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幽

    1.小孩以後也會說謊,因為大人”以身作則”地告訴小孩人可以說謊

    2.會加深親子矛盾,由於向孩子說謊,孩子會明白人不值得信任,信任一旦缺失,孩子會對大人的感情變淡,也會疏遠大人

    3.會造成孩子對其他人的不信任,由於自己家長都在欺騙自己,孩子對其他人會普遍不信任,這會讓他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孤身一人

  • 2 # 我是摩羯女

    大人對小孩子說謊,這個事情本身來說就是不好的!從小我們接觸的教育就是不能說謊,那有多大的影響呢?如果是很小的謊言,比如小朋友求知慾望來了,大人又在忙,大人為了應付小朋友的提問就隨口亂說。那可能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中會習慣的滿嘴跑火車。會導致直接影響小朋友的社交和在職場中的權威性!在教育理念還不普及的時候這樣不靠譜的家長還不少……還有一種是善意的謊言,就比如中國對小朋友最常用的善意的謊言:你是我從垃圾桶撿來的,你是我在什麼樹下抱回來的等等!幾乎中國90%的小朋友對我們是怎麼來的這塊兒的認知都是“撿的”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現在村裡通網了。我們發現國外大多數父母對這樣的問題沒有逃避,而是透過孩子能理解的繪本或者語言形容去表達給小朋友,隨便科普一下男女性別差異。那這兩種教育方式有什麼問題呢?中國的善意的謊言,雖然避免了大人的尷尬,但是小朋友會認真。小朋友從心理上本來是最依賴爸爸媽媽的,但當他明白自己是“撿”的,他就會潛意識的從心理上疏遠一點點父母。從而沒有安全感,嚴重點的還會沒有自信和自尊心受損。更會出現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對性有了好奇心,卻不懂保護自己,發生關係沒有避孕,從而發生不可逆的悲劇!所以從哪個層面來說,大人應當不要隨便對小朋友說謊。從他有認知能力開始,他就是一個完整的人了!

  • 3 # 燈下君

    先科普兩個心理學術語:動作模仿、依戀行為

    動作模仿:是指個體對他人的動作和行為的【複製】。

    記住,動作模仿是複製!複製!複製!

    一個一旦離開了大人的照顧就意味著【死亡】嬰兒來到世界上,周圍的中幾乎所有的人、事、物都對他都有【生命危險】,所以除了父母的悉心照料之外,我們的祖先還給我們留下了一套【遺傳遺產】:模仿。

    透過模仿,我們就能更快地學習【認識世界】,能夠更快地【哄騙】我們的父母對我們細心的照顧、更快地學習認識和了解他人、更快地區分安全和危險,最重要地是學會了如何【獨立生存】。

    我們透過模仿最親近的人的【生存方式】並加以理解和運用之後,【人格】就悄悄地形成了!

    所以對孩子說謊的話,如果孩子在有區別【玩笑】和【嚴肅】的語境能力的話,開玩笑說謊是沒問題的,如果刻意地欺騙、甚至在孩子還沒有辨別能力的情況下說謊的話,孩子的【安全感】將受到嚴重地打擊!因為我們最先是透過父母來感知這個世界的!

    依戀行為:指嬰兒與照料者(特別是母親與子女)之間情感聯絡相關的各種行為,並提示必須確保與被看護者的密切接觸,提供安全和舒適,以及有一個可供實施探究行為的地方——《百度百科》

    簡而言之:爸爸媽媽和嬰兒的情緒和情感交流現象。

    如果父母能給孩子正確和安全的【動作模仿】引導的話,那麼孩子長大之後極有可能形成健康的、積極的、健全的人格,而這種積極健康、充滿愛意的交流也被成為【安全型依戀】,否則將形成【矛盾型依戀】、【迴避型依戀】和【紊亂型依戀】。

    這些非安全型依戀一般很難有健全的人格,長大之後一般會自卑、自閉、沒安全感、易怒、偏執、孤僻、懦弱等一系列的負面人格。

    所以綜上所述,一般不要欺騙孩子,除非你是在和孩子鬧著玩的,並且你確認他能夠識別你正在跟他開玩笑!

  • 4 # 大樂國終極智慧

    大人如果說謊騙小孩對於孩子是有很大的影響的。

    曾子殺豬的故事就曾說過父母用自己的行動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他的孩子哭著要去,於是他的妻子便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從集市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一頭豬將它殺了,妻子攔住他說:“我只不要和孩子開玩笑的”但是曾子卻告訴妻子:”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的,小孩子不懂事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樣不能教育好孩子“。於是他便真的把豬給殺了煮了。

    其實這個故事無非是想告訴大家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父母教會孩子言而有信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則,對孩子的承諾就應該做到。

    在孩子滿懷期望的時候父母答應了一件事情但是最後卻沒有放在心上,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欺騙的打擊,我們也曾經歷過這些事情,父母答應的事情沒有做到有些父母會道歉,有些父母卻隻字未提,不管如何心理總會有些失望,對父母的期待也會逐漸減少。

    在我看來,父母如果真的在意孩子,那就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就要用心遵守,不能欺騙孩子,如果父母答應的事情真的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及時做到,那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原因或者和孩子另約時間,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父母告訴孩子原因取得孩子的諒解相信孩子會一如既往地相信父母。

    目光所及皆是祝福——大樂上師之終極智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打架家長偏袒自家孩子作為老師怎麼辦?