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k印像
-
2 # 小魚大魚看世界
簡單粗暴直截了當,咱不說什麼概念,理論知識,畢竟就是想知道什麼是寬容度
寬容度通俗點說就是你在拍攝完成後照片可以調整的範圍與空間,這個範圍越大說明相機的寬容度越高
寬容度會讓欠曝的照片通過後期PS的ACR拉陰影提亮暗部,而不影響亮部畫質,並且噪點可以控制的很純淨,這點尼康和索尼做的都非常優秀,如果你對寬容度不瞭解,可以使用佳能相機(不管是旗艦機的1DX2還是APS-C的機器)弱光下拍一個RAW檔案照片,然後回到PS拉陰影感受一下佳能的寬容度,瞬間噪點滿屏彩噪如漫天無際的星星般壯觀就知道寬容度的重要性了。
當然我只是拿佳能做了一個反面教材,佳能雖說寬容度做的一般,但是高感還是可以的,佳能在處理高感方面還是有一套的,並不是說佳能就不行,在不行咱們不是有ps呢嗎,什麼噪點都可以給你滅了,還省了錢呢,是不?
-
3 # 縱橫視覺ZoneFoto
其實關於相機的寬容度我知道的也不是特別多,以下是我參考了一下網上的知識總結的,希望可以對大家有幫助。
寬容度是指相機感光材料具有正確表現被攝景物明暗差別的能力。無論是數碼相機的電子感光元件,還是傳統相機所用的膠片,都存在寬容度的問題。在拍攝時,如果曝光不當,就會出現照顧了暗部細節,即暗部曝光合適,亮部卻因曝光過度而無法體現細節,出現一片死白的結果;如果顧及了亮部部分,又會導致暗部曝光不足,出現一片死黑的結果。這一點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大一的時候老師就有講解過。
如果相機的寬容度足夠大,就能在畫面中同時包容更多的亮部細節和暗部細節。但目前的數碼單反相機雖然使用很方便,但在寬度方面的能力卻很有限,一般只能容納明暗相差七檔左右的曝光,一旦超出了他的極限,就會導致拍攝失敗。
因此在購買數碼相機後,要仔細瞭解相機的寬容度,這樣在拍攝時就可以將光比控制在相機的寬容度範圍內,並做到準確曝光。
相機寬容度是很多朋友都接觸過的一個概念,但真正瞭解的人不算多。瞭解寬容度的意義,對器材選擇、實際拍攝以及後期處理都有較大的實際意義:
一、寬容度的概念寬容度是源於膠片時代的一個概念,是指感光材料正確記錄(還原)景物亮度範圍的能力。進入數碼時代後,寬容度的概念也延用下來,表示CMOS(CCD)對目標畫面亮度範圍資訊的記錄(還原)能力:
由於寬容度和亮度資訊的還原有關,因此也稱為曝光寬容度,二者可以理解為一回事:
二、動態範圍的概念動態範圍是與寬容度相關的一個概念,是指相片所包含的亮度範圍資訊,嚴謹一點來說,是相片所包含的還原正確的亮度範圍資訊:
三、寬容度和動態範圍的區別寬容度和動態範圍都與亮度範圍有關,但主體和角度不同的:
1、寬容度是相機的表徵引數(小-k),是一種硬體層面的記錄能力。對一部相機而言(原-創),是相對固定的:
2、動態範圍是相片的表徵引數,是一個具體的數值,即使是同一部相機拍攝的片子(攝-影),每張片子的動態範圍也不盡相同。
四、寬容度對相機畫質的影響寬容度是相機的關鍵畫質指標之一,在同等條件下,寬容度越好的機器,拍出的片子動態範圍越大,記錄的光影資訊越豐富,層次越細膩,觀賞性越好:
良好的寬容度是大尺寸感光元件機型的主要優勢之一。理論上感光元件尺寸越大,對光影的記錄越細膩,還原越充分,寬容度也就越高:
通常風光攝影光影資訊最豐富,所以對一些高規格的風光商攝任務,攝影師會考慮採用大尺寸的數碼後背,獲得最佳的光影還原效果:
五、如何檢驗相機的寬容度要檢驗一部相機的寬容度優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拍攝一幅大光比相片,如果片子中亮部和暗部都曝光正確,沒有泛白(高光溢位)和死黑(暗光溢位),那麼寬容度就是較好的;反之是較差的:
六、透過曝光包圍獲得高動態範圍的相片(HDR PICTURE)對於固定的器材,硬體層面的寬容度是一定的,理論上不能人為改變;但曝光包圍思路的出現,使得用低寬容度相機獲得高動態範圍相片(HDR PICTURE)成為可能:
七、小k建議與提示1、一部相機硬體層面的寬容度不能改變,但後期演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片子的動態範圍。為了迎合市場,現在很多相機都內建了動態範圍調整選單,透過演算法對片子進行最佳化:
2、HDR技法不能過度使用,否則會造成畫面髒亂,適得其反:
具體可以參閱小k前期關於HDR使用方法的解答,再次不予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