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八大怪!
一炸螞蚱
炸螞蚱可是道營養豐富的名菜,每到深秋,層層梯田上金黃的稻浪在鍊鐵峽谷間翻滾時,在又高又寬的田埂上那鮮嫩的“二刀草”上,金黃的稻穗間佈滿了一群群、一串串肥碩滾圓的螞蚱,等待著忙裡偷閒的白族農民們手握透明的塑膠瓶或古銅色的葫蘆去捉拿。
捉回來淺綠色的一瓶螞蚱用滾燙的開水燙成深紅色後,除去螞蚱背上的羽翅,再將它們倒入鍋中以微火將其水分烤去半成,再倒入適量的菜子油,油煎直至香味四溢時,加上適量的食鹽就可起鍋入盤,即為大理八怪之一的“三個螞蚱一盤菜”。
二炸爬沙蟲
到沒,又是炸,嘎嘣,油炸爬沙蟲,當搜尋到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爬沙蟲時,可提蟲簍而歸烹之。
先將爬沙蟲用清水反覆沖洗,除去身上的泥沙,然後放入燒熱的油鍋裡,用中火炸黃至脆熟,再撒上適量的食鹽,便可裝盤品嚐。
其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是秋冬時節體弱多病者滋補佳品,因此當地人又稱為“土海參”。
三油酥馬蜂蛹
剝取蜂房中肥胖的蜂蛹,在鍋內倒入適量的香油,等油冒煙時,可把剝好的蜂蛹倒入鍋中油炸,再加入幾節幹辣椒和適量的食鹽,當雪白的蜂蛹酥至變黃泛香如葡萄乾時,方可盛盤下酒了。
四油炒土螻蛄
每到春耕夏耘時,層層梯田裡繁衍的土螻蛄(也叫“土狗子”)隨著土塊的翻動,成群地爬出地面。
這時可取一隻玻璃瓶罐,大肆捕捉帶回家後,先將捕獲的螻蛄以滾燙的開水燙熟後,除去背部羽翅,洗淨泥土。
再放入鐵鍋中用微火反覆焙烤除去半成水分後加入適量的香油和食鹽,以中火炒熟至泛香即可入口品嚐。
五白杜鵑
大理白族民間諺語“春吃一頓大白花,一年四季藥不抓”,這裡所說的大白花指的就是大理的一種白杜鵑。
在大理民間大白花平常都是與臘肉、火腿、鮮肉炒食,和青蠶豆米等一起煮湯,或者加上白酒辣子佐料製成醃菜,味道極為鮮美。
溫馨提示
白杜鵑在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哀牢山、點蒼山等雲嶺大山隨處可見,璀璨奪目,撼人心魄。大理人認為這種杜鵑花不僅好看,而且好吃(只有白杜鵑能吃,其它杜鵑有毒哦)。
六血腸
大理的血腸分為糯米血腸和肉沫血腸,製作血腸,多用豬小腸及豬血為主料,然後加入糯米或肉沫,拌進蕎麵、水豆腐、食鹽、薑末、核桃仁茸、花椒嫩尖、小茴香籽、辣椒麵等配料製作而成。
大理血腸外形雖然不好看,但味道鮮美。食用時切成圓片,或用熱油煎炸,或用蒸鍋蒸熟。
食療效果
大理血腸色澤古樸油亮,香味濃郁,營養價值高,是補血,補氣之佳品。大理血腸以鶴慶縣和劍川縣的最為好吃。
七吹肝
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納西族,藏族等)常採用的豬肝做法。
鶴慶人做出來的吹肝,味鮮香,食而不膩,涼爽開胃,堪稱天下一絕。
絕頂吹肝
將新鮮豬肝用插入的麥竿兒吹脹到最大,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然後撤掉麥竿兒,掛陰涼通風處晾乾。經30至45天醃製而成。
食用時將醃好的吹肝經洗淨、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醋、蔥花和薑末等佐料拌均即可吃用。
八大理生皮
大理生皮最早起源於洱源縣,經過發展成為大理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當地土話將這種吃法叫“海格兒”。
生皮選材與製作都特別講究,上好的生皮選取豬後腿肉和裡脊、腰脊作為主料,用稻草或麥秸燒火烤豬的外皮,至豬皮表層發黃,然後才用水洗淨,伴上佐料生吃。
最地道的生皮口感細膩而不具有腥味,酸而不惡,辣中生香,那鮮美勁,讓人叫絕。
生皮兩種吃法
一種是生皮和佐料不擱一起,吃時蘸取佐料一起吃;
一種是將佐料與生皮生肉拌勻,直接做成一道涼拌菜。
大理八大怪!
一炸螞蚱
炸螞蚱可是道營養豐富的名菜,每到深秋,層層梯田上金黃的稻浪在鍊鐵峽谷間翻滾時,在又高又寬的田埂上那鮮嫩的“二刀草”上,金黃的稻穗間佈滿了一群群、一串串肥碩滾圓的螞蚱,等待著忙裡偷閒的白族農民們手握透明的塑膠瓶或古銅色的葫蘆去捉拿。
捉回來淺綠色的一瓶螞蚱用滾燙的開水燙成深紅色後,除去螞蚱背上的羽翅,再將它們倒入鍋中以微火將其水分烤去半成,再倒入適量的菜子油,油煎直至香味四溢時,加上適量的食鹽就可起鍋入盤,即為大理八怪之一的“三個螞蚱一盤菜”。
二炸爬沙蟲
到沒,又是炸,嘎嘣,油炸爬沙蟲,當搜尋到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爬沙蟲時,可提蟲簍而歸烹之。
先將爬沙蟲用清水反覆沖洗,除去身上的泥沙,然後放入燒熱的油鍋裡,用中火炸黃至脆熟,再撒上適量的食鹽,便可裝盤品嚐。
其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是秋冬時節體弱多病者滋補佳品,因此當地人又稱為“土海參”。
三油酥馬蜂蛹
剝取蜂房中肥胖的蜂蛹,在鍋內倒入適量的香油,等油冒煙時,可把剝好的蜂蛹倒入鍋中油炸,再加入幾節幹辣椒和適量的食鹽,當雪白的蜂蛹酥至變黃泛香如葡萄乾時,方可盛盤下酒了。
四油炒土螻蛄
每到春耕夏耘時,層層梯田裡繁衍的土螻蛄(也叫“土狗子”)隨著土塊的翻動,成群地爬出地面。
這時可取一隻玻璃瓶罐,大肆捕捉帶回家後,先將捕獲的螻蛄以滾燙的開水燙熟後,除去背部羽翅,洗淨泥土。
再放入鐵鍋中用微火反覆焙烤除去半成水分後加入適量的香油和食鹽,以中火炒熟至泛香即可入口品嚐。
五白杜鵑
大理白族民間諺語“春吃一頓大白花,一年四季藥不抓”,這裡所說的大白花指的就是大理的一種白杜鵑。
在大理民間大白花平常都是與臘肉、火腿、鮮肉炒食,和青蠶豆米等一起煮湯,或者加上白酒辣子佐料製成醃菜,味道極為鮮美。
溫馨提示
白杜鵑在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哀牢山、點蒼山等雲嶺大山隨處可見,璀璨奪目,撼人心魄。大理人認為這種杜鵑花不僅好看,而且好吃(只有白杜鵑能吃,其它杜鵑有毒哦)。
六血腸
大理的血腸分為糯米血腸和肉沫血腸,製作血腸,多用豬小腸及豬血為主料,然後加入糯米或肉沫,拌進蕎麵、水豆腐、食鹽、薑末、核桃仁茸、花椒嫩尖、小茴香籽、辣椒麵等配料製作而成。
大理血腸外形雖然不好看,但味道鮮美。食用時切成圓片,或用熱油煎炸,或用蒸鍋蒸熟。
食療效果
大理血腸色澤古樸油亮,香味濃郁,營養價值高,是補血,補氣之佳品。大理血腸以鶴慶縣和劍川縣的最為好吃。
七吹肝
肝是滇西北各民族(白族,彝族,納西族,藏族等)常採用的豬肝做法。
鶴慶人做出來的吹肝,味鮮香,食而不膩,涼爽開胃,堪稱天下一絕。
絕頂吹肝
將新鮮豬肝用插入的麥竿兒吹脹到最大,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然後撤掉麥竿兒,掛陰涼通風處晾乾。經30至45天醃製而成。
食用時將醃好的吹肝經洗淨、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醋、蔥花和薑末等佐料拌均即可吃用。
八大理生皮
大理生皮最早起源於洱源縣,經過發展成為大理民族的一道傳統菜餚,當地土話將這種吃法叫“海格兒”。
生皮選材與製作都特別講究,上好的生皮選取豬後腿肉和裡脊、腰脊作為主料,用稻草或麥秸燒火烤豬的外皮,至豬皮表層發黃,然後才用水洗淨,伴上佐料生吃。
最地道的生皮口感細膩而不具有腥味,酸而不惡,辣中生香,那鮮美勁,讓人叫絕。
生皮兩種吃法
一種是生皮和佐料不擱一起,吃時蘸取佐料一起吃;
一種是將佐料與生皮生肉拌勻,直接做成一道涼拌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