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雄3271

    畢竟唐僧是個小鮮肉,除了一顆赤誠之心,根本手無縛雞之力。

    看看他的四個徒弟,可以說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為非作歹的本事十足,踫上一個都是頭痛腦脹脹的主。他不訴苦誰訴苦,其實他不訴苦出來減減壓,早就心塞心梗掛掉。不訴訴苦也就患憂鬱症而死。這現象符合小鮮肉的狀況,畢竟年輕,凡事先哭鼻子訴訴苦。

    再看他那個西天取經的任務,九九八十一難,我們踫上一個都掛掉,可以說唐僧肉個個想吃,那是不老藥啊!多寶貝呀?他不博同情訴苦拖拖時間能長命嗎?還證明很有效用的!妖精妖怪們真是道是無情缺有情。

    應該是無有訴訴苦,就沒有曲曲拆拆,也不會圓滿完成:西遊記

    謝笑閱

  • 2 # 觀易國學

    原著和電視劇的有些情節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內心的表達,原著中透過文字表達的更加深刻,往往幾句話就刻畫出了內心,在開始有很多情節都有展示,在原著裡,唐僧是不願意去取經的,是在唐太宗李世民的要求下去往大雷音寺取經的,如果說時不時落淚,就是因為感覺辛苦、勞累,所以感覺委屈。

  • 3 # 麥穗日記

    說起《西遊記》,大家都很熟悉,因為每年暑假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各個衛視都會迴圈播放86版《西遊記》,雖然這版《西遊記》歲代久遠,技術也不成熟,但現在來看從攝影到場景佈置再到演員演技都堪稱經典,更能督促新一代青少年多讀名著,感受經典。實際上《西遊記》原著和影視劇還是有一定出入的,拿唐僧來看,據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的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所寫,當年拍西遊記,楊潔專程去西安請佛學大師趙樸初先生題寫片名,而趙老拒絕了,理由就是他認為《西遊記》小說嚴重醜化了玄奘而遭到佛教界的排斥。他還懇求楊潔,希望電視劇裡能給唐僧“平反”一下,不要拍得那麼不堪。由此可見原著中的唐僧與影視劇及現實是完全不同的。

    影視劇中唐僧一心向佛,不問世俗,待人處事慈悲為懷,寬容大氣;可在原著中唐僧的形象就大打折扣:他膽小怕事,懦弱普通,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每每被妖怪俘虜都跪地求饒,痛哭流涕。如在碰上第九十一章回,吳承恩這樣寫道:眾妖一擁上前,把唐僧解了索,穿了衣服,推至座前,唬得唐僧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三個妖精,異口同聲道:“你是那方來的和尚?怎麼見佛像不躲,卻衝撞我的雲路?”唐僧磕頭道:“貧僧是東土大唐駕下差來的,前往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祖取經的。因到金平府慈雲寺打齋,蒙那寺僧留過元燈。正在金燈橋上,見大王顯現佛像,貧僧乃肉眼凡胎,見佛就拜,故此衝撞大王雲路。”(原著第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觀燈,玄英洞唐僧供狀)

    再如遇上犀牛怪時;那妖王把唐僧捉住,依然使鐵索鎖了,執著刀,輪著斧,燈火齊明,問道:"你這廝怎樣開鎖,那猴子如何得進,快早供來,饒你之命!不然,就一刀兩段!"慌得那唐僧,戰戰兢兢的跪道:"大王爺爺!我徒弟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般變化。才變個火焰蟲兒,飛進來救我。不期大王知覺,被小大王等撞見,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傷兩個,眾皆喊叫,舉兵著火,他遂顧不得我,走出去了。"(原著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從這寥寥兩段文字就可以看出原著中唐僧的軟弱以及自私。那麼為何唐僧總是哭哭啼啼四處訴苦呢?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吳承恩是按照玄奘來塑造這個角色的,歷史上的玄奘,是一個大德高僧,是一位敢於克服困難,內心堅強的人。可是小說中若將一個人刻畫的太完美,難免會讓讀者感覺漂浮,觸控不到,因此,他將玄奘的完美性格弱化,分攤在其餘三個徒弟身上,唐僧代表大願,取經之心永不退轉;孫悟空代表覺悟空性,同時覺知空性頑皮猶如猢猻;豬八戒代表戒律;沙悟淨代表淨行。唐僧雖有取經之心,卻始終是一介凡俗,遇事會慌亂,碰到妖怪也會害怕哭泣,雖形象不再完美,卻更貼合普通人,拉近和讀者距離。

    其次,作者透過唐僧三番五次的哭泣從側面烘托出取經道路上的艱難困苦,無數次被俘,無數次即將被妖精吃掉,利用他的慘烈境遇來渲染途中的種種磨難;同時,也突出了徒弟們的英勇與智慧,歷史上的玄奘雖有過徒弟但徒弟卻很快離他而去,走完漫漫長路依靠的是他心理上的堅韌與偉大,而小說卻傾向於合作的力量,華人一向崇尚合作共贏,小說中唐僧的低頭示弱完美迎合了自古以來的共贏思想。

    當然,唐僧動不動就哭泣訴苦也為這一行人的路途間接地保駕護航,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唐僧的每一次訴苦都會換來外界的援助(觀音菩薩、如來佛祖、太上老君等)。這種訴苦更是在化緣中效果顯著,面對悟空八戒沙僧三個“妖怪”,大部分人是恐懼的,這時候的掉淚明顯成了兩方關係的緩和劑,既為之後瞭解當地情況做了鋪墊,也為住宿吃食爭取了機會,讓小說邏輯更加通暢,情節更加連貫。

    從古到今,對於《西遊記》原著中唐僧的性格有很多人不滿質疑,拉出玄奘來進行對比批判,然而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玄奘只是一個參考,並非照搬。作者塑造這樣一個唐僧的形象定有他的用意和初衷,或許智慧就藏在那一次次的哭泣訴苦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節目適合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