佈半個中國,史書上的記載汗牛充棟,但是,迄今沒有發現使用文字痕跡,出土的一些刻畫痕跡由於沒有形成體系,很難自圓其說。所以夏朝在國際上普遍不被承認。
有可能夏朝有自己的文字,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
有可能夏朝把文字寫在一些難以儲存的東西上面,在時間的長河裡已經湮滅銷燬了,永遠找不到了。
有可能夏朝的確沒有發明文字,大夏朝就這麼特立獨行,簡單粗暴地活在那個時代。
回到題主的問題。
歷史上,文字的消失就代表文明的消亡嗎?
毫無疑問,文字是文明的載體,是文明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標誌,是文明繼續發展的可靠保證。
文字是非常重要的。
1、如果本來有文字的文明,文字突然消失,識字的人都死了,記載文字的東西都毀了,毫無疑問,這個文明會陷入停滯狀態,但是,也有口口相傳這種文明傳承模式,文明不一定消亡。
目前看來,大概也許或許,南美的印加文明可能是這個模式。【純屬猜測】
2、如果本來有文字的文明,文字突然消失,識字的人都死了,記載文字的東西都毀了,毫無疑問,這個文明會陷入停滯狀態,但是,只要文明內在的動力還在,也有可能創造出一套新文字,繼續前進。
目前看來,大概也許或許,中華文明的夏商之際可能是這個模式。【純屬猜測】
從足夠長的時間跨度來看,所有的文明都會消亡的,這是另一個議題。
回覆列表
是啊,文字代表了一個文明,我們有很多的朝代也是這樣,只有記載,而沒有確切的文字流傳下來,就算有,也沒有人認識。
例如西夏文字,解讀西夏文字靠的是一部類似於字典的書,現在在俄羅斯,以前是在黑水城發現的。如果沒有這麼一本古籍的話,那麼想解讀西夏文就涼涼了。
想了解想發揚傳統,這個世界只有中國能真正做到,因為五大文明只有中國一脈相承,雖然期間有過民族入侵,但沒有蹦躂幾天,都被我們同化了。
所以漢字代表了我們整個國家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